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悦 《法律与生活》2010,(10):43-43
临近春节,我被网上一个报道吸引住了,一个1岁零8个月的男孩,被父亲打成脑死亡。这个事件深深触动了我,已为人母的我无法理解,一个父亲为什么会虐待一个还不会说话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龙年春节前,骗子的一个电话几乎将我“打懵”了。 这是一个工作日的下午,我正在主持一个会议。突然,手机响了。电话那头,一个操南方口音的男子说,我的孩子在他那里“出了点儿事”。“出了点儿事”这几个字如同催化剂,我的情绪顿时起了变化。在“出什么事了”几个字脱口而出的同时,我的脑海里马上翻滚出了孩子突然生病、遭遇车祸等种种可能。“让他跟你说。”这意味着,按程序设定“我的孩子”要出场了。接着,电话里传来一个男孩儿的哭诉:“妈妈,我被他们绑架了,你快想想办法……”与此同时,电话那头还“播放”着“我的儿子”遭受毒打的惨叫声。  相似文献   

3.
伊蓝 《江淮法治》2008,(12):46-47
我无法融入他高贵的家庭 我不是一个有远大理想和人生规划的女人,对于我来说,25岁前出嫁,让爸妈能过上幸福生活就是我最大的愿望。大学毕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当上了车模,这份工作不但给了我自信.还给了我一份不菲的收入。我可以让几年来靠做豆腐供我上大学的父母歇一下了。我从来没有想过高攀谁,我的工作足够我养家,这种日子是我多年来就渴望的。  相似文献   

4.
当出租车迟迟不来的时候,我开始感到恼怒。在我的新书宣传前夕,在一个漫长的飞行后,我感到筋疲力尽,我迫切想尽快到达酒店休息。最终,出租车赶来了。司机是一个高大强壮的非裔美国人,就像是乔治·福尔曼和电影《金刚大战金手指》里一个恶棍的混合体。我决定不看他的脸。  相似文献   

5.
《法庭内外》2009,(2):60-60
法官:1个月前,我参加一个同学的婚宴。同学相见,格外亲切,大家划拳斗酒,好不高兴。由于划拳输了,我只得将桌上的半瓶啤酒一饮而尽。突然,我觉得喉咙一阵刺痛,似有被什么东西卡住一样,十分不舒服。我马上打车到医院检查,医生诊断后告诉我,我的喉咙被一细铁丝卡住。当天晚上,医生就为我动了手术。我在医院躺了足足一个星期,花去各项费用4000余元。  相似文献   

6.
成戈 《当代审判》2003,(7):41-41
赵文的一个电话,让我闹心了好一阵子。赵文是我的大学同学,现在北京王作。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煤矿工作,1995年,一个偶然的机遇考入法院,成为一名基层法院的法官。  相似文献   

7.
半卷书香     
若荷 《江淮法治》2011,(4):58-59
书橱里的书摆满了,我从商场又买回一个,有点大,便放在了卧室。都说“漫步青野寻常事,家有书香算奢侈”,然而我却不曾满足。我的房间里有一个椅子,是可以转动的那种.寂寞时我就把书放在上面,  相似文献   

8.
2008年,我在上海打过一个离婚官司,我代女方。说是一个离婚官司,不如说是一组官司,包括一个离婚官司、一个股东知情权官司和一个分家析产官司。也许有人该问了,两口子离婚,怎么打了这么多官司呢?  相似文献   

9.
要命的钱袋     
传说很久以前,在一间破旧的屋子里,有一个穷人,他穷得连一张床都没有,只好躺在一条长凳上。 穷人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想发财呀!如果我发了财,决不做吝啬鬼……” 突然,在穷人的旁边出现了一个魔鬼。魔鬼说:“好吧,我让你发财。我给你一个有魔力的钱袋。”  相似文献   

10.
“我不开心,我想死——” 新年伊始的一个夜晚,就在我昏昏欲睡即将见到周公之际,一个女孩子幼稚的童音凄厉地划破了夜的宁静。没办法,头上的楼板不是很隔音,又是接近午夜,声音真切得很,我不得不被动地听着。  相似文献   

11.
《法庭内外》2009,(2):57-57
法官:去年9月,我与前夫协议离婚,孩子的抚养权和房子归我,家里的积蓄和股票等有价证券归他。房子产权证上登记的是我的名字。离婚后不久,公司派我去总部工作半年,我无奈之中把孩子交给我母亲带,自己只身去了国外。去年4月回国后,我突然被告知房子已经被一个外地的生意人买走了。原来,我前夫与人合伙做生意赔了钱,就把这套房以95万元的价格私自卖给了过去的一个生意伙伴。  相似文献   

