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救灾工作普遍存在虚报、瞒报、谎报灾情、荒情.报灾、核灾、救灾工作很不规范,救灾统计很不严肃,救灾补助也没有一定标准。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从基层抓起,层层建立灾情台帐。为了严格报灾制度.切实做好灾情管理工作,今后报灾必须做到村级有完备的灾情记录和受灾人员及需政府救济人员情况登记表;乡镇必须建立灾情台帐(包括历次灾情记录、全倒房户花名册、绝收户花名册、需救  相似文献   

2.
许洁 《中国减灾》2011,(1):44-45
灾情信息统计工作是防灾、减灾和救灾工作的重要基础,及时、准确地掌握灾情信息,直接关系到经济建设中防灾减灾决策,关系到灾后救灾工作的决策,关系到灾区群众的生活安排,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2009年,吉林省按照《关于全面推广使用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统》操作使用及灾情统计制度的培训,之后全省各地开始使用《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报送统计灾情。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民政局采取多项措施,切实做好全区防汛抗涝救灾救助工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制定了青云谱区民政局防汛抗涝救灾救助应急行动方案,成立了区民政局防汛抗涝救灾救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防汛抗涝救灾救助各项具体工作,为全区防汛抗涝救灾救助工作提供了各项保障。二是实行防汛抗涝救灾救助24小时值班制度,严密关注灾害性天气发展趋势,做好灾情监测预警、查灾核灾、统计上报工作,随时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确保灾情信息畅通无阻。  相似文献   

4.
<正>因灾倒损房屋情况统计是自然灾害灾情统计的重要工作内容,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住房建设和规模等发生变化,调整和优化相关工作制度,可为提升灾后恢复重建与救灾能力水平提供依据、打下基础,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安全、基本生活需要和社会大局稳定。房屋是人们进行生产生活等各类活动的必要场所,也是自然灾害发生后遭受破坏的主要承灾体。因灾倒损房屋情况统计,是自然灾害灾情统计的重要工作内容。此次《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调查制度》修订,对倒损房屋统计对象、指标定义、类型划分、判定依据、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本文将重点围绕以上要点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5.
为做好救灾工作,尽可能减少灾害损失,并对灾民及时给予救助,近年来,湖北省民政厅围绕现代通讯、网络、声像等技术在救灾工作方面的运用,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较好效果。一、运用现代通讯手段,建立灾害预警机制灾前防范是做好救灾工作的重要前提,建立高效实用的灾情预警机制对做好救灾工作非常必要。为  相似文献   

6.
9月11日,台风“卡努”在宁波登陆。受其影响,宁波市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到特大暴雨,特别是象山、宁海、北仑等沿海地区遭受了严重灾害。宁波市民政局积极行动,深入灾区,核灾救灾工作全面、有序展开。一、及时发出关于做好第15号台风“卡努”登陆后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严格执行灾情核报制  相似文献   

7.
工作动态     
敦煌市五措并举全面展开汛期救灾工作甘肃省敦煌市近期发生严重的洪灾,市政府采取强力措施,全面开展了防灾救灾工作。一是切实加强对汛期救灾工作组织领导,高度重视汛期救灾工作,提前做好抗大灾的准备;二是在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到达受灾区域,全面准确进行调查、核实灾情,及时上报,为市委、市政府作出救灾工作决策提供重要依  相似文献   

8.
《中国减灾》2013,(13):29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江苏省苏州市气象灾害频繁发生,雷雨、大风等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较大损失。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苏州市各级民政部门更为重视灾情信息工作,通过建立制度、完善网络、加强合作、强化预警、注重培训等措施,全面提升了苏州市灾情信息管理水平。一、健全工作制度,灾情信息管理有效运行苏州市民政局始终把灾情信息管理工作作为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内容,着力建立健全了五项工作制度:一是灾情信息发布制度,明确了新闻发布的工作程序、发布渠道和要求;二是灾情上报制度,建立了三级报灾工作责任制,严格按照《国家自然灾  相似文献   

9.
正灾情信息管理作为一项基础业务,支撑着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在防灾减灾救灾全局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各类极端灾害事件发生频率明显提高,我国正面临更加巨大的自然灾害风险。灾情信息管理作为一项基础业务,支撑着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在防灾减灾救灾全局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祝明 《中国减灾》2004,(11):5-6
据民政部最新统计,截至11月5日,今年以来的各类自然灾害造成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2754.9万公顷,受灾人口2亿人(次),因灾死亡1341人,失踪197人,紧急转移安置493万人;倒塌房屋88.5万间,损坏房屋384.3万间。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55.6亿元。为了确保灾情数据可靠准确,有效推进救灾工作,民政部建立了四项灾情管理制度,即灾情快速报告制度、重大灾情24小时零报告制度、台帐管理制度、中央各灾害管理部门的灾情中国减灾会商制度。那么,这四项制度都有那些具体规定?新出台的制度对各地的灾情信息管理工作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近日,记者采访了民政部救…  相似文献   

