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美之间的认识差异--美国视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帆 《外交评论》2005,86(6):75-80
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中美之间既有原则性差异又有一般性差异。从国家层面看,美国认为美国有权以人权、民主或自由的名义指责或改变别国的内政;从国家间关系看,美国认为中美之间缺乏战略合作基础;从国际层面看,美国认为中国主张的多极化实际上是反美与争霸。中美之间的差异包括价值观的差异、对外战略指导原则的差异以及历史观的差异,美国对中国认识的误解和偏执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的霸权主义心态、冷战思维以及功利主义。随着中美双方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美国对中国的正面认识将会加强。  相似文献   

2.
王荣军 《外交评论》2010,27(2):15-21
奥巴马政府将美国经济“再平衡”作为摆脱当前经济危机并重塑美国经济增长基础的一项重要内容来看待,并就此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核心内容就是要减少美国消费和进口,促进投资和出口。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失衡被认为是美国经常账户失衡的重要原因,中美贸易的“再平衡”因此成为中美双边贸易谈判中美方的基本诉求之一。然而,尽管中美两国政府在促进中美贸易平衡发展并转变各自经济增长方式方面有一定的共识,但目前中美贸易失衡格局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分工,两国目前都不可能采取过于激进的政策来强行调整。在国际分工体系发生实质变化之前,中美贸易失衡状态短期内只能寻求缓解而不是消除。  相似文献   

3.
前景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从更微观的角度理解美国对华战略的心理渊源,从该理论中“风险预警”、“框定效应”、“沉没预警”、“确定迷思”四个维度进行解读,可以发现,美国无视中国在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试图从冷战思维、地缘政治、霸权更迭等维度解读中国的权利诉求.显然,这种思维有悖于两国所倡导的“积极、合作、全面的关系”.就美国而言,它需要换一种角度或视角思考中国的实力发展及其在全球治理、地区一体化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力;就中国而言,国家在发展的战略上要善于运用国际规范或干预机制化解误解与错误知觉,在国家责任、国际关系、全球利益几个层面做到有效的均衡.  相似文献   

4.
中国崛起、美国“重返”及区域内其他力量的发展,导致亚太地区格局正在发生近百年来最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最突出特点,是中美战略博弈已经成为决定亚太格局走势的最主要矛盾,因为中国崛起势头难以逆转,美国亚太“再平衡”也是一次兼顾历史与现实、涉及内政与外交、得到美国两党共同支持的重大战略性选择,力量之变与战略之变同时发生,两强对立势难避免。但是,由于两国不存在领土主权争端和根深蒂固的历史积怨、在亚太地区各具优势彼此难以替代、在全球其他地域和领域的合作有助抵消亚太对抗,加之双边利益深度捆绑,中美博弈未必会走向战略对抗,而完全具备走向良性互动的条件。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处理一个根本问题(亚太主导权)的破解、两套体系的对接、三大海域的危机管控、四组三边关系的经营和五个多边组织的互动等“一二三四五”问题。这既是中美实现亚太和平共处的前提,也是能否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中美经贸合作“美国没吃亏” 2月17日,习近平在中美经贸合作论坛上表示,认为美国在中美经贸合作中吃了亏,而中国占了便宜的观点不符合事实。  相似文献   

