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再论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时期制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任务和应采取的重大措施,需要在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演变中以准确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涵为前提.发展经济学关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结构转变"的等式说明,深刻理解经济发展方式需以深化领悟经济增长方式为逻辑起点.尽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心还在于解决经济增长问题,但它却是基于解决改革实践中的重大新问题,在尊重经济发展研究的逻辑演进基础上,注重从拓展结构优化与升级的内涵体系入手,从更广阔的视野寻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思路.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逻辑递进与理论创新的思路,既符合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规范,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一般是对产出总量而言,强调的是量的增加;经济发  相似文献   

3.
和段琪 《求是》2012,(11):37-38
"十二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主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调结构、转方式是在产业发展中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在经济发展中创造新优势的根本保障,是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的重大举措。调整经济结构要以实体经济为重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立足长远。  相似文献   

4.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人们注意到,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  相似文献   

5.
傅铁钢 《实践》2010,(10):13-15
<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五个更加注重",强调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今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又进一步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并强调指出,转变经  相似文献   

6.
张聚昌 《奋斗》2010,(12):18-18
<正>我国已进入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胡锦涛同志在今年2月3日—7日省部级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凸显了我们经济发展方式之弊端。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见事早、行动快、积极应对,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添推动力。"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以近10%的速度飞翔  相似文献   

7.
<正>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办的"中国经济观察论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难点及对策"近日在北京举行。与会者重点研讨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点所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会者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其主要内涵包括:从突出速度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从外需带动型向内需拉动型转变;从生产能力提高型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型转变;从技术引进依赖型向自主创新支撑型转  相似文献   

8.
<正>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2月3日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见事早、行动快、积极应对,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添推动力。"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在加快上下工夫、见实效。  相似文献   

9.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的发展主线,是未来5年我国经济生活的重中之重。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任务繁重。石嘴山市委、政府坚持领导班子推动,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以后,特别是在科学发展观正式提出后,党中央提出加强宏观调控、调整经济结构,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党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思想在此过程中得到深化和发展。十七大着眼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着眼于抓紧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正式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思想,并进一步明确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党中央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更加深了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提出必须抓住重点,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使这一思想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在探索和把握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对推进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早在1995年,中央就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界定为"两个根本性转变"之一,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种改动内涵发生重大变化,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求是》2010,(16)
<正>湖北鄂州工业基础较好,有"冶金城"之称。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产业单一、资源环境压力大的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我们坚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体现在  相似文献   

14.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逐渐形成了传统型经济发展方式。从1978年起,中国共产党开始有意识地系统探索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并先后提出了经济建设新路子、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三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论。在探索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重要性与转变方式的认识都不断深化。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望迎来一个加速推进的时期。  相似文献   

15.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和省委对此高度重视。在西部大开发10周年、"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最后一年的时间节点上,贵州各市(州、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发展着力点和特征是什么?在迎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方面有着什么样的新思路、新举措?从这期开始,本刊将开设"践行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九市(州、地)系列调研报道专栏,对全省的经济转变发展方式作连续性的观察性报道。  相似文献   

16.
赵宇飞  陈岗 《当代贵州》2010,(15):19-21
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省部级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根据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所处的阶段性特征和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我省来说,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有的成果基础上,下一步如何"转"得更快更好?如何找准找好转变的着力点?带着这些问题,本刊特别访问了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同志。访谈中,王晓东同志从"三大方面、七大关键"对我省今后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表述,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和动态分析方法,分析了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的异同,得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经济增长理论在中国实践的反思和矫正的结论,提出了建立责任政府和幸福指数评价指标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6,(1)
正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表象上看是经济增速换挡,本质上则是原有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变化,根本上是决定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转变滞后。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相似文献   

19.
姜山清 《学习论坛》2008,24(1):50-5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河南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展的关键,是建设经济强省、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可发持续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总体而言,河南经济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三个转变"的要求,形成推进经济方式转变的强大合力.为此,要切实加强规划引导,认真搞好试点示范,建立健全考评体系,制定完善促进政策,加强法制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氛围.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三个转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以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提法取代了经济增长方式的传统提法。从"增长"到"发展"两个字的改变,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实现"三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