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今年9月11日是美国遭受恐怖袭击的第七个纪念日,布什政府发动的反恐战争也已经持续了7个年头。如何评估这场被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反恐战争,关系到即将退场的布什总统的历史地位,也涉及到新任总统如何处置布什的外交安全遗产,推行非布什的外交和安全战略。因此,国际社会特别关注美国总统选举中有关美国反恐战争的辩论和政策走向。7年来,布什政府依仗超强的军事实力,推翻了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但是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核心领导成员仍逍遥法外,塔利班势力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得到发展;卡尔扎伊政府自立艰难,仍靠10万美军和北约联军保护。布什政府又以萨达姆政权发展核武器和支持恐怖组织为借口,挥军占领伊拉克,绞杀前政  相似文献   

2.
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得手之后,美国内保守势力不断鼓动布什政府趁势一举铲除被美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尽管布什政府也有此意,但还没有真正下决心要对伊拉克大动干戈。 但是此间分析人士认为,导致布什政府在对伊拉克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问题上举棋不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拉美国家对美国的离心倾向越演越烈,美国国务卿赖斯赴"后院"扑灭大有蔓延之势的反美之火,却收效甚微。美国国务卿赖斯近日对拉美进行了她上任以来的首次访问,短短5天先后访问了巴西、哥伦比亚、智利和萨尔瓦多等4个国家。美国向来把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后院"。"9·11"事件以后,布什政府由于忙于反恐和处理阿富汗及中东问题,无暇顾及拉美事务。然而最近几年,拉美国家对美国的离心倾向愈演愈  相似文献   

4.
阿富汗战争后,美国堂而皇之地进入了窥视已久的亚洲腹地。至此,美国在“反恐”名义下建立的全球军事霸权框架,已开始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5.
新春伊始,美国总统布什对中日韩三国进行了访问,此举寓义深刻,表明布什政府的亚太政策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正如外国舆论所说,此次布什访问东亚其实是为制定未来“接触亚洲”政策而迈出的一步。  相似文献   

6.
万光 《瞭望》2004,(37)
“9·11”后,布什政府在反恐旗号下推行美新保守派全球战略,一段时间美精英层很少置疑。布什在国内获得高支持率,这是由于美当局充分利用并进一步煽动美公众遭恐怖袭击后的震惊、恐惧、报复心态。也由于许多美国人历来有上帝授予向世界推广美价值观的“使命感”,还长期有超强的优越感。同时,布什在“9·11”后就宣布美进入“战争状态”,利用“反恐战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压制国内反对政府政策的种种意见和行动,甚至给这些加上“背叛”罪名。特别是在发动伊拉克战争前,布什政府操纵舆论,使大多数媒介在一段时间曾竭力“同政府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阿富汗战争是美国为清除基地组织及其庇护政权塔利班而进行的一次拥有广泛国际支持的反恐战争的话,那么美国为发动伊拉克战争而摆出的许多理由。则更多地属于“莫须有”性质。这场战争将给世界带来一些变化: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与美国“一超”霸权图谋之间的碰撞将更加激烈。伊拉克是布什政府“先发制人”战略的实验场,是美国实施“一超”战略的关  相似文献   

8.
此间有迹象显示,把伊拉克危机“阿富汗化”,仿效“阿富汗战争模式”推翻萨达姆政权,将是美国下一阶段反恐战争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对伊发出的战争威胁逐步升温,巴格达上空再次笼罩战争阴云。  相似文献   

9.
伊拉克战争刚一结束,就有消息说,布什政府打算对它的拉美政策班子进行调整。舆论认为,虽然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美国与拉美关系有了裂痕,但美国的这一行动表明美国又重新将目光投向拉美,美国与拉美关系仍会恢复到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万光 《瞭望》2004,(23)
布什《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战略目标是,扼制所有美国的竞争对手,建立美国独霸全球的单极世界。特别是扼制可能对美国领导地位挑战的大国竞争对手,其中有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也有美国的盟国特别是欧洲主要盟国。同时,布什政府强调美国需要同其他大国进行反恐合作,宣传美国同其他大国进入了“合作协调的  相似文献   

