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月初,美国总统布什将赴俄罗斯圣彼得堡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这是俄美在伊拉克危机问题上出现分歧,进而导致两国关系出现紧张以来的两国首脑首次会晤。其实,早在美对伊开战不久,布什就对普京伸出了修复俄美关系的“橄榄枝”,曾派其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莱斯出访莫斯科,就美俄在伊问题上存在的分歧及合作事宜与俄进行紧急磋商。5月中旬,美国务卿鲍威尔出访莫斯科,同俄总统普京、外长、议长等政界人士进行了广泛接触。鲍威尔之行的首要目的就是修复因伊拉克战争而冷淡的美俄关系。  相似文献   

2.
徐斌 《瞭望》2000,(24)
借领导人更替之机,美俄已经开始加快了调整相互关系的步伐,但叶利钦时代美俄关系由热而冷,经历“妥协-失望-逆反-对立”的过程,在普京时代,这个过程还会再重现吗? 美国总统克林顿于6月3日至 5日访问了莫斯科,与俄罗 斯总统普京进行会晤。双方虽然在关键性的修改反导条约问题上未能如美所愿,但美俄宣布将致力于战略稳定和国际安全,继续讨论削减战略武器和反导条约问题,在调整和改善相互关系上取得了一定的共识。之后,克林顿和普京还将在8国首脑会议等场合进行多次双边会晤,美俄关系的调整进程还将继续。领导人的更替成为…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布什,年内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意大利的热那亚、中国的上海和美国华盛顿举行四次会晤,使两国关系开始出现引人注目的新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将影响俄美两国今后的关系走向,对世界政治格局和大国关系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4.
美国总统布什5月23日抵 达莫斯科开始对俄罗斯 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这是他入主白宫以来首次访问俄罗斯,也是他与俄总统普京第5次握手。到本刊截稿的24日,虽然双方的会晤仍在进行中,但从中可以看到布什与普京显然要由此为众说纷纭的美俄两国关系的现状定一个基调,并为其未来发展勾勒一幅蓝图。  相似文献   

5.
俄美从“蜜月关系”转为“现实合作”本刊特约记者黄慧珠莫斯科专电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最近与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会晤后宣布,俄美的“蜜月关系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现实的合作”。两国关系的现状表明,俄美合作的道路上荆棘丛生坎坷不平。与美发展“伙伴关系”一...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世界,俄美关系的好 坏,对全球战略格局的变化 组合以及整个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无疑具有重要影响。普京执政一年多来,特别是布什上台几个月来,俄美关系的冷暖,尤为引人注目。普京为国强国梦,纵横捭阖,广结“善缘”;布什欲扬霸主威,横枪纵马,频频出手。美主动,俄被动;美咄咄逼人,俄步步为营──这构成了世纪之初俄美关系的新特点。 从普京4月3日发表的国情咨文可以看出,俄内外政策与他一年前发表的施政纲领基本没有出入。政治上,继续强化中央集权,团结各路诸侯,谋求政局稳定。经济上,继续整治金融寡头,减少行政…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想要争取同美国的“平等伙伴关系”,但美国只同俄罗斯进行“战术合作”被称之为俄美“龙虾”峰会的普京布什会晤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峰会表明,俄美紧张关系的气氛在明年两国总统选举  相似文献   

8.
不管俄是否愿意,今后几年独联体地区多元化倾向将更加明显,美俄将处于竞争共处的态势。5月9日,美国总统布什应邀出席了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并在8日抵达的当天与俄总统普京举行会谈。双方讨论了两国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热点问题。这场在非同寻常时刻举行的会晤,将世人目光再次聚焦到美俄关系上。自独联体地区相继发生"颜色革  相似文献   

9.
应谦  黄泳 《瞭望》1992,(26)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6月16日至18日访问美国,同布什总统进行了美俄两国今年来的第二次首脑会晤,签署了包括进一步削减战略武器在内的一系列双边协议和声明,具体显示了美俄“伙伴关系”的内涵和特征。 今年2月初,布什和叶利钦在戴维营会晤后发表联合声明称,两国已不再“视彼止为潜在对手”,而是“具有相同价值观念”的“伙伴”。时隔不到半年,他们再次聚首,除了有意促进这种“伙伴”关系外,也是出于各自国内政治的需要。对布什来说,通过这次会晤在削减战略武器问题上取得突破,无疑将有助  相似文献   

10.
俄美关系的总趋势是美攻饿守。美攻是为了扩大“冷战”成果,俄守是为了缩小“冷战”失败的损失受美国总统布什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预计将于7月1日到访缅因州肯纳邦克波特的老布什夫妇豪宅,并与布什总统进  相似文献   