6.
以新自由主义非议中国特色经济民主,是新时期美国对华进行民主输出的战略手段之一.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或经济发展理念,新自由主义是以个人主义和私有制为基础的,从根源上来讲,美国新自由主义与中国特色经济民主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所有制问题.居于当今国际经济体系核心地位、拥有国际经济规则制定权与主导权的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其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侵犯中国对本国经济制度及经济发展模式的自主选择权,威胁到中国经济主权安全.面对美国的民主输出,一方面,中国应超越“冷战思维”,避免中美走向对抗;另一方面,中国要坚持“渐进性”的经济体制改革并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民主之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学者对中美之间是否会爆发冲突的讨论越来越多。美国学者认为,中美两国爆发直接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很小。这主要是由于:第一,中国无此野心,也无此实力。第二,中国在现存国际秩序中获益而非受损。第三,美国及其构筑的西方国际秩序依然强大,中国难以打破。但是,在次级争端如台湾问题和南海问题上,中美之间引发冲突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特别是经贸领域,中美两国的摩擦将进一步加深,货币战争、贸易争端、国际组织话语权的争夺等将主导中美之间的冲突性质,但这些问题很难导致两国兵戎相见。因此,多数美国学者认为,未来几十年,中国的发展将继续依靠美国及其构建和主导的西方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8.
奥巴马第一任期内的中美关系总体来讲还是比较平稳的,但也出现了起伏。一方面,中美之间的相互依赖不断加深,彼此需要对方的合作;另一方面,中美之间又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分歧和摩擦不可避免。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的推进,双方加强合作的同时,中美互疑加深,博弈加剧。回顾过去四年中美关系发展的轨迹,有助于我们判断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随着奥巴马的连任成功,未来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框架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连续性要大于变化,未来中美关系还将是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状态。不过,未来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会进一步凸显:在寻求对华合作的同时,美国对华的牵制和防范也在加强。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中国必须以自己的两手对付美国的两手,而加强协商与沟通、妥善处理相互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将成为中美关系能否良性发展的关键。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为民族复兴营造更好的环境,推动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美关系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又不断产生新矛盾的过程.中美在世界大棋盘上博弈,中美关系如何发展,将在今后一二十年左右世界大势.中美在亚太地区博弈.美国通过在该地区“拉帮结派”增大其总体战略力量,并希望中国“四面树敌”.中国必须反其道而行之,应在不同维度的周边外交棋盘上以平等态度睦邻、友邻、尊邻,努力“四面争友”,避免将周边国家进一步推向美国全球战略的怀抱.中美在各自的特殊时期博弈.两国都对外部环境变化十分敏感,都缺乏对对方的信任.同时,影响两国外交的国内因素也日趋多元、复杂.中国的战略对策必须建立在对美国真实战略意图的准确把握之上,否则就可能上大当、吃大亏.中美在日益兴起的新科技革命中博弈.中国必须改变仅仅以国内生产总值和军费多少来衡量国家实力的浅薄认识,对于国际力量对比的判断,必须以准确把握现代科技发展前沿作为基础.战略制定者必须对现代科技具有深刻理解,才能对中美总体实力对比做出准确判断.中美在信息网络化空间博弈.网络安全问题正在中美关系中日益凸显出来,并严重影响着双方对威胁的理解.中美在和平与发展时代博弈.尽管五角大楼曾预计战争将在2020年“定义”人类生活,但也有美国学者认为2012年至2022年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是“中美创新之战”,因为理智最终会占上风,人类会以创新与技术来解决真正重大的问题:人的生存而非杀戮.  相似文献   

10.
王帆 《外交评论》2010,27(6):19-28
美国的东亚战略调整是政策回归的产物,是针对东亚形势的变化而采取的应变之策,实质仍在于强化和维持美国在东亚的主导地位和影响力。其主要方式是基于地区制衡的前提下不断交替使用离岸平衡与选择性介入。美国的对华战略是其东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美国意识到中国在东亚的影响已经出现可能替代美国影响的趋势时,东亚成为美国战略关注的重点之一。在这一前提之下,美国的东亚战略加强了针对性和进攻性。中美战略性冲突有可能上升,但同时在新的安全利益得以相互明确的过程中,利益协调仍是关键。目前,中美战略猜疑仍在上升,中美之间进入新的战略磨合期。  相似文献   

