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始于1997年7月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整个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部分东南亚国家仍未能从危机的打击中恢复过来。经济理论界对此次危机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在各个方面对危机的成因、启示及教训进行了研究。因现有的研究中,人们多关注于东南亚各国的...  相似文献   

2.
再论雁行模式动荡后的反思顾秉维97年5月以来以泰铢暴跌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了整个东南亚,东南亚五国尤为严重。危机给各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暴露出东南亚各国在经济结构上存在的严重问题。日本学者以产品周期理论为基础,经过实证分析,认为由于东南亚各国工业...  相似文献   

3.
增进中韩合作,恢复东亚经济增长活力汝信东亚地区经济经过90年代上半期持续增长后,在去年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这次危机不仅使东南亚各国经济增长率下降,而且使韩国、日本的经济和金融动荡不安。在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下,除中国、越南仍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之外,东亚...  相似文献   

4.
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下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表现与未来走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8年9月,美国次级信贷危机演变为金融危机并迅速席卷全球,在危机加剧的情况下,东南亚国家经济大幅下滑.本文分析了2008年东南亚各国在危机影响之下的经济表现,并对东南亚经济的未来走向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5.
由于东南亚经济高度一体化,新加坡面对来势凶猛的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它的货币已贬值15%,它的股票市场损失了35%。然而,这个东南亚的小小岛国,在危机中表现出强大的承受力,把危机的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在1998年的新年献辞中以...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金融危机尚在继续,危机的影响后果尚未完全显现出来,但目前看,这场危机对河北省财政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长。财政收入是靠出口、国内生产、生活消费来实现的。由于金融危机造成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汇率下降、货币贬值、经济紧缩,使河北省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大幅度下降。去年秋季广交会,河北省与东南亚、日本及港澳地区出口成交比上届分别下降24.3、52.7和3.4个百分点。由于对日、韩和东南亚地区出口占河  相似文献   

7.
发生于1997年中,至今尚未完全平息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是近期全球瞩目的焦点。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从1997年初到7月2日在泰国首发,接着蔓延到菲律宾,8月趁势横扫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波及新加坡、香港,震撼了韩国、日本,危及台湾。危机的直接后果是各国经...  相似文献   

8.
论“雁行模式”的理论实质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时期的衰退之中,爆发于1997年7月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更使在衰退中挣扎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危机过后,静心反思。究竟导致这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是什么?这场危机与曾倍受日本所推崇并极心鼓吹的“雁行模式”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呢?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对“雁行模式”理论及其实质,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一、“雁行模式”理论的核心内容雁行模式(FLYINGCEESEPARADIGM)或译雁阵范式,是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KAN-AMEAKAMATSU)于1932年最早在《我…  相似文献   

9.
老挝政局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深受东亚冷战形势的影响.1960-1962年危机使老挝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东南亚条约组织的作用受到严峻考验.美国和泰国对东南亚战略及老挝局势的判断和考虑不同.为解决由此引起的矛盾,两国通过<腊斯克一他纳声明>结为双边安全同盟.美泰关系的加强对东南亚冷战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太平洋战争结束后,重返东南亚的英国试图全面重建战前的殖民统治.鉴于战后东南亚地区普遍的粮食危机已导致一定的社会、政治危机和外交困境,英国政府派遣凯勒恩勋爵为东南亚特派员主管东南亚地区的粮食供应并促进东南亚区域经济合作.自1946年3月16日至1948年3月27日,凯勒恩勋爵召集了一系列会议,组建了各地的联络机构,疏通粮食供应的交通渠道,促进粮食生产,并同东南亚主要产粮国(本文仅论暹罗)展开外交联系以保证英属东南亚地区的粮食进口.特派员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东南亚粮食危机,促进了东南亚各国的战后重建,为英国在该地区的经济与防务合作战略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1.
继欧洲难民潮和北美非法移民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后,东南亚也爆发了严重的移民危机。东南亚国家普遍采取的将移民视为威胁的"安全化"行动不仅无助于移民危机的消解,反而加速了危机的升级,成为对地区稳定和东盟共同体建设的重大挑战。认识到移民政策"安全化"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东南亚各国开始寻求加快推进移民的区域治理,由此产生了地区国家"安全化"行动与"区域化"进程两者并存的发展态势。然而,在区域化进程中,东南亚诸国面临治理维度发展失衡,政策行动上存在共识缺乏和能力制约等挑战。为此,东盟需要突破当前东南亚地区国家的"安全化"反应模式,实现均衡治理和统一行动。作为东盟的重要邻国,中国应积极研究对策,加强多边合作与协调,维护地区稳定与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2.
1997年爆发了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是近几十年来罕见的。本文在简单回顾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基础上,特别从汇率制度的角度,结合金融恐慌论对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以此来分析我国当前汇率制度的现状、优点及缺陷,从而阐明人民币汇率从单一钉住美元向钉住一篮子货币过渡,建立与市场相吻合的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防范货币危机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东南亚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接着席卷了亚洲地区,使整个地区遭受严重的损失。金融风暴中,东南亚华人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广东经济发展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如何在困难中寻找机遇,增创广东新优势,值得人们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东南亚绝大多数国家的民族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带来"经济不公平";另一方面,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整合也带来了少数民族文化保存与认同的危机。此即东南亚民族问题的"经济—文化双重结构"。以此结构来反观当代东南亚甚至全球的民族分离运动,实为民族问题研究的独特路径。  相似文献   

