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陈云从商务印书馆的一名学徒,到主持陕甘宁边区财经工作的"掌柜",从过去一个区域的财经工作负责人,搞"小摊摊",到主持全国财经工作的领导人,搞"大买卖",他一生都与算账、算盘结缘。在陈云心中,算盘的作用和意义也在不断升华,早已  相似文献   

2.
1944年12月,陈云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作《关于财经问题的报告》,提出如何做好贸易工作和金融工作的具体措施,并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统一财经工作、重视财经业务等思想。这份报告集中反映了陈云主持西北财经工作的经验,标志着陈云经济思想的初步形成,在陈云经济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陈云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建国以来,长期主持全国的财经工作和党的纪检工作。身在管钱管物的位置上,手握管理监督干部的大权,他在工作上始终都是兢兢业业,严于律己,当好党和全国人民的“大管家”。但在生活中,他却颇有几分“小心眼儿”…… “陈云同志真会过日子” 1960年11月上旬,北京遇上了寒流,一些单位已经烧上了暖气。一天上午,周恩来总理进办公室看到桌上秘书写的汇报条,马上  相似文献   

4.
陈云亲自领导建立了中央财经委员会的工作机构、工作队伍和工作制度;陈云领导中央财经委员会在建国初期成功地完成了平抑物价、统一财经、调整工商业、支援抗美援朝、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等工作;陈云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央财经委员会在建国初期成功地完成指导全国财经工作的任务,是因为陈云具有领导财经工作的丰富经验,注重运用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重视提高财经干部的素质,强调财经各部门之间在工作上的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5.
在中共七大上,陈云曾经说过:财经工作是他的"本行".那时,陈云接触财经工作才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但他对这个"本行"却已情有独钟.后来,陈云长期主管财经工作,十分重视算账.  相似文献   

6.
陈云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建国以后,长期主持全国的财经工作和党的纪检工作。身在管钱管物的位置上,手握管理监督干部的大权,他在工作上始终都是兢兢业业,严于律己,当好党和全国人民的“大管家”。但在生活中,他却颇有几分“小心眼儿”——“陈云同志真会过日子”196o年11月上旬,北京遇上了寒流。一些单位已经烧上了暖气0一天上午,周』急理进办公室看到桌上秘书写的汇报条,马上吩咐准备车要赶往陈云同志那儿。一见面,看到陈云同志披着大衣、围着被子正在看文件,总理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天气这么冷,你不让烧暖气…  相似文献   

7.
陈云是在陕甘宁边区遭封锁,发展生产成为边区全部工作的中心环节,而党内又存在着轻视经济、技术工作倾向的背景下,走上主持边区财经工作的岗位的。从延安到东北,陈云在财经工作上所以取得很大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掌握和运用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调查研究;从战略高度看问题和稳步前进等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丰富和发展,是他在主持新中国财经工作时屡建奇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陈云同志在主持全国财经工作期间,对农业基础地位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具体的论述。概括起来,主要是: 一、我国农业对经济建设的规模有很大的约束力。陈云同志举例说:“一九五四年和一九五六年农业歉收,都使第二年的工业生产、财政收入和基建投资下降,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陈云文选》第3卷第56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随后,由于粮食供应出现四次比较严重的紧张状态,到60年代初,陈云同志再次指出:“农村能有多少剩余产品拿到城市,工业建设以及城市的规模才能搞多大。其中关键是粮食。这已经有了几次教训”。(第163页)因此,陈云同志提出了“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的科学  相似文献   

9.
近日,在《求是》杂志上读到陈云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不禁心有所感——“能听到不同声音不是坏事,这与中央保持一致并不矛盾,如果鸦雀无声,反而大事不妙。”陈云同志不赞成“鸦雀无声”,这是鼓励干部群众敢讲真话。惟有敢讲真话,才能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才能促使领导干部正确决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不赞成“鸦雀无声”,这也是要求官员决策事情不搞“一言堂”,不搞“一锤定音”,有民主作风,有听得进不同意见尤其是批评意见的胸襟。  相似文献   

10.
“搞上层工作”马草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来了一个大学生,他到中央组织部去报到。大学生认为自己年轻、有文化,便直截了当地向担任组织部长的陈云同志提出,要搞上层工作。陈云同志听了他的要求,没有给他讲什么大道理,而是热情地将他留在自己身边。第二天,带着中组部的...  相似文献   