11.
2 0世纪末 ,美国第四十三届总统选举大战 ,形如拉锯 ,激烈而滑稽 ;总统迟迟难产 ,实为当代世界历史的笑柄。  相似文献   

12.
中美关系是影响世界格局的大国关系之一,关系到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邓小平以坚定的原则性与高度的灵活性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美关系的精辟论述,并妥善处理中美关系,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21世纪的中美关系中,邓小平有关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策略对解决当前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仍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欧盟、美国反补贴立法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国际贸易领域中补贴与反补贴的角度,参以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介绍并评论了GATT/WTO框架下的欧盟、美国的反补贴立法.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加入WTO,中国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反补贴形势,研究补贴和反补贴的迫切性也逐渐加重.因此,中国需要适当调整或在执行中加以注意补贴政策,以及采取相应对策以面对欧美等国的反补贴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于“占领华尔街”运动所暴露出的美国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和两级分化现象,可以用美国学者保罗·克鲁格曼的“不平等政治”与“平等政治”相互转换的分析理论来解释。在他看来,美国的政治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政治的平等或不平等决定着经济社会的平等或不平等;美国不平等政治与平等政治的转换经历了“严重不平等”的“前新政”时期、“相对平等”的“新政”时期和“高度不平等”的保守主义政治时期这三个阶段;美国正面临着走向新平等政治并实现贫富差距“大缓和”的历史机遇。然而,“占领华尔街”运动却表明,美国的不平等政治仍然在延续,美国至今未能从制度上解决“平等一不平等政治”周期性转换这一政治不公平问题。由此可以得出如下启示:在当今世界各国包括中国,有“良知”的政治学家和政治家,不仅要推进民主政治,还应该正视“平等一不平等政治”的周期率,并努力超越不平等政治,施行公平政治,以此推进经济社会的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安全化角度对"中国威胁论"加以解读,可以说明美国的"中国威胁论"是一种对他者的安全化。美国对中国的安全化存在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安全化理论的解读说明威胁可以只是语言上的存在,因而"中国威胁"其实是一种被刻意构建但却有着现实意义的政治神话。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出现的世界重心由西方向东方转移的发展趋势,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得到了加速。这种重心的转移表现在世界生产、金融格局、全球治理结构中权力的再分配乃至文明的转换上。主要原因是新自由主义主导下金融资本的病变和畸形发展,以及狂热的借贷消费的生存方式。由世界重心东移所直接产生的全球力量对比的改变,主要是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之间力量对比的改变,资本主义美国同社会主义中国之间力量对比的改变;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制造业回归"、"再工业化"等"逆向"举措,去扭转世界重心转移和全球力量对比改变的大趋势的企图,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17.
伊拉克战争的硝烟基本散去 ,美英联军取得了军事上的成功 ,但伊拉克危机远未结束。各国应对伊拉克危机的态度各一。中国从“9·11”后的国际政治现实出发 ,高举维护世界和平和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旗帜 ,在联合国框架内充分发挥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独特作用 ,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联合国宪章 ,努力推进国际政治多元化 ,同时又谋求维护自身的最大利益 ,发展对美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朝鲜战争使毛泽东确立了联苏反美的外交战略,使毛泽东充分认识到了联合国的作用,认识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弱小国家的作用,为其提出第三世界理论奠定了基础。朝鲜战争也使毛泽东对人的力量的认识达到了极至,反映在外交战略上,形成了他以人口大国立足世界和制衡美苏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9.
斯诺登事件发生后,随即引发针对美国的全球性声讨浪潮。然而,身陷重围的美国以丰富的经验和有效的手段迅速平复了危机,并在平复危机的过程中将危机作为克制对手的手段予以运用,其做法值得与此次危机攸关且因此暴露出诸多问题的中国政府借鉴与思考。此次危机虽已接近尾声,但由其衍生而来的"人权""网络安全"问题,以及更深层次的"话语权"等问题已经对中国的长远发展敲响了警钟。有必要学习美国的危机管理理念,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在恰当时机果断作为,才有可能在危机来临时掌握主动权,并在最后关头赢得胜利。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是世界上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其政府采购立法的成功经验对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不太完善的我国来说 ,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对美国政府采购立法的基本原则、特点作出了阐述以及对我国政府采购立法的借鉴做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