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秀良 《乡音》2013,(7):14-17
【策划人语】公益从字面的意思来看是为了公众的利益,它的实质应该说是社会财富的再次分配。公益活动是指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向社会捐赠财物,时间,精力和知识等活动。公益精神就是愿意为改善"公域"部分而奉献努力的精神。社会学家卢汉龙认为,公益事业应该做"市场不为,政府不能"的事情。在我国,作为政府和市场之外的另一种力量,公益力量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如何将源自民间的自觉行动,发展成为社会公益组织,将"原子化"的个人集合起来,以"集聚效应"来推进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如何拓展社会公益组织的发展空间,使之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将成为我国公益之路需要破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正近十多年来,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快速发展。全国社会组织从2006年的35.4万个增加到2015年的65.8万余个。社会捐赠总量大幅攀升,年社会捐赠总额从2005年前的几十亿元左右上升到近年来的1000亿元左右。公益慈善事业越来越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在扶危济困、提供社会服务、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随着的大量的社会资源投入公益慈善  相似文献   

3.
公益慈善事业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和谐"与"仁爱"及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的理想生存状态。在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背景下,培育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的公益慈善意识,发展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及其利益诉求,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围绕比尔·盖茨、巴菲特在华的慈善晚宴展开的社会讨论,到陈光标“裸捐”引发的社会关注,以及媒体对个别公益慈善组织一些捐赠项目和行为的质疑与批评,再到对李连杰壹基金管理体制的聚焦……公益慈善领域诸多热点话题频出,真实地反映了社会公众对公益慈善事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玉苗  慈勤英 《桂海论丛》2012,(6):99-103
道德与慈善事业互相关联,道德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础,慈善事业有助于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但纯粹无私利他并不是慈善唯一的标准,慈善超越了道德范畴而具有经济、社会、政治等多重意义。为适应现代公益事业发展的需要,必须转变传统的慈善观,从注重公益行为的义务论转向义务论与目的论相结合,注重公益的多元价值,由片面利他向互惠共利模式发展,形成人人参与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公益创业借鉴商业企业经营模式,创造社会价值并实现经济回报。公益创业作为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型组织,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近几年来公益创业在国内的发展比较迅速,成为推动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尤其是中国青年对公益创业的热情高涨,中国青年通过公益创业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同时解决社会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青年公益创业者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2016年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指出,我国青年公益创业面临着筹资困境,资金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公益创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本文针对青年公益创业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目前公益创业者筹资现状,主要有:创业启动资金规模较小、资金来源渠道较少、过度依赖政府等;找出影响公益创业组织筹资困难的原因,主要为:公益创业组织法律地位模糊、组织缺乏绩效评估体系、自身经营能力不足等;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规范公益创业组织法律形式、鼓励发展公益创投等中介支持机构、注重组织自身能力建设等,促进我国青年公益创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国际社会发展经验表明,基于人们自觉自愿捐赠基础的慈善事业是社会第三次分配的重要形式,在社会转型时期发挥着解决社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作用。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扶弱助贫"的天然属性可以有效补充公共服务体系,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普惠福祉,谋划新时代重庆公益慈善事业新格局,对于重庆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提升生活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谋划新时代重庆市公益慈善事业新格局的重  相似文献   

8.
身影     
杨澜:提议设立全国性慈善公益日作为政协委员,慈善事业是杨澜在本届政协会议上最为关注的问题。她认为目前我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仍相对滞后,因此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势在必行。针对这一问题,杨澜此次在会上提出了五点建议:第一,降低公益慈善组织的准入门槛;第二,大幅度提高对公益慈善捐赠的免税额度;第三,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平、公正的公共监督机制;第四,设立全国性的公益慈善日;第五,大力促进和支持公益慈善组织的能力建设与协作。  相似文献   

9.
日前,国家民政部发出《关于基金会等社会组织不得提供公益捐赠回扣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基金会接受的公益捐赠,必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于公益目的。“不得在接受的公益捐赠中提取回扣,返还捐赠人或帮助筹集捐赠的个人或组织。”  相似文献   

