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彰显了人类对文化多样性价值的珍视。作为一种活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传承母体和文化生态,亦会在发展和变迁中形成民俗主义。应努力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内核,保留其本真性,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整体保护。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8,(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近十年来才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根据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公约》所列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包括的范围是: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宋竹芳  李树民 《学理论》2015,(6):130-132
真实性作为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一直是困扰西北地区文化遗产发展的最大阻力。由于后现代的符号主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等级颠覆以及仿真体验的盛行导致文化遗产旅游的真实性正面临两难的困境,在发展过程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文化效益、生态效益,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正遭受破坏性的开发。通过对文化遗产旅游真实性困境产生的根源进行深入解读,并提出适合西北五省区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针对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丛峰 《瞭望》2007,(23)
抢救和保护那些弥足珍贵、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被认为是“守望精神家园”和“记住回家的路”的民族复兴工程“过去十多年间,作为经济快速增长的代价,一些文化遗产的保护被忽视了,有的甚至被毁。但现在,我看到的是中国致力于保护文化遗产的强烈决心。”5月底在成都召开的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简称“非遗节”)上,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文化遗产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秉承了作为世界性命题和传统延续性的特点。立足当代借鉴传统,寻找一脉相承的源泉和涵养建设的途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必须深刻认识文化遗产的价值规定性,准确定位核心价值观的传统立足点及明确确立文化遗产对核心价值观的涵养地位。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如何对这种独特的文化形式进行有效的对外传播是目前文化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通过以下五条路径进行对外传播:由政府部门成立专家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宣传和对外译介;与地方旅游业进行有效对接;与试办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院校合作培养专业翻译人员;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文数字化信息平台;与孔子学院进行多方位合作.  相似文献   

7.
《瞭望》2005,(33)
贵刊近期登出的《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 惑》一文对我国目前的非 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做了深入 的分析,作为一个普通读 者,我对此也有一些感触。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 化历史的古国,我们的 祖先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丰 富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 很多珍贵的非物质性的文  相似文献   

8.
周园 《民主》2012,(11):36-38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传来喜讯.包括“福建南音”在内的22个中国申报的项目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音,作为福建省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以其丰富的历史积淀、  相似文献   

9.
高等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同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不可避免的劣势.要扬长避短,积极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工程之中去,在研究、宣传、培养人才等方面努力作为,承担历史赋予高校的角色担当,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今全球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正席卷而来。传承与保护"非遗"文化,既是对原生态本质的保护,也是对其进行善本再造,使之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在发展中寻求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承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活性载体,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人和传承的文化,是生命的文化和生活的美化。我们要全面定位民间文化、民间文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地位,要把这份珍贵的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和利用好,使它与其他文化遗产一样真正与其"半壁江山"的文化地位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11.
帅政  高寒 《瞭望》2002,(31)
赵畅虽然担任应县文物旅游局长不到1年时间,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应县人,他在木塔边上已生活了40多年。说起应县木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事,赵畅的脸上洋溢着一个“木塔人”独有的自豪:“应县木塔本身就是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我这样认为,许多专家也这么说。” 继平遥古城和云冈石窟先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之后,山西省的太原晋祠、佛教圣地五台山和  相似文献   

12.
古雅静 《侨园》2023,(5):48-49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财富,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国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不断探索新的形式和方法,旨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注入强大的内生动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明确了非遗与旅游业要向更深更高的方向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背景下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热议与争论.在当前,我国对许多遗产地的保护主要采用了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对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有赖于地方政府的治理水平与能力.本文以丽江古城为个案,以政治学与行政学的学科视角,对丽江古城的遗产保护进行梳理与反思,以期为探寻科学优化的文化遗产管理模式作一点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侗年"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及创新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增强、异质,文化间相互渗透力度开始逐渐加大,在这种国际文化接触频繁的背景下如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合理保护和有效地传承就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不同的民族文化从其产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有其特殊性,然而就文化的保护及传承而言,更多思考的应该是它们之间的共性特征。川西"羌年"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汶川地震后采取了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抢救性保护和有效性的传承,其保护措施和传承机制可以给其他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近五年来,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了许多重大举措,但也面临着一些实际问题.为了促进北京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尽快制定<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增强地方党政领导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加大文化遗产保护执法力度;确立北京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月";建设保护文化遗产的民间队伍;招聘年轻人进入事业单位,让他们安心地跟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学习;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对公民的开放度.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9,(11)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不仅离不开物质上的发展,也少不了文化的引领,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脉的精华,在广大农村社会生活中是至关重要的,它的有效保护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歌仔戏(芗剧)保护困境的研究,从而进一步探索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以求进而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步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06,(52)
从年初的第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到盛夏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再到金秋十月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今年的热门话题。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34)
古村落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花都区古村落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价值。花都新农村建设中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问题亟待关注与解决。应从提高人民保护古村落文化遗产的意识,提高政府及社会对古村落文化遗产的关注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保护与开发一体化等方面加强和促进花都古村落文化遗产开发和保护。  相似文献   

19.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是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一种有效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纳入旅游产品体系的方式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旅游景区合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与修学旅游的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潜在旅游者结合。通过参与到旅游开发中,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成为非物质文化展示、保存和发扬光大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战略地位也日益凸显。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其具有民族性、活态性、群体性、传承性的特点,与知识产权制度的主客体有契合又有区别。我国积极加入国际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公约等,同时在国内也制定了相关的行政法规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仍然欠缺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知识产权制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较弱,应当健全现有知识产权制度以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加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殊法律保护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