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8 毫秒
1.
邓洪波 《学理论》2013,(15):182-184
艺术水平达到一定标准以上的文学作品只要能真实地反映生活,就一定有受众,这是规律的公平恩惠。创作的自由度越高,对作者真实反映生活的制衡越有效,因为受众接触作品种类越多,越能鉴别作品的内容是否真实。新形势下日益增多的新文学作者应该下功夫真实表现生活,大胆表达独特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周京昱 《民主》2009,(8):23-25
作文,占据了高考语文试题的半壁江山。高考作文命题,是对考生语文能力的综合检测。这里所说的语文综合能力,一个是“思维”,一个是“表达”。高考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无论是全国卷或分省卷,在作文命题的改革上,命题者都在试图为这种创造搭建最宽广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正>我这里要做一个界定,下面讲的主要是汉族中国的文化。第一个是汉字的阅读、书写和通过汉字思维,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汉字仍然和它最起初的象形性、原初性,保持着直接的联系。因此,用汉字来说话、思考、阅读、书写,就会带来很多特征,可能会有一些重感觉重联想、但语法相对简单的特点。中国人对于"文"和"字",有一种自然的感受和联想。古代的"人"字,一看就是人,如果这个人嘴巴朝天,就是"兄",兄原本不是兄弟的兄,是庆祝的"祝",人的口朝天是向  相似文献   

4.
一、思想政治工作为什么要有节奏感人的个性千差万别,这千差万别的个性又反映出千变万化的思想状态。然而,人类思维运动的表现有着一般的规律——节奏。心理学研究表明,从人的气质类型来说,首先,胆汁质——它的思维活动表现为兴奋型,节奏感反映一个“急”字;其次,多血质——它的思维活动表现为活泼型,节奏感反映一个“重”字;第三、粘液质——它的思维活动表现为安静型,节奏感反映一个“轻”字;第四,抑郁质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13)
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是工业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着的时代,马克思关于大工业、机器和科学的思考构成了其技术哲学的重要内容。然而,马克思首先不是一位科学家,他关注的不是技术的内在构造和发展体系,其次,马克思也不是一位历史学家,他关注的不是技术的历史形态和文化传承。受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唯物主义的影响,技术始终没有获得一个明晰的理解,直至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技术的真实意蕴才展现于我们的视野。作为一名哲学家,马克思眼中的技术不是孤立的,技术是始终与人、与人的生产、与人的生活、与人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马克思的技术哲学为我们展现的图景是宏大的。  相似文献   

6.
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语汇,常常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无比鲜明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必定具备独有的特征.丰富的民族语言载录着一个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尤其在词汇上留下了民族文化的印迹,展现了一定的民族风格.因此,词汇作为人与人之间传达信息或表达思想的媒介,被赋予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具有浓重的民族性和强烈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7.
唐琼 《学理论》2012,(14):249-250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而不同的文化又影响着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尤其在阅读过程中。阅读是语言学习中的一项重要技能,对于一个高效的阅读者来说,掌握好词汇、语法以及阅读技巧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它还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学生对目标文化的了解是成功阅读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仅要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有跨文化的意识,与作者交流并学习他们的知识与文化。  相似文献   

8.
<正>文化与生活紧密相关,想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最好先了解这个国家的生活,而想适应一个国家的生活,最好先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当一个人对某个国家的文化了解、掌握并认同、赞赏以后,那么这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生活方式都可能会发生改变。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我们可以认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决定着他的文化范式,同时一个人的文化范式也影响着他的生活方式。所  相似文献   

9.
《行政论坛》2020,(4):53-59
公共管理制度建构是人类的一种典型的理性化活动。制度的理性作为制度本身内蕴的理性品质,既体现着人的理性认识与能力,也反映着制度化建构的公共理性成就,而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便是惯行的两个核心解释维度。公共管理制度的工具理性至上观在造成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断裂的同时,也加剧了其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矛盾冲突。因此,有必要立足整合思维,超越以工具理性为主导的公共管理制度的一元理性化思维,探索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有机融通的制度结构的理性表达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现有管理体制下,每个人无疑都是社区的成 员。生活和工作在社区里的每个个人和单位,都希望 所在社区是一个环境整洁、管理有序、文明友善、安 定祥和的和谐社区。没有人希望生活和工作在一个 环境脏乱、冷漠无情,乃至龃龉不断、冲突和暴力充 斥的不和谐社区之中。社区是否和谐直接影响着人 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益,建设和谐社区反映了社 区居民和单位的共同愿望,代表着社区居民和单位  相似文献   

