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舒明 《外交评论》2009,26(3):134-144
犹太人是参与和影响美国人权外交的一支重要力量。自二战结束至今,美国犹太人的人权活动在主要参与者、目标、策略和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现实利益考量、传统价值观、历史悲情(尤其大屠杀)等因素,都将犹太人推向美国人权外交的前沿。在犹太民族主义、“美国信条”和普世正义之间,犹太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以“美国信条”界定的美国利益,是美国犹太人参与人权事务的两条基本准绳。对犹太民族根本利益的考量有着优先性,但从美国公民的立场出发,他们在人权外交中的民族诉求通常也须与“美国信条”相合,服从美国整体的国家利益和外交战略,难免表现出西方在人权问题上的意识形态傲慢、偏见和双重标准。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家特性具有鲜明的宗教特点。以新教为核心的基督教价值观形成美利坚民族特有的国家认同。在这种信仰体系支配下,源于基督教文化层面的哲学观渗透到美国的外交哲学,并对美国外交理念产生持久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葛静深 《外交评论》2023,(1):78-108+6-7
电子游戏是一种新兴的大众文化产品,具有独特的参与性、互动性等媒介特征以及显著的意识形态属性。不同国家的电子游戏折射出不同的战略文化和外交传统。流行于美国的第一人称射击(FPS)游戏,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和复杂的政治经济背景,体现了美国黩武主义的外交传统和冲突型的战略文化,是当前美国“军事娱乐复合体”生产的最重要的大众文化产品,在美国国内及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20年来,美国主流FPS游戏持续输出同质化的意识形态与战略文化,将虚拟的世界秩序建立在“好”与“坏”、“强”与“弱”、“文明”与“野蛮”、“社会内部”与“社会外部”之间的对立之上。美国FPS游戏塑造了地缘政治“邪恶他者”与“仁慈帝国”之间相互对立、处于永恒战斗状态的世界观,建构了一个以美国为中心、基于“道德等级”的世界秩序。美国FPS游戏宣扬美国霸权,以技术例外主义的物质性权力塑造不受约束的政治例外主义,并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叙事、机制,建构美国霸权的合法性权力。以FPS游戏为代表的美国新兴大众文化产业对内影响美国公众的认知、对外传播美式价值观,已经成为现阶段美国最重要的一种软实力工具。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的角度看,美国可以被视为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信仰。“他者”文化是美国的特有文化,内容来自于美国的神话传说、宗教信仰以及历史经历。“他者”文化崇尚战争解决方式,坚持非友即敌的认同标准,对美国的外交决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冷战前后,美国介入国际冲突的行为选择就具有鲜明的“他者”文化的特点。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人们相互依存程度的增加,“他者”外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相似文献   

5.
扩张主义文化是美国核心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贯于美国立国、发展、崛起直至称霸世界的整个历史进程之中,殖民扩张、宗教扩张和价值观扩张是美国扩张主义文化演进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本质属性。扩张主义文化深刻塑造了美国的外交特性,对美国外交政策和外交走向产生了极为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国际访问者项目在运行中形成了明确的目的性、对象选择的高端性、运行机制的科学性、内容安排的倾向性等主要特点,是美国文化外交体系的具体体现,也是美国文化霸权战略的重要组成。要辩证地看待美国的文化外交,既要肯定美国文化外交对世界文化交流合作、国际关系发展的积极推动意义,借鉴美国从提升文明感召力、吸引力入手,精心选择项目载体,扩大国际影响力的经验,更要对其在文化渗透、民主制度输出、价值观推广等方面的消极影响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7.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核心,美国影视作品承载和传承着美国精神和价值观念。《越狱》作为一部优秀的美剧,不乏大量经典瞬间,每一个瞬间都渗透着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但其最为深刻之处,在于反映了当代“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扭曲和由此所产生的严重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美国公开提出“转型外交”前,已经在印尼试验“转型外交”。本文在简述美国“转型外交”核心思想和特点的基础上,从实证角度分析美国在印尼试验“转型外交”的案例——棉兰驻外点,并从该驻外点的地理位置选择、规模、人员配备以及工作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剖析,从中了解“转型外交”的运作概况,透视“转型外交”在亚洲进一步扩散和推广的基本路径和方式。美国在印尼推进“转型外交”,并对其寄予厚望,对地区事务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几天,我参加了省社院举办的全省佛、道教中青年教职人员培训班,在即将结业之际,各位同仁对我们学习的课程进行了认真的回顾和总结.在谈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袭击我驻南使馆.以及对南联盟一个主权国家肆意践踏,造下了无边的罪业时,大家感到无比的愤怒和痛心!美国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却实行着实质性的强调“西化”价值观、世界观的外交侵略手段。  相似文献   

