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到今年5月20日,民进党执政已满3年。3年来,台湾民众吃尽了民进党执政带来的苦头,经济下滑,民生凋敝,民怨沸腾,怨声载道,使得"讨厌民进党"成为台湾最大党。直接导致民进党在2018年11月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中惨败。2018年"九合一"选举结果反映了广大台湾民众希望两岸关系好起来,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两会成功举行,引发岛内热议;民进党当局拉高两岸对抗,恶化两岸关系,不仅向美国增加军购,引发台海危机,而且大打"恐中牌",企图拉抬民进党选情。台湾高雄市长韩国瑜拼经济,而蔡英文拼政治,一味地"卡韩"不得人心;台民意代表补选,民进党暂时得到止血,国民党未达预期,但国、民两党其实都没有赢,2020年"大选",国、民两党谁能胜出,值得观察。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8,(24)
正摘自12月5日台湾《联合报》今年台湾"九合一"选举,民进党大败,台行政机构部门负责人赖清德第一时间请辞,最后接受蔡英文慰留,声称要帮助蔡稳定政局,但现又传出赖清德未打消辞意,明年初恐总辞。看来赖清德留下并非是要稳定未来,留下只是帮找不到人的蔡英文,稳定政局。赖清德表示留下是为了稳定政局,但现在民进党改组的幅度,连民进党立法机构负责人都质疑无法响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6,(22)
正摘编自11月6日台湾《中华日报》为了抗议蔡英文当局及民进党"立院"党团打算强行通过"一例一休"修正案,台湾青年团体连日来进行激烈抗争,过去民进党鼓动"违法抗争",甚至进一步赖以取得政权,如今涉嫌"违法"之抗争反噬民进党,蔡当局及民进党实乃咎由自取。近日台湾青年团体先后闯入民进党"立法院"总召柯建铭办公室、民进党中央党部,更是民进党自作自受之  相似文献   

5.
<正>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束后,各界都在检讨国民党败选的原因,都在怪马英九当局执政不彰,却很少有人探讨民进党胜选的原因。这次"九合一"选举,不论有无地方执政权,民进党所向披靡,几乎战无不胜,在22个县市中,民进党仅提名17个县市候选人,就获得13个县市执政权,获得583万票,大赢国民党84万票。那么,民进党为何会取得如此成绩?是国民党的败就是民进党的胜?还是民进党功绩卓著或是民进党赢得台湾人民的信任?这些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7,(1)
<正>摘编自2016年12月20日台湾《中国时报》台湾在审议"公投法"有关民进党提出的"领土变更案纳入公投"主张时,国民党反将民进党一军,表示不反对,让绿营"立委"急忙推托,声称"领土变更"要在"宪法"的层次上处理。台湾《中国时报》发表中国国民党青年团总团长吕謦炜的评论说,此举,让"台独"丑态毕现。民进党自己提出要让"领土变更案"纳入"公投  相似文献   

7.
胡本良 《两岸关系》2014,(10):20-22
<正>9月5日,台湾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九合一"选举完成登记,民进党在大部分县市都提名或支持特定人选参加选举。从整体上看,民进党"九合一"选情看涨。在各县市的争夺中,民进党也展现出攻势姿态,力图扩展执政版图。国民党政绩不彰使民进党选情受益从内部看,民进党基本保持了团结姿态,形成"上下同欲者胜"的氛围;从外部看,国民党执政绩效不佳为民进党提供了可乘之机。(一)民进党内的团结氛围与国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7,(4)
正@台声杂志官方微博本期话题#民进党将台币"去中国化"#日前,民进党有人准备提案,要求取消新台币纸钞上的孙中山与蒋中正的头像。外界解读为这是民进党当局推行"去中国化",连钞票也要"去中国化"。民进党的这一番"良苦用心"也得到台湾民众"热情响应",文创产业发达的台湾瞬间"设计力大爆发",脑洞大开的台湾网友争相设计出多款让民进党永远"看不腻"的"新"台币,"贪扁一家"、蔡英文、陈菊全部出现,特别是台湾网友将蔡英文和  相似文献   