11.
"点鼠标"还是"破万卷"——浅议大学生"网络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学理论》2010,(3):146-147
随着互联网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正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似乎也对传统生活方式提出了很大挑战。虽然传统纸质阅读仍然是当前高校中阅读的主要方式,但不争的事实,网络阅读正在慢慢地被作为知识接收者和传播者的大学生群体所接受,本文对这种新兴阅读方式盛行原因和利弊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阅读道路提出相关建议和做出预测,希望能对大学生群体以后的学习有些帮助。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且也是一种严格的思维训练;作文教学只有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才能发挥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作为作文教学的内容,把学生引入写作世界中去,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周海鸥 《学理论》2012,(15):123-124
读者作为文学接受的主体,与世界、作者、作品共同构成一个循环的文学活动体系。在这一系统中,如果没有读者的阅读与接受,作家的文学创作将失去意义,因而读者在整个文学活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中国古典小说的评点家们也意识到读者的重要性,提出一些与读者阅读心理相关的理论。这些理论既揭示出小说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隐含的读者因素,又反映了批评家对小说中读者因素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邵静涵 《学理论》2010,(15):138-139
世界博览会作为展现与交流科技、文化的重要舞台,"互动性"的理念一次又一次地被引入其公共艺术作品的设计中。大量的公共艺术品案例表明:互动性的意涵与表现方式随着世博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逐渐的,互动性强的公共艺术品不仅展示着人类文明成果,实现了人类文明的精彩对话;还以多元化的展现方式帮助大众在娱乐中学习、感知、体验、消费,深刻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人脑的全部奥秘和难解之谜,集中到一点就是:在人脑中物质的东西何以能产生精神,精神又何以能转化为人脑物质性的机能?这一谜点,强烈地反映着人脑两种最根本的属性或机能(思维和意识)的相互关系。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不太注重思维与意识的区别,因此,也就难以使人从思维与意识的相互关系上来考察人脑奥秘的根本所在。所以,把思维与意识在本质上加以区别,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二者的关系,也许正是进一步揭示人脑奥秘的一个新途径。一、思维与意识的区别及其意义人脑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质实体,不管它如何奥秘,总是有其最本质的…  相似文献   

16.
刘芳 《瞭望》2004,(49)
科特迪瓦局势就像一个缩影,映照着法国与 法语非洲国家半个多世纪特殊又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张东茹 《学理论》2009,(30):238-239
民间传说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它积淀着一个民族的族群记忆,反映了一个民族曾有的民俗生活、习俗风尚。壮族铜鼓传说也是如此,它不仅反映了壮族民众使用铜鼓的相关习俗,而且也反映了人类及壮族先民曾经经历过的“人祭”、“食老”等古老习俗。  相似文献   

18.
第一,要准确地使用概念。准确地使用概念是思维活动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我们进行说理最基本的要求。概念不准确,不能准确地反映我们要表达的思维内容,就无法把道理讲正确,讲清楚,就不能保证说理教育的效果。一位同志在一次宣传法制的会议上分析青少年犯罪率比较高的原因时,感慨地说:“现在的年轻人,就知道吃、喝、玩、乐,没有一个人能把心思花在工作上,这不能不说是导致犯罪的原因。”话一出口,会场哗然。很显然,这位同志使用“没有一个人(年轻人)”这个概念不准确,没有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在社会上,确实有因为不务正  相似文献   

19.
晚清时期报刊上的小说广告,是反映晚清时期小说创作、出版、销售、阅读等状况的珍贵史料,对晚清小说研究意义重大。作为文学活动的参与者,小说广告是小说及其作者、读者、书局之间不可缺少的媒介,它参与了小说创作、出版、印刷、销售、阅读的各个环节。本文从广告传媒视角,对晚清小说广告与小说作者、读者、出版商和文化环境等要素及其关系进行了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20.
2010年7月1日出版的《人民论坛》刊发关仁山文章,文章说当前的阅读已成为一个突出的文化、社会问题。有人说读图时代已经来临,电视、网络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于用直观视觉的符号激发自己的感觉。人与世界、人与人,常常被置换为人与数量繁多而格调单一的图像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