11.
最近,美国与东盟在全球反恐行动中的合作似乎又上了一个台阶。7~8月间,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展开了他的东南亚之行,他此行的中心议题就是恐怖主义。鲍威尔在多个场合对东南亚国家在反恐行动中给予的各种合作表示赞赏,7月29日访问泰国时,他还把东南亚称为继阿富汗之后的  相似文献   

12.
为美国“单边主义”画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单边主义”一词风靡整个欧洲大陆。欧洲政治家们和舆论界在谈及美国新政府的对外政策时,无一不对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作派表示担心和忧虑。欧洲舆论认为,美国的“单边主义”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3.
<正>自美国轰炸伊拉克极端组织ISIS以来,不少舆论猜测,这是否会是美国全方位介入伊拉克内战的先兆。但从叙利亚、利比亚等近期先例来看,美国重蹈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覆辙的可能性甚微。经过多次国际危机演练,美国已设计出一套用武力和非武力手段处理地区安全问题、充分保障美国国家利益的新策略。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在开始时势如破竹,临近撤退前却灰头土脸。一旦派兵入侵,美国势必肩负起重建国家、  相似文献   

14.
几年来,整个大中东地区局势出现结构性动荡,地区反美力量与美国及其盟友之间出现激烈碰撞。布什政府一手主导的国际反恐进程,整体推进效果不彰,陷入越反越恐的泥潭。由于连绵的冲突和仇恨累积,中东和平进程实际上已是名存实亡。  相似文献   

15.
李浩 《理论视野》2008,(10):55-57
本文简要介绍2008年《美国国防战略报告》内容;发掘其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等一系列战略报告的关系;总结该报告的特点并追溯这些特点背后的动因:对国防安全战略中影射出来的布什政府的反恐政策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亚平 《侨园》2002,(5):38-39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要攻打伊拉克的声浪可谓甚嚣尘上。美国总统布什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和“采用一切手段”来推翻萨达姆政权。布什认为只有伊拉克变更了政权,“世界才会更安全、更和平”。那么,布什政府为何甘愿冒被指责为穷兵黩武的风险,执意要在海湾再打一仗呢?显然,除了老布什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与萨达姆有一段情仇恩怨外,小布什还有他的更深层的战略考虑。首先,推翻萨达姆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9·11”事件后,美国的外交重心发生了重大转变,打击恐怖主义成了美国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中心任务。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就曾说过,反恐战争可能要10年、20年甚至50年。如何把一场长期的反恐战争进行下去,不断寻找恐怖目标并铲除之,从目前来看,被指为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的伊拉克就是这样一个符合美国战争需要的目  相似文献   

17.
阿富汗战争后,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出现了明显变化。在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同时,美国还推动以巴和谈,制订了中东“路线图”计划,并和联合国、欧盟和俄罗斯一道共同实施该计划。美国的设想是以巴以问题和伊拉克问题为中心,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来带动美国中东政策的落实,从而在中东地区做出有利于美国的长远战略安排。虽然目前美国已经完成了对伊拉克的军事占领,但整个中东地区局势并未按照美国的设想发展,美国的中东政策仍然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反恐需要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布什政府对其反恐政策和策略作做出局部调整,但是现在看来并不尽如人意。如果不是国际恐怖主义真的如韭、如发,会除而不绝、割后复生,那么一定是美国的国家反恐战略从根本上出现了问题。  相似文献   

19.
总体上讲,2002年国际安全形势不会像2001年变化这么大。 2002年全球安全形势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是否会把反恐战争扩大到其他国家。现在看来美国会比原先预期的要早完成在阿富汗的主要军事打击,最迟在2002年春季之前就能够结束在阿富汗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美国结束在阿富汗的战争后,如果把反恐战争扩大到其他国家,对世界是个比  相似文献   

20.
来自海湾地区的新消息称,利雅得和华盛顿正慎重考虑撤出5000名驻沙特美军的问题。这是因为“美国对削减在沙特的军事力量进行了慎重考虑,他们觉得把军队调往其它地区更好,有可能选择邻近的卡塔尔。” 沙特阿拉伯的反美情绪自“9·11”事件以来日趋强烈,一向甚为密切的沙特同美国的关系出现明显裂痕,美国在沙特基地上的部分驻军和辎重开始转移。这对美国在中东地区实施下一步反恐战略,特别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