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大学生的闲暇消费现状、闲暇消费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因此,我们要全面了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分析他们的心理需求,必须关注大学生的闲暇消费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收入水平逐年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日益优化,消费观念不断更新。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需要放松一下,“享受生活”已成为城镇居民的热门话题。闲暇消费时间逐步增加,闲暇消费支出比重上升,闲暇消费方式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闲暇生活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在闲暇生活中通过合适的休闲伙伴、休闲类型、休闲体验,可以正确认识自我,拓展人际交往面和提高交际技巧,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通过促进大学会闲暇生活的社会化、学习化、素质化,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闲暇生活方式,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闲暇德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闲暇德育是德育教育的特殊模式和方式,大学生闲暇德育的实施使个体对德性体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然而,在实然层面的大学生,闲暇生活状态却走向了“闲暇”悖论,主要体现在:大学生闲暇生活走向两个极端,指导闲暇德育的伦理层次也出现混乱,大大降低了大学生闲暇德育的实效性。从现实层面对问题的回应要注重闲暇德育的三个重要范畴:需求范畴、体验范畴和德性范畴,这是大学生闲暇德育的现实逻辑和出路。  相似文献   

5.
一、丰富多样的闲暇消费已走入寻常百姓家庭随着收入水平逐年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日益优化,消费观念不断更新。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需要放松一下,“享受生活”已成为城镇居民的热门话题。闲暇消费时间逐步增加,闲暇消费走镇观、生。费支出比重上升,闲暇消费方式异彩纷呈。1、闲暇消费支出比重上升。如今购买电脑、外出旅游、保健美容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通过网络丰富业余生活,通过游玩满足身心健康,已成为新的消费时尚。2001年,湖南省城镇居民人均闲暇消费支出497.45元,比上年增长7.9%,比1995年…  相似文献   

6.
姜雪 《世纪桥》2014,(4):81-82
十八大强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的提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社会所提供的可消费的物品数量和种类的丰富,消费问题已经是当下人民最关键的问题,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一个人数众多的消费群体,是重要的消费主体之一,所以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虽然其消费的主流思想是科学、合理的,但其消费活动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也容易产生不合理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如何正确认识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解决在消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树立他们理性消费观,使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今天的文化寓于日常生活之中,中国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而高职学生大都来自于农村,对城市有隔膜,城市又是他们将来的谋生之所,如何用短短的三年时间让他们了解城市、融入城市,正是闲暇教育的当务之急,科学认知城市闲暇文化功能,则是这些知识技能型人才融入现代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丰裕社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闲暇等于消费,因此,在部分高职学生眼  相似文献   

8.
浅析"90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后"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的消费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领者,其消费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本文分析了"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征及其原因,认为"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具有消费多元化,消费理性不足,消费的从众心理和个性化矛盾,理财观念的缺乏,追逐时尚消费方式等特征,造成这些现象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失的因素.要从增加消费教育环节、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等方面着手,正确引导"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9.
失地农民,作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无法忽视的群体,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失去了土地,失地农民的劳动和闲暇方式随之发生了本质变化,呈现为去乡土性。这表现为,失地农民的闲暇时间不再具有季节性,年年闲暇,天天闲暇,是彻底的“有闲阶级”;从闲暇的主体来看,闲暇表现为老人闲暇,并具有层级化的趋势;在闲暇的内容上,闲暇有去生产性和去社区性特点,同时乏味和单调。究其原因是闲暇所依赖的经济社会基础的变化,即土地与劳动方式的变化使失地农民的闲暇既非消遣闲暇也不是消费闲暇。因此,重建失地农民的文化精神生活,丰富失地农民的闲暇活动是政府面临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但是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非理性的消费倾向。笔者在总结大学生消费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非理性现象,从社会学理论视角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文化理应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流,而青年闲暇文化是青年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因此加强青年闲暇文化建设,让广大青年在闲暇时间更好地娱乐和休息,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是体现以人为本的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赵雪峰 《世纪桥》2012,(23):82-83
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状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加强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培养其正确的消费观念,使其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消费状况,探讨了开展大学生消费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开展大学生消费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闲暇生活的教育诉求——兼论新型农民工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农民工的闲暇时间多了,在享有闲暇的同时,却又发现拥有闲暇并不全是惬意,也有无尽的迷茫,农民工的闲暇活动出现了"问题化"倾向,需要教育引导.同时,实现农民工生活有保障,并在城市里扎根,重要途径是提高其素质.指导他们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工转变.这种新型农民工是对现有农民工自身素质的一种突破.充分合理利用好自己的闲暇时间,是实现这种突破的关键.开展农民工闲暇教育,要在全社会树立和普及农民工闲暇教育观念,明确农民工闲暇教育的主要内容,加强农民工闲暇教育的主要我体建设,建立健全农民工闲暇教育的运行机制,出台激励性政策,促进农民工闲暇教育的持久开展.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消费群体,有着不同于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诸多不良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高校应对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文章试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来指导并探讨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大学生闲暇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崭新历史时期,经济全球化、社会变革、网络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知识经济等对大学生闲暇教育的价值理念、指导原则、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途径、教学模式等正在产生或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大学生闲暇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大学教育应如何应对,如何提高大学生闲暇教育的质量,是摆在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中的高额人情消费,消费中的浪费(如粮食)等等不良消费现象相当严重。大学生是国家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希望。他们的消费问题,不仅仅是花钱多少的问题,而且关系到能否培养合格人才的问题。高等院校不仅要培养未来的生产者,也要培养未来的消费者。在大学生中开展消费观教育,  相似文献   

17.
闲暇是人的存在方式之一,是人的个性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闲暇教育是培养人们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提升人们的闲暇能力,有效利用闲暇,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高等学校应把闲暇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引导大学生在自主闲暇的时空中发展个性,完善品格,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普遍存在着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其特点为消费的随意性强、大手大脚、大把花钱,有些甚至随心所欲,生活奢侈。如何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是当前必须深思和认真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国逐渐走向了开放。但是,当我们把眼光具体地放到中国当代农民身上时,我们会有一些疑惑:农民的物质生活正趋向现代化,但他们的精神生活是否做到与他们的物质生活同步发展呢?为此,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农民的闲暇生活方式上。  相似文献   

20.
陈晓宏 《理论建设》2012,(6):99-103
文章通过对福建福州市女性闲暇生活的调查,分析了城市女性闲暇生活的现状,认为存在闲暇时间不足、闲暇活动满意度不高、闲暇空间不足等问题,从时间、个人、经济、社区和文化等因素分析了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