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5 毫秒
1.
法律正义的主要成因在于法需要有正义的进入 ,需要以正义作为一种基本的价值目标 ,以导引法和法治在其基本路向上达致比较理想的境况 ,使社会主体从法律秩序中获取正当利益。而法一经以正义为基本价值目标 ,其本身转化为法律正义 ,法的规格和精神品格便也因之而升华。正义是检视或评判法之良恶优劣的无以阙失的标准。正义之中包含大量具有普遍真理意义的规范。在法中摒弃或作贱正义 ,便会使法沦为恶法或劣法。正义观念是促进法的进步性变革的经常性力量。正义也是法之阙失的一个重要弥补力量。法律正义注重以富有理性的方式实现其价值 ,重建置富有理性的社会制度特别是社会资源配置制度 ,注重在权利义务分配机制、经济机会、社会生存和发展条件方面确立、维护并保障实行正义的制度。这是正义的主题 ,也是实现法律正义的主题。法治如若漠视以社会正义或分配正义为其精神中枢 ,就易于甚至必然会蜕变为精巧的 ,层次更高的专制暴政。实现法律正义价值 ,也需要注重形成和实施合乎理性的补偿制度和处罚制度。法律正义的实现 ,在中国与法治国家建设有着无可阻碍的关联 ,这种关联首先渊源于法和正义的天然联系。现代法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正义之治 ,就是以充分体现正义的良法美制所实行的治理  相似文献   

2.
尽管正义问题 ,已经得到了哲学 (伦理学 )、社会学、法理学、诉讼法学等不同学科的大量论述 ,但是 ,这些论述无法成为法律职业者在其执业领域的具体行为规则 ,法律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法律职业者的正义与普通公民的正义必定存在着差异 ,而正义一词语义不确定的情况导致对法律职业者的评价缺乏客观统一标准 ,对此学界关注的不多。提出法律职业之正义的执业标准和具体伦理要求 ,对于弥补职业道德规范之不足、帮助法律职业者进行自我监督、评价和调整以及深入进行法律职业伦理的研究等 ,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义是法的先导,法是正义的形式;正义是法的衡量尺度,司法正义是正义的题中之义;正义是法律正义之价值来源,法律正义是正义之表现形式。因此,强调社会正义的实现仍然有赖于司法正义,真正法治的构建依然维系于司法正义。  相似文献   

4.
程序正义这一与实体正义相对应的法学理论,在制度层面已经被我国的法律予以确认,但是在实际的司法活动中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和坚持,这也是导致冤假错案频发的原因之一。究其原因,似可以做如下概括:这一生长于西方的法治理念,在被移植到中国之后,未能与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相契合,虽在制度层面被强行推而广之,但却未能得到广大司法人员内心的确认,故而未能在司法实践中被很好地贯彻。本文试图探究程序正义水土不服之缘由,以期为找到使程序正义入乡随俗之路径做出些许贡献。  相似文献   

5.
张桂梅 《工会论坛》2008,14(5):136-137
正义是人类的目标,程序是法律的生命,法律程序正义更是法治国家的理想和追求。重温罗尔斯程序正义理论,结合国内外的过去和现实,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以人为本,从程序制度建设入手,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树立程序正义的理念,在立法上设计完善的程序正义制度;在司法上真正保障法官的中立性、程序参加者的参与性、平等性以及审判的及时性,以保障程序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程序正义这一与实体正义相对应的法学理论,在制度层面已经被我国的法律予以确认,但是在实际的司法活动中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和坚持,这也是导致冤假错案频发的原因之一.究其原因,似可以做如下概括:这一生长于西方的法治理念,在被移植到中国之后,未能与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相契合,虽在制度层面被强行推而广之,但却未能得到广大司法人员内心的确认,故而未能在司法实践中被很好地贯彻.本文试图探究程序正义水土不服之缘由,以期为找到使程序正义入乡随俗之路径做出些许贡献.  相似文献   

7.
法律正义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与正义天然地具有密切相关性;没有正义论,就没有法哲学.文章在考察了历史上的各种主要的正义理论之后,主要论述了正义的概念和形态、正义与法的基本互动关系.作者认为,正义表现为一种法的价值目标,法律的最高目的就是提供和实现正义,法的特殊品格也使它能够成为维护和促进正义的最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8.
借鉴"SSP范式"的理论分析框架,政策转化为法律的制度构建目标应是,解决现行的制度缺陷,建构制度结构合理、符合制度安排的道德要求并且制度绩效良好的制度结构.从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的要求来看,政策转化为法律的制度构建应该处理好党内关系,以及执政党与国家立法机关、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并要有利于使政策转化为良法,保障转化过程具备程序正义.为了保证转化后的法律质量,有必要建立对拟转化为法律的"政策品质审查制度";为顺利衔接政策与法律两种规范形态,必须设立完备的执政党"立法建议制度";为了实现转化程序的正义并保障转化结果的理性,应当建立体现正当程序要求的"正当程序制度".  相似文献   

