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吴志菲 《党史纵览》2010,(12):10-14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呀地方……陕北是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开呀满山;学习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是呀江南,又学习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这首由贺敬之作词、马可谱曲的脍炙人口的歌曲——《南泥湾》.经著名歌唱家郭兰英之口.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得家喻户晓,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陕北有个好江南——南泥湾.然而,人们并不知道朱德与当年开垦南泥湾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是开垦南泥湾的倡导者和决策者。  相似文献   

2.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呀地方……"这首由贺敬之作词、马可谱曲的脍炙人口的《南泥湾》,经著名歌唱家郭兰英之口,唱得家喻户晓,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陕北有个好地方——南泥湾。然而,人们并不知道朱德与当年开垦南泥湾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是开垦南泥湾的倡  相似文献   

3.
郑磊 《党史文汇》2012,(5):47-49
抗战后期,八路军三五九旅屯垦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创造了我军建军史上的奇迹.但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作为三五九旅基干力量之一的七一八团,其基层连队官兵是由清一色的河北省平山县的青年子弟组成的,因而这个团又被称作“平山团”.平山团的团长陈宗尧被誉为八路军的“模范团长”,他带领全团战士随三五九旅一起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在南泥湾垦荒的第一年就获得大丰收,把昔日“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地区,变成了“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的好江南”.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亲切地接见了这位屯垦英雄,赞誉他“打仗是英雄,生产是模范”.在1942年西北局高干会议上,毛泽东为他题写了“模范团长”的题词.  相似文献   

4.
“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这是当今最受年轻人宠爱的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的歌词。据报道,这首歌一问世,“一夜之间传遍大街小巷,红遍大中小学校园”,“种种迹象显示,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很难有一首歌能越过《老鼠爱大米》的‘霸主’地位”。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最近的统计资料显示,《老鼠爱大米》成为点击率最高的搜索词。  相似文献   

5.
“说句心里话 ,我也不傻……”偶然间 ,我便与郁钧剑同志唱的这首歌有了不解的情结 ,在成千上万的歌曲中 ,我惟独把这首唱给军人的歌的歌词背得滚瓜烂熟 ,时时挂在嘴上 ,有几句歌词几乎成了自己的口头禅。这首歌词(准确地说是这几句歌词)伴随我走过了4年的纪检监察工作历程 ,它使我有了搪塞他人的理由、安慰老人的话语、调节自己情绪的“佐料”。细想起来 ,真是应该好好感谢这首歌的词作者和郁钧剑同志 ,是他们给予了我这块“钢” ,我才把“钢”用在了刀刃上。最初用这块“钢”是在自己接到去纪委工作的调令的时候。那时寒假刚过 ,从教1…  相似文献   

6.
在毛泽东同志视察南泥湾53周年的时候,由省委宣传部、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共同举办的“经济建设与南泥湾精神”研讨会,金秋九月在长沙举行。大家一致认为,南泥湾精神在今天改革开放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1、当年南泥湾体现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奋图强的柏林,在今天仍然十分值得提倡。首先,这是由现阶段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耕地面积少、资源相对不足而经济文化又很落后的大国,进行现代化建设更需要依靠自身的力量艰苦奋斗,才能建立完…  相似文献   

7.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一曲悦耳动听的经典名歌《南泥湾》传唱了半个多世纪,鼓舞了几代人。听过这首歌的,又有多少人知道它的词作者呢? 就是这首歌的词作者,后来又写出一部家喻户晓的剧作《白毛女》,为艺术殿堂塑造了一个熠熠生辉的人物形象白毛女——喜儿;共和国成立后,他以满腔的热情,相继写下了《回延安》、《桂林山水歌》、《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被誉为中国当  相似文献   

8.
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既要说得好,更要做得好。这是衡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党性纯不纯的主要标志。——南泥湾钻采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董义龙  相似文献   

9.
叶子 《广东党史》2011,(8):9-14
“延安五老”,指的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五人。“延安五老”这一称谓,缘自朱德总司令1942年写的《游南泥湾》一诗,诗中有“轻车出延安,共载有五老”等句。诗传开后,“延安五老”便在中央领导和全体机关干部中叫响了。  相似文献   