11.
短讯     
救济福利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区民政局切实做好救灾救济工作,坚持做到“五个到位”:一是组织到位;二是微机报灾系统运行正常到位;三是灾情核查到位;四是灾情救济到位;五是奖惩措施到位,完善了救灾救济工作管理体制,提高了救灾  相似文献   

12.
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必须使用得当。使用得当的的关键是抓好灾情调查。我们县救灾前的灾情调查采取了“五查五算”法。一查农作物受灾程度,算出种植业的投入产出帐;二查其他各业收入和损失,算出各户的自救能力帐;三查农户的粮油收获和储备量,算出三项消费的余缺帐;四查饲草的产储量,算出的以草定畜和出售牲畜量;五查各户的困难程度,算出救济的需求帐。进过“五查五算”,基本可以核实受灾程度,因灾损失和灾民面临的困难。同时,将摸底情况登记人卡,做到一户一卡、一村一册、一乡一本,以备随时备考。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我们把灾…  相似文献   

13.
灾情是防灾、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灾情稳定后,受灾程度最为严重的福建、湖南、浙江三省灾后重建工作全面展开,恢复重建进展顺利。本刊记者跟随赴福建、湖南督察工作组,亲历了各地开展灾后重建的火热场面。  相似文献   

15.
张云霞 《中国减灾》2014,(10):10-13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各类极端灾害事件发生频率明显提高,我国正面临更加巨大的自然灾害风险。灾情信息管理作为一项基础业务,支撑着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在防灾减灾救灾全局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灾情是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灾情信息管理是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整体实力跃升必由之路的实践认识,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6月1日,湖南省岳阳市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暴雨灾害,全市60多个乡镇、35.9万人受灾,尤以临湘市受灾最为严重。灾情发生后,岳阳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出台了《"6·1"特大山洪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重点针对临湘重灾区成立5个工作分队、11个工作组参与救灾和灾后重建,20个市直部门参与帮扶,23个县级单位包干负责,以"三个结合"推进灾后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敦煌市近期发生严重的洪灾,市政府采取强力措施,全面开展了防灾救灾工作。一是切实加强对汛期救灾工作组织领导,高度重视汛期救灾工作,提前做好抗大灾的准备;二是在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到达受灾区域,全面准确进行调查、核实灾隋,及时上报,为市委、市政府作出救灾工作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三是完善细化市乡两级自然灾害救灾救济应急预案,实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严禁离岗脱岗,确保灾情信息畅通;四是及时下拨各乡镇救灾款20万元,用于解决洪涝灾害期间“三无户”、特困户和缺乏自救能力的重灾户的生活问题;五是加强救灾款物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全省灾害信息员灾情管理水平,扎实做好汛前各项准备工作,4月16日,江西省民政厅在南昌市举办汛前灾害信息员培训班。培训采取授课为主、交流互动为辅的方式进行,重点就灾情管理要点及注意事项、灾害救助实务、自然灾害救助评估基础知识等有关内容进行了全面培训。灾害信息员队伍在减灾救灾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开展灾前预防和灾后应急救助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各地要严格按照灾害信息管理规定,按规定程序、按时间要求上报灾情,要提高灾害信息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灾害管理工作,把防灾减灾作为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把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作为救灾工作的基本任务。在救灾工作中,各级政府及时行动,启动救灾应急程序和预案,尽全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今年,民政部根据灾情的发展,按照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工作规程,分别启动了三级、二级和一级响应救灾程序,随时掌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及时向灾区派出工作组,调拨救灾物资,协助地方开展救灾工作,下拨中央救灾资金,保证受灾群众的紧急救援安置。同时,及时下拨了恢复重建资金,帮助各级政府抓紧做好灾区因灾倒房的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20.
钟冲 《中国民政》2007,(8):60-60
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民政局把防汛救灾工作作为近期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从思想上,组织上,人力物力上做好充分准备,多措并举扎实有效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防汛抗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和具体措施,发挥民政在救灾工作中的组织协调作用;二是加强灾情测报管理。建立三级报灾网络,指定村级测报灾情管理员和责任人,密切关注灾情变化,及时排查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