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战略意义。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生态文明建设面临较多困难,严重影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同时,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强调要把生态文明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大建设的各个方面.当前生态消费已是国际消费发展的大趋势,从食品、服装、用品、住宅到汽车等许多领域,无一不有.在美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分别有77%、82%、94%、67%的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会考虑生态环境因素.我国生态消费大众化虽已起步,但比例仍不足20%.从我国现实看,要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建设生态文明,消费问题更是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信息化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按照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发展思路和宏伟目标,结合成都实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体来说,就要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把经济建设作为兴市之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鲜明“领先发展”取向,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力争在中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走在最前列,成为引领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二个大局”的龙头城市。  相似文献   

5.
我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充分彰显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30年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法律制度基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快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建设步伐,走一条生态文明法制化之路。  相似文献   

6.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统一战线在本质上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一致的,在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统一战线要求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因素,实现经济发展、人民富足,而小康社会本质也是追求提高社会发展水平,人民收入较高,生活富裕。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和丰富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7.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安徽坚持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是安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是安徽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内在要求。安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较早,生态强省战略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诸多领域具有优势且取得重大成绩。下一步,安徽应抢抓生态优势,构建出成熟完整的适合安徽地区的生态型政治、生态型经济、生态型文化、生态型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使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形成竞争优势,打造安徽发展中的重要名片,助推安徽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普洱市贯彻落实云南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要紧紧围绕奋力开创跨越式发展新局面、坚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这个总目标,加快建设绿色普洱,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通畅普洱,提升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能力;建设文化普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力量;建设品牌普洱,擦亮"普洱"金字招牌;建设效率普洱,为普洱加快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建设幸福普洱,让各族群众过上好日子。  相似文献   

9.
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特征 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对此奋斗目标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增强发展协调性,扩大社会民主,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生态文明,加快建设更高层次、更加惠及人民群众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0.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中心内容.报告第三部分,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从"建设"到"建成",是一个质的阶段性标志,昭告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更明确,方向更清晰,要求更严格,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对世界的郑重承诺和昭告.对这一目标及其新的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和领会,正确认识和把握,全面贯彻执行和落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埋头苦干,顽强拼搏,确保如期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蕴含着生态制度的内涵,是中国生态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生态文明的国际潮流、中国生态制度的不完善,决定了中国建设生态制度的现实必要性.结合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中国生态制度缺失的现状,中国需要从经济转型、市场激励、法律基础、政府政策和社会参与等五个方面进行生态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2.
近代形而上学所形成的片面、孤立、机械和静止的思维方式,主观地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造成环境污染、物种减少、极端气候等生态危机。我们亟须寻求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通过非线性的、整体的、关系性的、过程的思维方式来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此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这一概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更为重要的战略地位。"美丽中国"具有丰富的时代蕴意,既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方式的一种扬弃,也是对现代西方社会发展模式的一种超越。"美丽中国"的提出,对当前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拓展了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内容,同时也为其指明了发展方向。在"美丽中国"视阈下,需要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理念,完善与创新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方式方法,增强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什么是具有贵州特点的新型工业化;提出了加快推进具有贵州特点的新型工业化的基本思路。强调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工业发展;着力发挥比较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科技领先、创新驱动,努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注重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始终立足于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提出以来,在法制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着立法滞后、行政执法体系不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农民法律意识薄弱等问题。据此,文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区化建设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国实验县(市、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课题,文章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呈现出农村社区化研究的现状,并通过对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的比较,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使广大学者的研究更好地指导农村社区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BOT作为当代的一种新型的投融资方式,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着令世人瞩目的积极作用,它既能解决建设资金的筹措,也能带来相关技术的引进,还能促使采用这种方式的地区在短时间内很快改善投资环境,同时也能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给当地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其优越性已在国内外的经济建设实践中得到了证实。我国西部地区尤有必要对这种方式多加了解并逐步尝试。  相似文献   

18.
构建服务型政府,或者说在统治行政和管理行政的基础上更加凸显政府的服务职能,是公共行政发展的具有全球性的趋向。文章认为,构建我国的服务型政府。需要借鉴他国的有益经验,但更应当运用行政生态学的理论,分析制约我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社会条件,即从现实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态条件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理念出发,也不是简单地模仿他人,这样才能避免产生“南橘北枳”的谬误。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制约我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阐述了这些因素对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当前,大学城建设引发的一系列治安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不谐之音。以福州大学城建设中出现的新农村治安问题为例,分析其主要表现及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促进我国大学城与新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20.
法官的诉讼管理权是与当事人的辩论权、处分权相对应的一种职权,是审判权的具体体现。它是平衡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权利的重要手段,是保证诉讼顺利进行,维护诉讼公正的重要保障。但是如今我国相关法律对法官的诉讼管理权的构建相对还是个空白。本文对诉讼管理权的概念入手,在考察了域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诉讼实际提出了我国的法官诉讼管理权的构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