10.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的环境约束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新 《理论月刊》2008,(7):122-124
本文针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于需求的现状,结合东西方文化和制度差异,深入剖析法律制度、公益文化等环境因素对慈善事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并通过转变政府观念、健全法律制度、培育公益文化市场等途径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1.
《捐赠法》的颁行,对促成政府、企业和民间三方合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配合社会领域实行改革、促进社会公益事业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近年捐赠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需要对该法的社会公益事业捐赠、捐赠人、捐赠人权利和义务、受赠人、公益捐赠审计、捐赠表彰、捐赠优惠免税等条款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公益捐赠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或资助不特定的社会成员而无偿向公益团体或其他法定组织机构捐赠资金或实物的行为。但社会主体向临时机构所做的捐赠和社会主体向特定受益人所做的资助不属于公益捐赠。社会募捐是指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非法人组织以救助、摆脱困难为特定目的,向特定范围或全社会不特定人发起捐赠款物,用于救助特定受益人或不特定受益群体的行为。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完善制度建设,加快慈善立法。慈善行为的法律规制是慈善立法最为核心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工商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工商联: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创新社会治理”的要求.促进广大民营企业通过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解决社会问题、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睹中不断作出新贡献,现就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曹德旺的慈善举动标志着中国企业家公益精神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企业家主动追求社会公平精神意识的觉醒。而其意义远不止此,曹德旺促使国家修订捐赠的相关法律规章,促使国内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他以一家民间的基金会为蓝本,探索了中国传统慈善模式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全面实施和《慈善事业法》的即将出台,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正在迎来一个新的高潮期。如何通过对企业家群体慈善公益意识的培育和开发,切实提高企业界参与慈善捐赠的热情和积极性,唤醒先富阶层关爱弱势、维护公平、崇德向善、构筑和谐的自觉与使命感,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家群体慈善公益意识现状的调查,分析直接妨碍企业家群体慈善公益意识正常形成的制度和环境要素缺失,并就企业家群体慈善公益意识的培育与开发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顾骏 《传承》2012,(7):17-17
营利性企业披上了非营利组织的外衣,打着慈善旗号肆意敛财,极大地败坏了慈善事业的声誉,同时也伤害了人们的善心。国内在慈善捐赠方面立法的缺失给了不法者可乘之机,只有尽快建立有利于真正的公益组织正常建立、健康成长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管理格局,才能遏制“伪慈善组织”如野草般蔓延。  相似文献   

17.
当前,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公益生态圈逐步发展成熟,在我国慈善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S公益平台案例,对互联网公益平台生态圈的特征与结构,价值创造和治理机制进行了探索研究。研究发现,互联网公益平台生态圈由不同公益主体和生态子系统构成,其价值创造机制依赖于内部各个生态子系统和各个公益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其治理机制符合“个体-关系-系统”的层次递进逻辑。在成长性和健康性两大导向下,通过对个体、关系和系统三个层次的治理,互联网公益平台生态圈可以实现全面系统的治理,保证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研究结论推进了互联网公益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互联网公益生态的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18.
短波     
福州市政协委员踊跃捐赠善款8月29日,福州市政协举行"政协委员公益慈善捐赠"仪式。市政协为促进市慈善事业发展,专门成立了协调小组,有组织地动员、引导政协委员参与慈善公益活动。在当天举行的捐赠仪式上,有14位委员真情涌动,现场捐赠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胶南市民政局张存楼认为,募集善款 是慈善事业的前提,是实施救助的基础,没有募捐 工作,或者募捐不力,慈善事业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在慈善公益机构发展刚刚起步、慈善捐 赠总体水平低、公民个人主动性慈善捐赠参与率 较低的今天,要千方百计地汇集尽可能多的社会 力量,组织社会意愿来搞这项事业,保证慈善事业 的资金成“有源之水”,并能够汇成“大江大河”,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六中全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并提出了“发展慈善事业,完善社会捐赠免税减税政策,增强全社会的慈善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