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台湾"九合一"选举中大败之后,民进党内各派围绕权力地位和2020大选布局开始了新一轮恶斗,致使党务、政务乱象频发。一、"倒蔡逼宫"波涛汹涌,蔡英文为保权势和2020连任煞费苦心,但开错药方反增其乱选前集大权于一身的蔡英文成为绿营败选追责的众矢之的,早已对其心怀不满的"独派"势力将之列为"头号战犯",轮番施压其"只做一届";部分代表派系  相似文献   

2.
李振广 《台声》2014,(8):50-51
7月20日,民进党第十六届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登场。此次党代会在蔡英文再度出任民进党主席、年底即将举行岛内首次地方"九合一"(亦称"七合一")选举的背景下召开,不但决定未来两年民进党内权力结构布局,也因会前40余位民进党代表提案要求党代会上讨论是否应冻结"台独党纲"而备受岛内外各界关注。由于此前蔡英文在接受《天下》双周刊访问时对"冻独"问题闪烁其词,加之7月19日在其发出的新闻稿中定调"台独党纲"不宜冻结,一如外界预期,当天仅将相关提案处理送交民进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处理。  相似文献   

3.
在党主席蔡英文的领导之下,2010年的民进党在多次选举中取得一定的战绩,但是也暴露了民进党内围绕权力与利益展开的激烈斗争。蔡英文虽然试图带领民进党走出一条政经分离的温和、理性、务实的政治路线,然而也面临岛内不同政治势力的制肘。  相似文献   

4.
<正>赖清德在3月16日民意代表补选后,于3月18日至民进党中央党部登记参加2020年"大选"党内初选,打破了民进党定于一尊的局面。蔡英文定于3月21日至28日出访南太平洋3岛国瑙鲁、帕劳和马绍尔群岛。赖清德的突袭让蔡英文措手不及。蔡英文于2月19日接受美国CNN专访时郑重宣布她将竞选2020年连任,尽管2018年11月24日"九合一"选举民进党一败涂地,蔡英文的民调支持度跌落谷底,但外界普遍认为蔡英文将铁定代表民进党参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5,(4)
<正>无可讳言,经过去年底岛内地方"九合一"胜选后,民进党已自认踏上"最后半哩路"。但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如果真的相信赢得选举大陆方面就会朝向其调整方向,那么她根本无需急于重启"中国事务委员会"。显然她也意识到随着2016年选举的临近,民进党两岸政策论述的迫切性愈来愈高,有必要通过这个机制来凝聚党内的共识。但从其上任后主持召开的"中国事务委员会"首次会议来看,民进党对两岸关系的总体判断与思考模式仍停留在错觉与  相似文献   

6.
张琳 《两岸关系》2021,(1):46-48
2020年,民进党在台湾地区两项选举中胜出,岛内形成民进党"一党独大"局面,蔡英文当局加紧对岛内社会的控制,推动渐进"台独",利用新冠肺炎疫情以疫谋"独";国民党连遭挫败,江启臣任党主席后致力于党内革新,但内忧外患形势未能根本改变;其他政治势力分化盘整,小党处境艰困.  相似文献   

7.
1月11日,台湾完成2020年两项选举,民进党和蔡英文得以继续维持其在岛内的执政地位。对于这一结果,岛内舆论普遍认为是“绿色恐怖”对公平正义道德价值的颠覆。但民进党的一时侥幸改变不了国家必将统一的历史定势。一、选举结果:一朵非理性的“恶之花”此次选举中,民进党和蔡英文高票胜出的背后。  相似文献   

8.
正经过2016年1月台"立委"选举一役,岛内出现一个全新的"立法院",无论是政党实力对比还是成员构成均呈现迥异于前的局面。2月1日,第九届台"立法院"新会期开议,在蔡英文强势运作下,民进党籍不分区"立委"苏嘉全、蔡其昌当选正、副"立法院长",由此开启民进党全面执政的新阶段。台"立法院"新格局的产生,将给其本身的运作带来新的变化,也会对未来岛内政局及两  相似文献   

9.
正7月17日,民进党举行了"全代会",除进行重新执政后全盘翻新的权力改组之外,更突显及建构出蔡英文定于一尊、党内无可撼动之地位已然确立,从党内有人提出"废除中华民国"以落实"转型正义"与"维持现状决议文"取代旧有"台独党纲",但两者皆被蔡英文指示送交民进党中执会研议的情况可看出,民进党内的路线之争,全然取决于蔡英文一人的意志。深入来看,民进党内"独派"提出"废除中华民国"以落实"转型正  相似文献   

10.
<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从号召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方针,走向统一后台湾社会治理方案的探讨。去年底"九合一"选举"韩国瑜现象"似乎并没有提供民进党人太多的借鉴,在一片"谦卑反省"的声浪中,不管是行政机构改组、党内人事更迭,还是蔡英文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回应,我们看到的更多不是对民心民意的倾听,而是对2020年"大选"布局的派系倾轧  相似文献   