9.
报应刑所实现的法律正义可能是一个矛盾,难以实现“恶法亦法”情况下的社会正义。这一矛盾难以在实行积极的罪行法定原则的我国刑法内部得到解决。缓和这一矛盾的理想途径是通过对《刑法》第十三条的但书进行解读,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措施,尽量减小报应刑实现法律正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美]玛丽安·康斯特布尔著,曲广娣译,北京大学出版2011年8月版 现代法律关于正义一般是基于实证主义法学的立场,否定法律和正义的关系,或者对此避而不言。在康斯特布尔看来,这种对正义的沉默其实还是一种法律与正义或者实在法与自然二元的立场。作者以尼采为引导,力求跳出这种二元的思维定式,以修辞学为方法,关注法律之所言和未言,以及这种言语和沉默背后所蕴含着的法律的局限和正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种社会系统都是通过预先设计的制度获得自主性并与周围环境相区别而获得自治的,法律也不例外.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作为法律的功能追求,缺一不可.实体正义通过程序安排促成,但程序正义只有通过自身的自治才能完成其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突出表现为建构一种制度体系来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治理的核心战略,目标在于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社会稳定。"制度正义"侧重的就是这个问题,即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制度,建构何种国家治理模式,而这个问题可能关乎国家治理的合法性与有效性。基于中国目前在转型期国家治理中所面临的问题,很多方面体现为制度不正义问题,亟待在国家治理视域下考虑制度正义的建构,其实质问题还是在于如何设计和完善制度,让正义理想成为制度设计的可欲目标。建构制度正义必然涉及四个方面的因素:制度正义价值,制度内容的正义性,制度施行的正义,制度评价的正义。  相似文献   

13.
冲突正义与实质正义间的冲突及衡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旨在创设一种正义的秩序,法律与正义相伴随,同样,作为法律体系组成部分的冲突法与正义也是一种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冲突法并非仅仅追求冲突正义而不关注实质正义。其实,冲突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关系也并不是相互抵触的,其所追求和实现的价值目标可谓是殊途同归。而且,尽管在20世纪末以前传统的冲突正义仍然保持其主导地位,但随后实质正义已经明显地渗透到冲突正义的思想之中,因而呈现出了冲突正义向实质正义的嬗变和发展之趋势。但是这一趋势并不表明传统的冲突法规则因为要追求实质正义而被舍弃,其价值至今仍然不能被完全否定,且冲突正义与实质正义之间的冲突也是完全可以得到衡平的。  相似文献   

14.
霍布斯将正义的评判标准转化为具体的形式规则,他认为由授权而产生的契约具有绝对的正义性,政治权力由此获得正当性资源。契约正义的理论溯源包括:激情与理性观、契约观和法律观。但契约正义下的利维坦在主权者的权力、形象及主权者与契约的关系等方面存在着逻辑上的困境。此外,契约正义下的利维坦形成的政治秩序侧重于主权者的权威塑造,遵循着"秩序建构"的逻辑,其反向逻辑则是"秩序生成",它强调的是个人理性和个人自由,后者才是保证政治秩序持久稳定的最佳逻辑。  相似文献   

15.
法的精神支配着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进行的法律性制度安排,法的精神是一种存在于所有法律当中的价值观念,它来源于对正义的不断追求。渊源于古希腊哲学的正义观是西方法律制度内在的根本观念,它启示和支配着根植于西方文明的法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每一时代的正义观念都从社会观念的角度引导着法的发展,制约着法的发展,体现在法的制度之中,成为法发展变化的灵魂和精神。  相似文献   

16.
矫正正义与分配正义并不是分别代表立法正义与司法正义,矫正正义也不是以分配正义为前提,二者是法律配置资源的两种方式,矫正正义意味着损害的解决与行为"不公"相联系.过错责任原则所体现的矫正正义只是一个特定的形态,严格责任的存在基础仍然是矫正正义.应该把矫正正义确立为侵权行为法的价值基础,以树立侵权行为法的独立品格,并使其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事故损害的法律救济路径的选择要体现法律的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依据责任保险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对受害人救济体现的是法律的实质正义,依据侵权责任法律制度对加害人加以诘难及其对受害人赔偿体现的是法律的形式正义。我国未来事故损害赔偿法的制定应坚持事故损害赔偿的路径应该多样化,归责原则应该多样化;同时在加害人有过错的情况下,事故损害赔偿的范围应当包括受害人的精神损失,以此全面保护受害人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正义问题正在变的日益重要,电视、杂志、互联网、学术界等激烈的讨论无不涉及正义问题。中国社会的正义问题正在影响着经济、政治、社会目标的选择和实现。作为分配公共资源,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制度,其本身和其运行都应该体现正义的要求。只有根据人们持有的正义原则建立和运行的制度,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同;只有人们发自内心的认同制度,才能得到拥护、顺利实施、达到制度建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程序正义根植于古老的自然法思想,其观念和理论体系起源于英美法系。在中国,由于其独特的法文化而导致了法律观念和制度的缺陷,在讼诉实践中表现出“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确保程序正义的实现,我们应转变诉讼模式,严格执行“诉讼法律责任”,并制定民主、中立、公正的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公正是社会对待全体公民的公平和正义,是法律对待罪犯和受害人的公正和不偏不倚,是社会对罪犯的理性惩罚和对受害人的补偿。程序正义是实现社会主义公正这个实体的有效途径,警察在执法时遵循程序,给嫌疑人以程序的正义,是对警察法律意识应用法规的高要求。我国可借他山之石,在法律上规定这一操作性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