10.
作为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之一,"南泥湾精神"体现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助推了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开展,深深影响了中国革命进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术界从形成过程和内涵、历史和现实意义、弘扬途径等方面对"南泥湾精神"进行了研究,今后学者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对"南泥湾精神"的研究,多方面研究"南泥湾精神"的现实意义,重点研究"南泥湾精神"与中国梦的关系,推进"南泥湾精神"研究成果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王建柱 《党课》2012,(15):121-122
党史 中共“党内五老”是指徐特立、吴玉章、谢觉哉、董必武、林伯渠五人,均为建党前后参加革命的老党员。“五老”这一称谓,缘自朱德总司令于1942年写的《游南泥湾》一诗,诗日:“纪念七七了,诸老各相邀,战局虽紧张,休息不可少。轻车出延安,共载有五老。”诗句传开后,“五老”便在中央领导和全体机关干部中叫响了。  相似文献   

12.
周武 《世纪风采》2008,(4):19-20
名扬大江南北的《南泥湾》,使三五九旅这支功勋卓著的英雄部队“能战斗,能生产”的事迹家喻户晓。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的三五九旅,如今又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3.
龚仕建  张丹华 《奋斗》2022,(11):63-64
<正>“如今的好光景,都是当年三五九旅的指战员们一镢头一镢头刨来的……”一座农家小院里,76岁的老党员侯秀珍穿着红毛衣,倚着墙正为来访者讲述南泥湾的故事。窑洞外墙上,“南泥湾精神代代传”几个大字格外耀眼。1941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把昔日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的好江南”,树立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光辉旗帜。随着歌曲《南泥湾》传唱大江南北,体现和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南泥湾精神家喻户晓。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泥湾精神成为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据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作者之一曹火星回忆,这首歌是他在1943年与张学明为“霸王鞭”(一种地方民间歌舞)创作和编导一套歌曲中的最后一首,其中“新”字是1949年初中共中央宣传部指出歌名不妥后才加上去的。这首歌名原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1948年章乃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邀请,从香港来到东北参加革命,在哈尔滨、沈阳听到人们在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认为这种  相似文献   

15.
高子果 《党建》2023,(3):64-66
<正>“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这首家喻户晓、优美动听的《南泥湾》,反映的是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为代表的抗日军民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轰轰烈烈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艰苦斗争、夺取胜利”南泥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16.
这里是军垦事业的发祥地,是南泥湾精神的诞生地。一曲脍炙人口的《南泥湾》带我们穿越历史,回到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年代。  相似文献   

17.
南泥湾精神是革命先辈们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表现出来的优秀精神品质。它的本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 ,更需要用南泥湾精神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1、勤俭节约是青少年实践南泥湾精神、继承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基础内容。艰苦奋斗是南泥湾精神最本质的内核和最有价值的思想精华 ,是我们必须世代相传的光荣传统。邓小平同志说过 ,“中国搞四个现代化 ,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 ,底子薄 ,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 ,这就决定了我们还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对当代青少年来讲…  相似文献   

18.
昨日听人朗颂一段歌词,反复的两句是:“噢,我们有了机会就要表现我们的欲望;噢,我们有了机会就要表现我们的力量.”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激情和生命的冲动.据说这首歌就叫《投机分子》.哦,“投机分子”……?对,投机分子!啊,真妙,投机分子.我们讲要抓住机运,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不就是要“投机”吗?古人说:“投机之会,间不额穟”(《新唐书》卷八九);常言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可见“投机”原本都是好话嘛!  相似文献   

19.
八路军第三五九旅是一二〇师主力旅之一。从1940年底开始,该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进驻南泥湾,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被誉为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毛泽东曾亲自为该旅题词,称赞它是“发展经济的前锋”。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三五九旅于抗战后期在王震的带领下,曾孤军血战  相似文献   

20.
“莲花星火一支枪,井冈建师紧跟党。艰苦奋斗南泥湾,黑山拼搏敌胆丧。抗美援朝胜强敌,老山奉献美名扬。所向无敌百战百胜,红军师威名传四方。“——引自该部军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