12.
《中国监狱学刊》2010,(2):33-33
马国福在2009年8月2日的《工人日报》上著文《生活需要一把剪刀》说,一个周末的下午,我边骑车边在脑海里勾勒一篇文章。这时,恰好路过一家超市,我进去买东西花了近半个小时。离开后没走多久,听到有人喊我,是一个老领导。于是,我陪他聊天,抽烟,花了一个多小时。快到家时,又接到关系很好的同事的电话,  相似文献   

13.
杜雷 《中国监察》2009,(2):62-63
自幼我就是一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嫉恶如仇,爱抱打不平,忒恨贪官污吏。及长,我对纪检监察产生了好感,对纪检监察事业充满崇敬,对“纪检人”满怀景仰。未曾想,后来一个偶然的际遇,让我成了一名“纪检人”。是愿望的满足?还是命运的使然?我与纪检监察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4.
潘琦 《政府法制》2013,(12):34-36
“曾经有一个假期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玩够、睡够,等到上班了才后悔莫及。如果上天给我一个重来一次的机会,并且非要在这个假期上加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365天。”春节7天的大长假之后,迎来了连续7天的工作日.网友们关于假期的“神吐槽”也再次在网络上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15.
《法庭内外》2006,(7):58-58
法官: 我是一个中学教师,平时喜欢写些随笔和评论,在当地报纸上发表了几十篇。前些天我听别人说看到我的4篇随笔被收入了一个评论文集,于是去买了一本。结果发现该评论文集制作粗糙,里面收的大多数文章与我的文章风格截然不同。文章被收入文集,没有任何人征得我的同意,我也没收到任何稿费。请问,我可否直接与出版社交涉?出版社应该负有什么义务?  相似文献   

16.
李东 《法庭内外》2007,(7):58-58
我是一家公司的负责人,我公司主要生产儿童玩具。最近,我公司想自创品牌,打算申请一个商标,我参考了国外一些同类公司的商标图样,设计了一个本公司的图标,但后来发现本公司欲申请的商标与美国某家公司的商标有部分近似。请问,我公司在中国申请该商标注册并适用,会构成对美国公司已注册商标的侵权吗?  相似文献   

17.
《法庭内外》2010,(2):57-57
我与吉明签订了租房合同一份,约定我将店铺一间出租给他,租赁期限从2009年12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房租每年5万元,房租提前一个月交清。合同签订后,我要求吉明在12月1日前一个月内将第一年房租交给我,吉明却认为应是租房期每届满一年后的一个月内向我交第一年的房租,所以他不同意我的意见。我于12月10日向法院起诉,要求吉明给付我第一年房租5万元,法院却以合同对租金给付时间约定不明,我的诉讼主张不能得到支持为由,驳回了我的诉讼请求,请问,法院判决有道理吗?我是否可以随时主张租金?  相似文献   

18.
一路走来     
苏贤益 《中国监察》2010,(19):62-62
到港澳学习考察,途经广州即将离开羊城的前夜,我们一行来自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在羊城街头,品尝着广州的小吃,唱着云南民歌,在五羊山下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这一夜,最让我难忘的是与一个同行者的交谈。他是一个年轻的处级干部。他对我说:“不管别人认为现在这个社会有多复杂,官场有多复杂,在我自己身上,我体会到的仍然是公平公正。有人说,不跑不送,升不了官,发不了财,我自己从来没有给他人送过礼、请过客,但我觉得自己一直都受到了重用。”  相似文献   

19.
《法庭内外》2011,(9):58-59
我是一名退休工人,今年66岁了。我丈夫在2001年去世后我一人一直居住在自己的60平方米的一套单元房内。2005年时,我儿子和儿媳和我商量,将他们的房屋和我的房屋都卖掉,买一个大一些的房屋我们住在一起。我考虑到住在一起互相都有帮助,尤其是我儿子在外地工作,我能接送孙子上下学和给孩子做中午饭吃,给孩子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20.
周玉荣 《江淮法治》2009,(14):58-58
一定有些什么是我所不知道的,所以,我的生命在不觉中成了一个大容器,吸纳了许多东西,又倒出了一些东西,在吞吐的过程中我发现我把阅读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