11.
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由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主办的“纪念陈云同志百年诞辰——陈云经济思想研讨会”于5月2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等单位的领导,陈云同志的夫人于若木及家人,曾在陈云同志身边工作过的同志,以及经济学界的部分专家学者等15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一、陈云同志对我国财经工作的历史贡献陈云同志对党、对人民的贡献是巨大的、多方面的,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建立的功勋尤为卓著。与会者从几个方面回顾了陈云同志对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2.
林木 《党史博览》2005,(6):28-29
1905年6月13日,陈云出生在江苏省青浦县(今属上海市)练塘镇。陈云之父陈梅堂,平时务农,兼做一些手工活。陈云2岁时,父亲去世;4岁时,母亲病故。随后,陈云被外祖母抚养。陈云6岁时,外祖母病故,舅父廖文光将陈云立嗣为子,改名廖陈云。14岁时,陈云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店员。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上海做过地下工作,曾任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后到中央苏区。1934年10月,陈云参加了中央红军的长征。陈云的经济才能在延安时期就已显现,曾主持陕甘宁边区的财经工作。建国后,他又成为新中国的经济首脑。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平抑物价、统一财经,…  相似文献   

13.
陈云是中国共产党卓越的财经领导人,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是管吃饭穿衣的".的确,从1944年3月主持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工作时起,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放在了解决人民的衣食住行上.他的经济思想十分丰富,一生留下了有关财政经济工作的大量文献.除已经收入三卷<陈云文选>的文章外,为纪念陈云诞辰100周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中央文献出版社即将出版的<陈云文集>,也收有大量这样的文稿.本期<党的文献>选发的4篇财经文稿,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这4篇文稿,从几个侧面反映了陈云领导财经工作辉煌历程的闪光点,反映了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为党和国家所作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使中青年干部得到锻炼,也为了减轻老干部的工作负担,陈云首先提出了重新设立中央书记处的主张。1979年10月3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上,陈云建议成立中央书记处,提出:"调两个比较接触实际工作的同志上来,把财经工作好  相似文献   

15.
陈云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经济工作领导人。他在长期领导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实践中形成了系统丰富的财经思想。目前学术界已经对陈云财经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近十年来成果丰硕。但学界对陈云财经思想的体系构建、理论探讨和实践运用的研究尚不够深入,今后应该加强,以推进陈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6.
古往今来,人们常把时间比作水。鲁迅先生把时间比做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他把时间比作“海绵之水”。李白有诗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由于时间也是有一去不复回的特性,所以有人又把时间比作“黄河之水”。 领导干部中对待学习时间存在着不同的态度和看法。有些领导干部能够忙里偷闲,把公余、节假日的时间,把坐车、上厕所的时间,甚至是把少睡几小时节省下来的时间用在读书学习上。时间,在他们身边,就象“海绵之水”,是用力挤出来的。而有些领导干部一说学习就讲忙,忙在各种会议里,忙在各种工作现…  相似文献   

17.
开国伊始,党和政府就十分重视财经工作,当时的财政部长是薄一波,他在陈云的领导下,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1952年下半年,财政部根据税收工作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决心对建国初“暂时沿用旧税法”、对国营企业照顾过多的税收制度进行修正,其基本原  相似文献   

18.
陈云同志是进行调查研究的光辉典范。陈云开展调查研究的精髓是一个“实”字,他始终秉持“只唯实”的调查研究思想;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调查研究态度,从党和群众的利益出发,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始终保持扎实有效的调查研究作风,反对官僚主义,不搞形式主义。向陈云学习调查研究,对于开展新形势下的调查研究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财经工作方面,陈云堪称新中国财经第一人.他多谋善断,以决策人、指挥者、实践家三位一体的身份,以异乎寻常的精力、才能和智慧,作出了杰出贡献.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多次称赞陈云主持全国财经工作的才能和业绩.  相似文献   

20.
林雪 《当代党员》2013,(7):70-70
“民唯邦本,本固邦宁。”毛泽东同志曾把人民群众比作“铜墙铁壁”、比作“眼睛”、比作“上帝”,并告诫众人“一刻也不要脱离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