11.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揭晓,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连任,民进党在立法机构获得过半席位。海外华侨华人关注着台湾岛内的政治生态变化和台湾将何去何从,更加感到台湾问题的复杂和岛内政治舆论环境的诡异。这场选举,民进党蔡英文为争取连任,用尽一切卑劣手段,主导一场不公不正的肮脏选举。这也是20多年来,李登辉"两国论"、陈水扁"一边一国"以及蔡英文所谓"维持现状".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4,(12)
<正>检验地方执政满意度、形同"期中考"的岛内地方公职人员选举("九合一")落幕。在全台22个县市长中,民进党获得13席大胜,国民党获得6席惨败。岛内选民作出这样的选择值得国、民两党省思。"九合一"选举落幕,民进党成为岛内地方执政的领头者,亦有条件去赢取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因此对于如何维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  相似文献   

13.
两岸政策不仅是蔡英文2012年败选的"最后一哩路",也将是其参选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最大短板。尽管"九合一"选后民进党声势高涨,但由于大选不同于地方选举,两岸关系将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蔡英文自年初以来就深入思考跨越障碍的方法,特别是4月15日获党内提名后,初步确定了处理两岸政策的基本思路。整体看,蔡英文很可能会采取政治论述"避实就虚、蒙混过关",政策主张"昨是今非、制造假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底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尤其是县市长选举,对岛内主要政治势力尤其是国、民两党力量消长与变化,甚至对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将产生重要影响。这次"九合一"选举的主要观察指标是蓝绿县市长版图与得票率、县市议员席次与得票率的变化。台湾县市长选举可能出现两种重要结果一是民进党可能受挫,出现"由盛转衰"态势。民进党执政政绩不佳及蛮横推行"一例一休""年金改革"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8,(23)
正2018年台湾"九合一"选举,选民对蔡英文当局投下不信任票,股市也开出"报复性"红盘,人民无言的声音能似醍醐灌顶,令蔡当局茅塞顿开吗?地方全力拼经济,如果民进党继续搞政治扯后腿,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的民怨一定更大。2018选举过程中,蔡英文四处辅选,建设支票满天飞,甚至还对选民呛声说,她支持的候选人如果落选建设就没了,结果选民不畏恫吓,民心流失更快速。  相似文献   

16.
胡本良 《两岸关系》2014,(10):20-22
<正>9月5日,台湾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九合一"选举完成登记,民进党在大部分县市都提名或支持特定人选参加选举。从整体上看,民进党"九合一"选情看涨。在各县市的争夺中,民进党也展现出攻势姿态,力图扩展执政版图。国民党政绩不彰使民进党选情受益从内部看,民进党基本保持了团结姿态,形成"上下同欲者胜"的氛围;从外部看,国民党执政绩效不佳为民进党提供了可乘之机。(一)民进党内的团结氛围与国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6,(3)
正蔡英文在1月16日举行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大胜,民进党同时赢得"立委"选举,获得"立法院"的多数席位。台湾新的政党轮替成为现实,国民党将再次成为在野党。自2014年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国民党惨败后,民进党再次上台就已经成为台湾普遍的政治预期。为确保平稳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这一年多来蔡英文说话谨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5,(2)
<正>2014年底岛内地方"九合一"选举以民进党的大胜而告终,不少观察家认为岛内形势及政局发展似乎对民进党重返"大位"变得相对有利,但角逐岛内"大位"之役远比地方"九合一"之战要复杂得多,所涉层面也更为广泛。对于民进党而言,大陆政策依然是其能否重返"大位"的关键"最后一哩路"。如果民进党刻意无视现实,不能提出令岛内民众真正有感的两岸政策,最终对其重返"大位"的冲击和挑战是不言而喻的。岛内地方"九合一"选举中民众用选票对国民党的施  相似文献   

19.
2021年,蔡英文当局利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之机,主动向美国贴靠,借美国之力巩固"邦交"版图,扩大多边活动空间。蔡英文已无连任压力,未来会以更加嚣张姿态推行"新版两国论"。2022年,受台湾"九合一"县市长选举等因素刺激,民进党当局将加大力度在国际社会行销兜售"台独"谬论,与美国将台湾问题"国际化"图谋产生联动加乘效应,冲撞"一中框架"。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2016年1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临近,蔡英文的两岸政策论述益发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蔡英文在台湾"九合一"选举之后信心爆棚,在民进党两岸关系政策上采取拖延策略——坚持"台独"立场,在两岸政策论述上躲闪、回避,不作出明确表态。蔡英文的这种态度已成为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隐患,美国朝野对蔡英文、民进党的担忧也与日俱增,要求蔡英文对其两岸论述作出正面、直接表态的声音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