9.
正自2016年以来,民进党当局始终将推动参与联合国专门机构作为增加台湾国际曝光度,巩固"台独"势力支持的重要手段。今年第73届联合国大会期间,民进党当局维持以往做法,在不提"参与案"的同时鼓动"邦交国"为台发声,宣扬所谓台湾参与联合国活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但所获支持创下历史新低,不仅再度证实台湾"入联"不得人心,也为民进党当局维持"邦交"关系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0.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揭晓,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连任,民进党在立法机构获得过半席位。海外华侨华人关注着台湾岛内的政治生态变化和台湾将何去何从,更加感到台湾问题的复杂和岛内政治舆论环境的诡异。这场选举,民进党蔡英文为争取连任,用尽一切卑劣手段,主导一场不公不正的肮脏选举。这也是20多年来,李登辉"两国论"、陈水扁"一边一国"以及蔡英文所谓"维持现状".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7,(5)
<正>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方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这对一直以来押宝TPP的民进党当局来说,无疑是被打了一记大耳光。面对岛内的质疑声浪,民进党当局强作镇定。但台湾社会舆论认为,民进党当局"亲美远中"的区域经贸布局若再不做调整,恐将使台湾陷入边缘化的危机,重创台湾经济核心命脉。美国退出TPP,冲击台湾的经济布局,台湾社会忧心如焚。台湾《联合报》认为,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是台湾政局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岛内不满民进党当局执政的民怨持续累积,"重经济民生、反蓝绿恶斗"的主流民意形成一股"反蔡反民进党"的社会风潮,最终使民进党在"九合一"选举中遭遇惨败,国民党乘势大胜,岛内政治格局呈现"地方包围中央"之势。2019年,岛内外各方势力将围绕2020年"大选"展开激烈博弈,台湾政局将更趋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民进党上台后,采取各种手段打压对手、阻挠破坏两岸关系、限制台湾民众权利,制造"绿色恐怖"。今年以来,随着2020年两项选举临近,民进党当局更加肆无忌惮地在岛内强化"绿色恐怖"氛围,成为两岸冲突制造者、台海和平稳定破坏者和台湾人民利益加害者。  相似文献   

14.
<正>新学年开学伊始,在台湾民进党当局全力操控下,最新编写的"台独"历史教科书已经摆上岛内初高中新生的课桌。尽管舆论沸腾,但民进党当局仍罔顾民意,强行对历史课纲及教科书进行"去中国化"修编,严重撕裂台湾社会,扭曲台湾青年一代国家民族认同,破坏两岸关系发展,引发两岸同胞担忧和谴责。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7,(17)
<正>民进党的党纲第一条就是"台独"。长期以来,民进党不遗余力地宣扬"台独"史观,手法多种多样,修改课纲、进行"台独"洗脑教育是最便捷的一环。民进党为什么如此肆无忌惮地修改课纲,宣扬"台独"史观,显然是从中尝到了"甜头"。这就是蔡英文从所谓"太阳花学运"中总结出台湾青少年的"天然独"。2014年"九合一"选举与2016年"大选",民进党收获了"天然独"的选票,因而在选举中大获全胜。李登辉在2015年初与台湾岛内大学生进行世代对谈,公然宣称  相似文献   

16.
黄涛 《两岸关系》2015,(3):14-16
<正>1月21日,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召开蔡英文2014年回任党主席以来的第一次会议,就国际、两岸、台湾内外整体情势进行评估,并就两岸城市交流进行讨论。蔡英文在会上提出民进党处理两岸关系的"三个有利"和"三个坚持",要求民进党执政县市建立"处理两岸事务之机制",并加强信息和经验共享。台湾舆论认为,蔡英文回避"九二共识",主要意图是独揽绿营两岸政策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柯建铭在台湾岛内经常成为极具争议的人物,从2014年上演"关说案",到2016年被台湾劳工人士打倒在地,都话题十足,颇为外界诟病。由于柯建铭是民进党的重量级大佬,位高权重,因而虽然屡屡出格,却总能"化险为夷"。但台湾舆论认为,柯建铭若继续恃权自傲,罔顾岛内民意,未来恐终将被傲慢吞噬,被台湾民众无情地扫地出门。  相似文献   

18.
正台"九合一"选举后,舆论界、学界对民进党遭受挫败的讨论和分析,可谓汗牛充栋,总体上有蔡英文执政失利危机、民进党系统性崩溃危机、蔡英文只有一个任期的宿命、台湾地缘政治危机等观点。笔者认为,各家分析已经透过台湾民众对民进党当局治理不彰强烈不满的表象,深入到解读台湾民众集体"理性"背后的内涵。近年来,"危机"一词在台湾被广泛  相似文献   

19.
正近段时期,台湾民进党当局及"台独"势力大搞"台湾正名",推动"制宪公投",在"台独"绝路上"飙车",这是极不理智,也是极其危险的。一、"台独"分裂势力推动"台湾正名""制宪公投","谋独"行径花样百出民进党当局多次大放厥词,升高"台独"调门,针对国民党籍"立委"关于"台湾不是一个国家"的言论,台行政部门负责人苏贞昌恶言攻击,台行政部门发言人在脸书上公然叫嚣"台湾当然是国家,名字叫台湾"。民进党"立委"炒作所谓"台湾正名",要求将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遭遇惨败,台湾学者和媒体普遍认为未能妥善处理两岸关系是该党败选的重要原因之一,纷纷抨击民进党在选战中操弄"台独"意识形态、升高蓝绿对立,强烈呼吁台湾当局尽快调整两岸政策,改善两岸关系。一、民进党操弄"台独"意识形态、"抹黑"政治对手,与台湾民众希望改善经济民生的愿望背道而驰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认为,民进党惯用统"独"、族群议题来动员民众和宣传造势,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