11.
莫斯科专电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美国总统克林顿将于3月19至20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会晤,重点讨论北约东扩、削减核武器以及俄美双边关系等问题。北约东扩计划则是这次会谈的主要议题。 叶利钦和克林顿这次在双边关系发展不畅、双方龃龉增多、利益冲突加剧的情况下举行会晤,能否消除阻碍俄美关系发展的障碍,象叶利钦在今年国情咨文中所希望的那样产生促使俄美结成战略伙伴关系的新动力,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12.
美国总统布什和俄罗斯总统 普京6月中旬在风光绮丽 的卢布尔雅那举行了举世瞩目的首次会晤。从会晤情况看,双方虽然表示要在更广泛的领域积极开展建设性的对话,但是未能在消除《反导条约》和北约东扩这样一些原则分歧方面取得任何一点实质性进展。因此,国际问题观察家们普遍认为,尽管布什和普京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要缓和甚至发展美俄关系的愿望,但是他们在这次会晤中的表现毕竟还是虚多实少。  相似文献   

13.
钱彤 《瞭望》2000,(30)
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中国的首次 “旋风式”国事访问,从17日 子夜到19日正午只延续了36小时,但访问期间两国签署的一系列文件中所包含的内容、所发出的声音举世瞩目。 普京这次富有成果的访华无疑是中俄两个大国在新世纪所进行的重大外交行动。正如江泽民主席同普京会谈时所评价的:此次两国元首的会晤完全可以被称为是中俄关系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晤。高层交往助相知 国家领导人之间相互交往的频密程度是国家关系的晴雨表。江泽民主席和今年刚刚当选的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的交往可以说是近年来中俄关系顺利发展的自然延续…  相似文献   

14.
为期两天的温哥华美俄首脑会晤,4月4日曲终人散。叶利钦和克林顿分别带着对方作出的提供16亿美元援助的承诺和“坚决致力”于促进民主、法治和市场经济的保证,打道回府。温哥华峰会有如一面镜子,它折射出的恰恰是当前美俄关系的一个缩影。克林顿和叶利钦会晤后发表的《温哥华  相似文献   

15.
各国领导人在电贺普京当选为 俄罗斯新总统的同时,纷纷 表示希望与俄加强关系。但是,对“难似猜测”的新总统将推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不但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尤其是普京称“俄身为强国是基因密码中排定的”更加耐人寻味,俄对外政策走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普京任代总统以来,突出“强国意识”和“爱国主义”,在竞选中提出“强国富民”和恢复大国地位思想,强调“要从国家利益出发制定对外政策”,在大选前夕通过的外交新构想中又着重提出“保护俄境外经济利益的任务”。在此期间,普京“东西方外交”同时出拳,打破了自科索沃战…  相似文献   

16.
自美国总统布什和俄罗斯总统普京7月下旬在热那亚会面后,两国高官频繁穿梭于华盛顿与莫斯科之间,围绕构建所谓“新战略框架”展开磋商。那么,布什政府所鼓吹的“新战略框架”究竟是什么呢? “新战略框架”就是要彻底埋葬美俄间的平等关系,确立美国的一超独霸地位。布什总统及其内阁成员不厌其烦地表白,冷战已经结束,情况发生了变化,美俄关系旧框架过时了,因此要建立“新战略框架”。众所周知,冷战时期形成的美苏关系框架是建立在战略力量均衡——用布  相似文献   

17.
地处战略要塞的阿摩拜疆正成为俄美争夺的对象俄罗斯总统普京2月21日至22日对阿塞拜疆进行了两天工作访问。他带着约500人的庞大队伍前来参加在巴库举行的“俄罗斯年”开幕式,以浩大的声势表明俄将加强同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合作。普京是在伊朗核问题不断  相似文献   

18.
美国和俄罗斯因导弹防御系统问题而加剧的紧张关系,成了八国峰会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普京总统与布什总统在峰会期间私下会晤,就美国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问题进行磋商。普京建议美国把导弹防御系统改建到中亚的阿塞拜疆,共同使用俄在那里的加巴拉雷达站,布什没有明确表示同意还是反对,只是  相似文献   

19.
普京上台后便开始调整外交政策,积极推行务实外交。今年以来俄相继出台了“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新军事学说”和“俄外交政策构想”。在新外交战略中,普京把“确保国家安全”和“为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外交工作的主要任务,将复兴俄罗斯、争取与俄利益相符合的大国地位作为俄外交的长远目标。目前看,普京外交工作的重点一直围绕着三个问题:维护反导条约、争取经济合作与经援、解决车臣问题。 普京作为俄罗斯总统第一次参 加了在日本冲绳召开的西方 7国加俄罗斯的8国首脑会议,但却引人注目。舆论认为,冲绳首脑会议…  相似文献   

20.
普京担任俄罗斯新总统后,俄 罗斯同西方国家的关系会 朝什么方向发展,一直受到世人关注。 俄罗斯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在叶利钦总统任职期间就经历了不断调整的过程。8年来关系时有起伏,最引人注目的是首尾的两次。 第一次是1992年夏,叶利钦总统在度过了俄与西方关系的短暂“蜜月期”之后,提出俄准备奉行既面向西方也面向东方的双头鹰政策。此前,俄曾提出准备加入北约;成为西方的盟友。这一表示被视为具有标志意义。 改行“双头鹰”政策,表明俄决定同西方拉开一定距离;准备使它对欧美和对亚太的政策达到一定的平衡。但是,俄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