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兵 《传承》2012,(16):26-27
如今,网络已成为聚集民意、问计于民的崭新的重要平台,网络舆论对公共事件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政府在公共事件的处理中应正确利用网络舆论,从正面引导公共事件的发展。以柳州规范化管理电动车为例,对网络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政府决策的相应调整等方面作出分析,并提出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2.
谣言几乎与群体性事件如影随形,贯穿于群体性事件的全过程,对群体性事件爆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湖北石首"6.17"事件中网络谣言肆虐凸显了当地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薄弱与不足,包括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意识淡薄、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和网络舆论引导方法、手段落后等。加强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实现网络谣言的有效治理,必须增强领导干部的网络媒介素养,提高网络谣言防范意识、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坚持"疏堵结合",转变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方式和坚持舆论引导主体多元化,构建网络舆论引导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论对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论主要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以及呈现非理性化、情绪化倾向等特征,伴随着谣言扩散的同时还具有动态性、表层性的特征。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前,网络舆论使群体性事件的发展具有自发性和快速性;在群体性事件发生过程中,微博舆论领袖的作用大、谣言的扩散推动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发展;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政府利用网络发布官方信息,安抚民心。  相似文献   

4.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对立性公共事件在网络出现;二是网民热议,生成网络舆论;三是传统媒体参与,与网络舆论相互呼应促动,生成社会舆论;四是出现制度外社会行动;五是事件消退。在前四个阶段,事件对社会秩序的冲击逐步增大,强度和危机指数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媒体在信息发布的领域不再一者独大,自媒体对网络舆论的发展起着极大的催化推动作用。涉警突发敏感事件的网络舆论,具有网络舆论主体多元化、匿名性,形成高速性,传播互动性、互文性的特点。由于警察的特殊身份,涉警突发敏感事件网络舆论的内容往往较为敏感,部分网民的观点容易夹杂着宣泄的心理,负面影响较大。针对涉警敏感事件网络舆论的独特之处,在涉警突发敏感事件发生之后,公安机关在舆论引导的过程中应着重把握"快"、"准"、"狠"三大原则和策略;找准时机进行议题的设置与置换;发挥网络舆论领袖的重要作用;建立一支专业的网络技术队伍,对涉警突发敏感事件网络舆论进行技术引导。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网络涉警舆情的内蕴风险及治理方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网络涉警舆情的演变特点和潜藏风险可归纳为网上网下联动共通,共识凝聚仍需努力;"两个舆论场"不断成熟,同频共振尚需时日;新旧媒体融合传播,事件真相扑朔迷离;境内境外热点互传,舆论掌控难度加大;舆论环境趋于优化,正负能量比例不理想共五个方面。对网络涉警舆情的治理必须立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政法领域的"四个转变"和公安工作的"六个牢牢把握",贯彻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把握话语需求与调控供给、信任需求与认同供给、表达需求与规制供给、安全需求与保障供给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从逻辑上看,突发事件的复杂性赋予了与其相伴而生的网络舆论的特殊性,使之具有原发的现实性与地方性、扩散的迅捷性与交互性、内容的草根性与广泛性、表达的多样性与非理性等不同于其他社会舆论的基本特征。网络舆论对突发事件正反两方面的效应表明,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已然成为政府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所必备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从近年来各地因应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现实情况看,相关部门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仍然存在诸如轻视和误读并存、重控制轻治理、科学化的引导策略准备不足、过分依赖技术手段而忽略制度规范等一系列认知、体制、机制及手段方面的问题。实现网络舆论的主动引导、合作引导、快速引导、科学引导、规范引导应是今后政府舆论引导的政策趋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各地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危机时有发生。从工作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必须从理念、制度、能力和机制等四个方面人手,正确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化解网络舆情危机,做好舆论引导,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
唐逢九 《电子政务》2011,(11):47-54
阐述了公共治理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运用。探究了政府、媒体、公民、NGO多元主体参与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公共治理模式,并剖析了这些主体在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时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针对困境的实践路径和对策:发挥政府的核心主导作用,健全网络法制体系和信息公开体系、加强舆论监督管理和官员素养建设;重视媒体的引导作...  相似文献   

