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随着我国《劳动合同法》的深入贯彻实施,要求修改法律以降低劳动保护程度,甚至认为法律扭曲劳动力市场的观点不断出现.从劳动力市场应达到的灵活性和安全性目标人手,立足于我国和欧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较的研究视角,客观分析评价劳动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对我国劳动法立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的用工形式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发挥了重要价值。它将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不可或缺的一种用工形式。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用工方式的缺陷逐渐暴露并对我国的劳动力市场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试对其中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浅显见解,为切实改善我国的企业用工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劳动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应该是宏观计划指导下的劳动力市场。在实施有计划劳动力市场目标模式尚不完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试可以采取以下的对策:1.为有计划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2.努力为目标模式创立必要的社会心理环境;3.实行劳动合同制;4.开辟劳动力流动市场;5.建立和完善调节劳动力的经济机制;6.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计划调节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范围和数量正在逐年发生变化。农村劳动力从农村到本乡镇企业的流动,以及省际之间的流动对我国的经济、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等各方面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离退休人员就业权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离退休人员成为劳动力市场一支主要力量。但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现行法律制度只是针对初次就业的劳动者,缺乏保护离退休人员就业权的相关法律规定,使离退休人员就业权受到侵害。因此,我国应构建保护离退休人员就业权的法律制度,使其在公正平等的前提下参与就业竞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康宁 《法制与社会》2014,(22):273+281
劳务派遣制度是我国劳动力市场改革的结果,其灵活的用工形式利于我国经济劳动力市场的用工平衡。目前劳务派遣显现出大量急需解决的问题,最新的修正案对此进行法律规制,但仍存在偏颇与不足之处。从长远发展来看,劳务派遣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其发展应该被规范而不是被限制,需要从政府、市场、社会方面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7.
拥有安全感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农村青壮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留下来的基本是老弱妇幼。这对增加农民收益、改善农村整体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福利理论的角度,在论述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这一问题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具体表现为:劳动市场中妇女低工资、就业岗位性别分隔和服务行业女性化,兼职工作和一临时工作"正常化"等,市场机制和就业机制的性别取向、传统社会分工和家庭结构中的性别角色都是这一现象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9.
非全日制用工这种灵活就业方式是当代我国城市劳动力就业形态中的一个新现象,同时潜力巨大,但该制度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文章主要围绕我国非全日制用工的界定、立法缺失及完善展开研究,希望能促进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更加和谐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0.
范湘凌 《政法学刊》2007,24(5):66-71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尚处初级发育阶段,难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之下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促进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发育和完善,发挥其配置劳动资源的作用,成为中国劳动法制的当务之急。在开放的社会和世界性的经济环境下,以一种新的思维和观念来研究和探讨劳动力市场监管法律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代敏 《法制与社会》2014,(12):245-246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已经建立,但还在发展阶段,劳动力资源市场配置基础有待牢固。罢工权是市场经济下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也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承认的公民权利。①不仅如此,劳动基本权利对于劳动基本要素的市场配置也具有重要意义。市场配置的核心是权利的有效配置,只有产权明晰界定,市场博弈才能得以展开,价格不至于扭曲。目前我国尚未颁布严格意义上的罢工法律规范,罢工活动仍呈现自发、无序的特点。劳动权利的缺失不利于劳动力资源价值的充分彰显。市场经济是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的社会化商品经济,可简单将市场分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属于要素市场,要素的有效配置须符合市场基本规律。劳动权利是要素的价格在法律上最直接体现,权利的不完整有损交易的公平与自由。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实践需要赋予劳动者罢工权并予以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2.
白海英 《政府法制》2010,(17):48-49
一、劳动合同基本理论及其特殊性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 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要求劳动关系必须以合同作为其法律形式,为劳动力供求双方通过市场相互选择和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在市场中自由流动提供法律条件。该合同在西方国家称之“雇佣合同”或“雇佣契约”,我国则冠以“劳动合同”之名称。  相似文献   

13.
钱叶芳 《法治研究》2014,(11):55-61
政府管制制度始于劳动领域,从劳动基准、劳动合同到集体劳动关系管制,无不以劳工的健康和安全为价值取向.内部劳动力市场管制的正当性由市场失灵等政府管制理论和职业安定权理论所诠释,而内部劳动力市场管制“度”的法律控制则表现为如何处理政府管制和劳资自治之间的关系.以国际劳工标准、国际惯例和国情为参考因素,在内部劳动力市场管制诸要素方面进行系统改革,才有望扭转我国劳动关系整体临时化的畸形格局.其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实行独立、多元政府管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指出成熟的劳动力市场与和谐的劳资关系成正相关,分析两个发展阶段的劳动力市场的不同内涵对发展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以实现良好的劳资关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民工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平等就业权和职业选择权的保护问题。现行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和选择职业的权利。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化社会结构,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实质上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1.雇佣上的歧视。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厦门市还存在着两个劳动力市场;一个是收入高,工作环境好、待遇好、福利优越的劳动力市场,可以叫做首属劳动力市场,这是属于城市人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包含累进性工薪所得税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文章考察了税收的累进性对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累进性工薪所得税的引入改变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用于劳动力市场的机制,具体表现为累进性工薪所得税的引入使得"天赐的巧合"不复存在并且改变了新凯恩斯主义工资菲利普斯曲线的斜率;全样本贝叶斯冲击分解的结果发现中国存在显著的"失业回滞"问题,进而使得我国失业表现出较强的持续性。子样本敏感度分析表明全样本估计的结论具有相当的稳健性,并且工薪所得税的累进性具有稳定劳动力市场的"内生稳定器"功能。基于此,文章认为采用类似于"Evans规则"的对劳动力市场做出反应的货币政策机制,结合调整工薪所得税的累进性的财政政策,将有利于缓解社会就业形势、稳定劳动力市场以及降低单一货币政策引起的社会福利损失。  相似文献   

17.
何小勇 《法治研究》2017,(6):150-160
劳务派遣是劳动力市场分工趋向细分和专业化趋势在劳动用工形式上的一种反映,然而,在统一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体制内企业、体制外企业的劳动用工受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和法律规制的程度存在差别之际,以传统的工厂制劳动力提供全职劳动的法律规制模式来调整或抑制劳务派遣用工,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劳动力资源的配置选择和市场定位应由市场规律本身发挥作用,立法应宽容看待劳动力市场分工、劳动者分层以及劳动力定价的企业内部与外部市场的差异性,接受不同用工形式下的劳动者权益保护存在的差异.同时,提高劳动立法水平,实现劳动关系法律调整模式的分类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当前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是、发展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市场的健康发展,要求有良好的市场秩序。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看,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建立的时间还很短,各方面的配套措施还没跟上来,房地产市场中  相似文献   

19.
因文化传承性和保守性的影响,性别歧视在某种程度上根深蒂固,以至于很多歧视现象司空见惯.由于社会的失范,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越来越严重,逐步引起了广大社会学学者的研究兴趣.本文试以社会学中的社会失范理论来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问题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社会学家和女性工作者以及关心女性的人们,正确认识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问题,从多个层面、多种途径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和措施,达到有效遏制和逐步消除这一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劳动法虽然属于社会法,但不应当忽视其经济功能。以配置和开发劳动力资源、拉动经济增长、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经济功能,是解读劳动法的另一种思路。我国以劳动合同制度为主线的劳动制度改革,其实质是劳动力资源由行政配置转向市场配置。这对于推进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实现经济资源高效率配置的意义,不亚于企业产权改革。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崛起,也得益于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和优于其他地区的劳动法制环境。在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中,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区域间的经济竞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都期待劳动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