15.
军事存在是美国在东南亚维护霸权的重要工具。美国2010年宣布重返亚洲以后,继续强化在该地区的军事影响力,并且在经济上推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政治上推行人权价值观,这构成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内容。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主要以四种方式进行,即驻扎军队和军事装备、举行多边和双边军事演习、资助东南亚各国军事人员赴美国培训、对东南亚国家实施军售军援。美国通过这些方式使多数东南亚国家在防务政策上倒向美国,也确保了美国在整个西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以后,东南亚地区既是国际安全研究的热点,也是区域研究的重要个案,"东盟方式"受到学界关注。"后殖民主义"和冷战研究的相关理论不足以解释东南亚的安全治理。鉴于此,文章把安全治理纳入区域治理研究的视野中,提出区域治理的概念和理论,结合区域建制、区域大国和区域连结之间的变量关系,来分析区域协调和区域管理机制在东南亚的运作。柬越战争和东帝汶危机是东南亚安全治理中的重要事件,文章通过这两个案例分析了东南亚区域安全结构的演化并验证了相关理论,对影响东南亚区域安全治理的变量提供了有现实意义的学理分析。文章认为,东南亚区域安全治理的成功既是大国协调的结果,也是东盟建制化和安全化的结果,区域连结是东南亚区域安全治理的重要指标和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17.
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打破了东南亚持续向上的经济走势,给东南亚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疫情不仅使东南亚经济遭受重创,也加速了东南亚经济的发展转型,使其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疫情助推了东南亚数字经济的发展与转型;疫情下全球产业链的分散与重组为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东盟新四国将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东南亚各国企业转型升级加速并出现新趋势;东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在众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下,东南亚经济也将面临增长放缓的压力和各种区域问题的挑战.东南亚经济发展的新态势将对中国—东盟经贸关系、中国对外战略以及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世界性的粮价暴涨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安全、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冲击.中国可通过提供紧急粮食援助、放宽粮食出口限制等短期措施及加强农业合作、投资当地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和粮食物流设施等长期措施,帮助东南亚国家渡过粮食危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国际产业转移理论为基础,从东南亚国家产业转移的演变轨迹与路径选择两个维度出发,探讨东南亚国家产业转移的过程、特点和优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东南亚国家产业转移所造成的结果--产业结构优化与层次分化。最后,结合次贷危机后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出现的新变化,文章提出东南亚各国应当根据各自在区域内的产业发展层次进行战略设计,推动产业结构再升级。  相似文献   

20.
自1995年加入东盟以来,在东盟经济快车的带动下,越南经济迅猛发展。可是,当越南正在努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争取更大的经济成就时,东南亚金融危机却爆发了。这次危机来势凶猛,横扫东南亚地区,波及韩国,日本和香港地区乃至引发了全球金融动荡,至今仍未最终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