10.
刘小刚  何涛  顾习龙 《前沿》2013,(15):106-109
网络舆论危机是就网络舆论非理性的偏激所可能引起的破坏性舆论倾向而言,其本质是公民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在应对网络舆论危机过程中,要秉持以及时、客观、正当为核心的自由原则,以负责、问责、反馈为核心的责任原则,以完善、深化、促进为核心的公正原则.在处置网络舆论危机的具体实践路径中,要强化政府主导意识,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加强网络伦理建设,提升网民道德修养;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创新网络参政问政.在政府、媒体和网民的共同努力下,有效发挥网络舆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构建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创造良好的公共网络话语空间,以促使其更好地为实现中国梦的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1.
虚拟社会管理与网络舆论危机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渗透影响,指出网络虚拟社会已然形成,网络舆论事件频发要求提高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水平,健全网络引导机制;指出与传统舆论相比,网络舆论具有突发性、互动性、燃点低、触点多、传播快、影响大等新特点,网络媒体的兴起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的一面,但在政府缺位网络公共舆论引导与管理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2.
网络传播的衍生效应与网络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在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冲突频繁发生。人们借助网络发表意见、交流观点、聚合思想、维护权益,网络舆论日益成为当下中国社会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现象。探讨网络舆论的生成原因、演变规律及风险演化就成为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课题。以人民网《2008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和《2009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所列举的40件影响较大的网络舆论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网络传播的衍生效应与网络舆论生成及演变的关系形成了以下观点:网络舆论具有独特的传播技术特征与传播人际特征,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诸如"意见领袖作用凸显"、"信息控制力弱化"、"舆论场加速形成"、"议程设置全民化"等一系列衍生效应,这些衍生效应对于网络舆论的生成及演变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论的兴起能否在实质意义上挑战台湾主流媒体的政治话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台湾网民对于传统媒体报道中所设置框架的反抗,甚至反过来影响传统媒体的能力。本文以"陈光标事件"在台湾掀起的舆论风波为分析案例,旨在考察当涉及两岸的非政治事件被呈现于主流媒体与网络讨论时,蓝绿意识形态是否依然起作用并如何影响二者间的互动。研究发现,网络舆论与媒体报道在态度与框架选择上并不完全一致;泛绿平台上的报道与网民舆论在事件发展的中后期相互影响,且网络舆论开始反作用于报道;媒体对于网络舆论的议程设置能力依然存在,但并不意味着更好的框架互动效果。研究肯定了台湾网民对传统媒体的挑战能力,并揭示了更为复杂的互动关系,其中意识形态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网络舆论生态系统只有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良性发展状态,才能实现网络舆论的正向功能。网络舆论生态的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外部制约体制不健全等因素造成了网络舆论生态某些方面的失衡与错位。鉴于此,需要通过强化网络舆论的政府参与机制、完善对网络舆论的制度性规范、提升舆论主体的网络媒介素养等措施,实现网络舆论生态的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民公安》2014,(14):42-44
<正>这起本来并不复杂的刑事案件,在舆论的发酵和传播中,令当地警方遭受到各种质疑,其中包括一系列的谣言攻击,事件几乎演变为公众信任危机。该事件所引发的舆论风波具有典型性,值得深入研究。2014年5月28日,山东招远一家麦当劳餐厅里发生6人围殴女子致死案。30日下午,这起命案成为网络舆论场上最受关注的刷屏议题。仅某门户网站客户端上一篇相关报道的网友跟帖,就超过了126万,为近几年来所罕见。该事件在网络舆论中引起惊涛骇浪。  相似文献   

16.
孙鹿童 《前沿》2013,(13):102-104
舆论形成作为舆论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具有很高的学历价值和研究价值.本文综述了前人对于舆论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并以2012年的热点网络舆论事件为依托,如“表哥”杨达才事件等,对形成舆论的宏观因素和一般过程深入了解,并结合舆论的个体性、群体性以及社会性影响过程,旨在为舆论引导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网络流行语往往与社会重大公共事件相伴相生,折射出深刻的社会背景,一定程度地反映了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心理状况,对网络舆论的走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网络流行语具有触发性、速成性、反讽性、易煽动性和短暂性等特征,具有正负两方面的社会效应。公安机关作为代表国家行使公安职权和履行公安职责的国家机关,应积极关注网络流行语的动态,把握网络流行语的形成特点及产生发展规律,切实转变工作方式,畅通公众沟通渠道,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18.
论政府网络舆论干预的边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华  房美玲 《求索》2010,(11):56-58
政府网络舆论干预是必要的,但必须为其划定合理的界限,在民主原则下实现政府舆论控制权与社会公众舆论表达权的平衡。政府舆论干预应该体现合法、合理、适度的原则,既能保证政府作为社会利益的代表对网络舆论及传播进行协调和控制,又能保证公众的独立性与自制性。  相似文献   

19.
受利益化、民意化、非理性化等因素的影响,民间网络舆论与官方舆论的分离日益凸显,由此引发的网络舆论危机此起彼伏。新形势下界定网络舆论危机,按照网络舆论的形成规律,可以总结出有组织-有利益、无组织-有利益、有组织-无利益、无组织-无利益等四类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机制。针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过程采取相应的阶段应对策略,可为政府相关部门有效应对网络舆论危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即使在民主时代,政府对网络舆论进行适度干预也是必要的,但越须为其划定合理的界限,实现政府舆论控制权与社会公众舆论表达权的平衡。政府网络舆论干预应该体现合法、合理、适度的原则,既能保证政府作为社会利益的代表对网络舆论及传播进行协调和控制,又能保证公众的独立性与自制性,使公众网络舆论权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