10.
从和合文化探析中国多边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中国开展了与周边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集团的多边外交。中国多边外交的思想源自于传统的和合文化传统。和合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和为贵”、“兼相爱”、“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特点都映射在中国多边外交思想中,从传统中分析出中国多边外交思想的共生性、平等性、多样性、自主性,并以构建和谐世界作为奋斗目标。中国多边外交思想是对和合文化优良传统的继承,更是结合中国国情和世界格局的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中美两国著作权的立法理论有着很大的区别,一是它们存在不同的价值观:美国著作权法构筑在“经济价值观”上,为的是保护创作者及有关人员的经济权利,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则把“文化价值观”作为其著作权法的基础,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及促进整个社会交流与文化发展。二是它们遵循不同的传统:美国法与英国法一脉相承均属于普通法系,中国则步日本与德国之后尘而归于大陆法系。  相似文献   

12.
论文化外交     
文化外交与对外宣传、公共外交和价值观外交不同,它是以一国政府为主体,在思想、教育、文化等领域,基于主体的平等性、方式的对等性和相互性、内容的相对真实性、目标的长远性,对他国开展的持续性的人员交流、文化传播和思想沟通,以渐进实现国家软实力提升和文化推广等目的的活动。人文外交是中国特色的文化外交概念,强调包容与和谐以及以人为本,人文外交尚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和发展。文化外交可分为思想外交、文明外交和文艺外交三个层次,其中思想外交效力最强,是文化外交的核心。近代世界历史表明西方在全球政治中的霸权地位离不开西方思想的扩张和征服,各种反抗努力的失败更显示了思想外交的强大力量。中国应该吸取历史经验,通过参与和推动思想和价值观的国际讨论、整合制度资源、集中力量服务思想外交、大力开展学术外交等方式加强文化外交,提升中国软实力,实现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3.
美国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积敏 《外交评论》2009,26(2):46-56
冷战后,中国的崛起对美国外交构成了新的挑战。对于中国的崛起,美国经历了由失望、恐惧、偏执的感性认知到冷静、全面、客观的理性认知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思想,即“遏制”战略与“接触”战略、“离岸平衡”战略和“诱导”与“融合”战略。随着中美关系重要性的提升,美国在应对中国崛起时更加谨慎,在政策中更多地利用国际制度和国际体系等“软制衡”方式来处理对华外交。这一战略在奥巴马政府中将得到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复兴期以来,美国新基督教右翼(NCR)的政治活动能力有了大幅提高,与共和党领导层之间的政治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受他们的影响,美国外交中的“道德”因素越来越突出。尤其是9·11事件发生后,他们对外交问题的关注度骤增,成为美国对伊拉克政策的主要支持者。不过,由于外交理念和行动的独特性,NCR对今后美国外交的影响仍将主要停留在战术层面,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文化价值观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复兴中华文化、凝炼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文化价值观是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支柱与核心。是人的行为与活动的内在根据,是关于主体文化价值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文化价值观具有民族性、多元性和与时俱进性的特点。建构中华文化价值观必须坚持民族性、大众性、科学性、时代性和普世性的原则。依循这些原则,文化价值观在当代应凝炼为:“忠孝·仁爱”、“民主·公正”、“自由·和谐”、“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学校和社会利用一切形式来强化“美国”的意识,进行美国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应当使青少年接受美国的价值观和美国的精神与文化,在美国社会已经达成了共识。美国社会和学校教育突出美国精神的教育,因此强化了美国青少年对国家精神和民族意识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新保守主义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其在经济上主张尊重市场经济制度,在政治上支持基于福利国家的有限政府,在文化上坚持传统宗教、家庭和价值观,在外交上主张美国输出美式民主和价值观、以强硬手段来维护美国精神等。美国政府在实施新保守主义主张的过程中频频失败,其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在民主、道德和权力三方面存在着理想与现实、宣传与本质相左的悖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法理学原理为基点对国际人权的历史沿革、法律界定、运作限度以及美国“人权外交”的理论依据作了全方位的探讨。作者认为,国际人权作为一种新的权利机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同少数西方国家在国际范围内相互合作、长期斗争的产物,是人权理论与人权实践国际化的产物,是对传统的权利框架的一种突破和发展。国际人权本质上是一个典型的法律的范畴,它依各国国内法和现代国际法的双重结合而存在,且由两者的双重限约而生效。各国国内法和现代国际法的相互协调和双重保障使国际人权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运作有效的权利形式一基于对美国“人权外交”理论依据的考察,作者认为,“人道主义的干涉”这一国际“例外”主义原则就是美国“人权外交”的理论依据,而这一原则实际上并没有为现代国际法学家们所接受并纳入国际法的正式条文中,所以它不具备国际法的效力和权威。因此,美国“人权外交”实际上是一种非法的国际外交实践。  相似文献   

19.
“9·11”事件后 ,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单边主义倾向有所增强 ,明显表现在其反恐战争和外交行动之中。美国在国际体系中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其他国际行为体对美国制约的乏力以及美国自身的制度和文化属性共同构成了美国单边主义倾向加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近期,美国兴起了关于“更加坚定自信的中国”的讨论。观察家们主要从中国在外交和经济领域内的言行、政策等方面界定“更加坚定自信的中国”这一概念,从中国经济、文化、政治、社会以及国际力量对比等方面分析中国更加自信的原因,从中国更加自信对中国及其与其他国家关系等方面分析了其影响,并从美国和中国双方面分析了对这一概念的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