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印江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成功创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整合资源筑牢基层基石"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调解员。"2008年以来,印江整合公安、信访、综治、司法等部门资源,率先在全区建立了县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乡镇成立综治工作中心,村设立  相似文献   

2.
李红星是海淀法院民二庭法官。他年均结案近800件,连续五年名列海淀法院民事结案第一,办理的案件调解撤诉率在80%以上。因为有不少案件在楼道中就被他成功调解,李红星被同事称为“楼道法官”。  相似文献   

3.
在舒兰市白旗镇八棵树村的防汛抢险现场,经常会看到一个当地群众熟悉的面孔,疏散群众、帮助村民、组织抢险……哪里条件艰苦,哪里险情严重,他就会出现在哪里。他就是刚刚被村民推选为八棵树村村委会主任的于忠庆,乡亲  相似文献   

4.
在人们的印象中,法官都是端坐在威严的法庭上审理案件。然而,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六庭代理审判长周瑞生,却常常背着卷宗下乡,把法庭搬进了农民的场院和炕头上。在他的调解和审理下,反目成仇的村民握手言和,冤家对头重归于好,群众深情地称他是“为农民着想的好法官”。  相似文献   

5.
李跃华  姚宁 《当代贵州》2012,(26):26-27
黎平县是黔东南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份之一,由于人口多、地域广,交通不便,群众诉讼非常困难。黎平县人民法院从方便群众的角度出发,积极施行"巡回法庭"办案,法官从片区法庭走出去,走进大山、走进村寨、走进田间,在纠纷所在地开庭,就地解决矛盾,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巡回法庭"把许多矛盾和案件都在基层化解和判决,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田间问案情深夜来调解"田间问案情,深夜来调解"是黎平县人民法院采用的工作方法和  相似文献   

6.
在长庆油田采油三厂,许鹏图是个尽人皆知的人物,都说他是个"能人"、"好人".能在哪里?他在哪个单位工作就可以把哪个单位搞好;好在哪里?他到哪里,哪里就能出现温暖.  相似文献   

7.
正3月20日,记者走进龙里县冠山街道平西村西联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萤火虫"志愿者在田间地头向村民们传授农技知识。龙里县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改变以往"灌输式"的培训模式,通过"萤火虫"志愿者收集群众志愿服务需求,设置志愿服务项目,科学合理开展志愿培训活动,基本实现群众喜欢在哪里,文明传习活动就覆盖到哪里;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文明传习阵地就建到哪里。  相似文献   

8.
正他始终把牧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牧民之所想,急牧民之所急,解牧民之所难,视牧民群众为亲人。无论是在何种岗位,牧民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我是个党员,所有的牧民都一样,都在我心里,我帮了他们,他们受惠,我也快乐。"他说。他,就是五师八十八团牧区牧民心中的好书记——左进国。自1990年到八十八团工作以来,左进国始终把改善牧民的生活水平放在第一位,他帮助扶持过的牧民一个接一个富起来,在他心里,改变贫困牧民的生活就是他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贾钢辉  李宏凯 《先锋队》2011,(18):48-49
今年以来,长治市城区纪委、监察局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护航"转型跨越发展,可以说,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纪检监察机关就监督到哪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哪里,纪检监察机关就坚决维护到哪里。他们用一件件实事、一项项工作、一个个业绩践行着自己庄严的承诺,谱写着创先争优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0.
提起入驻昌平区社会矛盾调处中心的昌平区人民法院高级法官邢全亮,当地群众都说他是个热心人,并亲切地称他为"老邢"。"法官肩上扛的是天平。咱就要维护好老百姓  相似文献   

11.
张严平  徐宜军 《党建》2005,(12):12-14
作为一个基层法官,15年间,她审理了1000多起案件,大都是农民之间的家长里短、针头线脑的事儿,但最终95%以调解结案。有人说她这个法官当得没意思,她说:“这正是我的幸福!”农民到法院打官司,点名要她审理。有的农民从报纸上找来她的照片,贴在自家墙上视为亲人。当地人有这样一段顺口溜:“俺们有位好法官,大事小情她都管。谁家有啥闹心事,就去法庭找桂兰。”她,就是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的好法官,黑龙江省宁安市人民法院东京城法庭审判员、共产党员金桂兰。她奔波在东京城镇3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为了调解一个小案子有时要跑上十几趟。她说:…  相似文献   

12.
<正>3月14日,恰逢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赶场天。场镇上的"党代表郭大吉调解服务工作室"人来人往,非常热闹。老郭是该镇的一名党代表,由于他办事公道、作风正派,在当地群众中具有良好的口碑和较高的威望,群众闹点矛盾,有个纠纷,都爱找他帮忙调解。今年以来,纳溪区针对闭会期间党代表活动形式单一、服务内容空洞、作用发挥不明显等实际问题,根据党代表的专业特长和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以党代表个人名字命名,建立"党代表特色工作室",开  相似文献   

13.
<正>薛新才今年40岁,在基层任党支部书记一职已有6年历程。身为一名基层书记,他时刻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摆在心头第一位,忧职工之忧,乐群众之乐。2008年4月,正值春播大忙季节,薛新才跟车播种,每天和职工一同下地一同劳动一同地头就餐;为了抢农时、抢播期,他人到哪里,"办公室"就到哪里。  相似文献   

14.
何云霞是灵丘县人民法院东河南人民法庭庭长,今年43岁。她从事民事审判工作十多年,办案700余件,无一错案,无一涉访。不仅做到了上门立案、预约立案、入户调解、就地开庭,而且调解率高达80%以上,当事人自动履行率达95%以上。24岁大学一毕业就来到灵丘县法院工作的何云霞,有着女人特有的缜密和细心。她发现一个奇怪现象:有些案件法院办得挺公正,法官也付出了很多辛苦,但当事人就是不服,申诉、上访,甚至闹诉、闹访。经过仔细研究,何云霞得出这样的结论:当事人之所以对法官作出的公正判决不买账,原因纷繁复杂,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法官和群众沟通不够。  相似文献   

15.
"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纠纷,人民调解就出现在哪里!"说这些话时,宁夏司法厅厅长李振国颇有几分自豪。因为现在宁夏有3280个各类人民调解组织、1.9万名人民调解员活跃在乡镇、村庄、街道、社区和企事业单位,每天都在干着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的好事、善事。人民调解的作用有多大?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回族聚居的吴忠市利通区上桥镇地处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多,社会矛盾多,近两年拆迁量大,安置的难度也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民警以最快的速度赶赴救灾现场,争分夺秒地解救被困群众,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的身影。特别是解放军某部铁军师,他们发扬听党  相似文献   

17.
君文 《实践》2014,(4):19-19
<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四子王旗人口计生委5位负责人坚持下乡广接"地气",与农牧民交朋友。在四子王旗人口计生委主任王根生看来,要使服务质量"优"起来,就要走出办公室,转变作风下乡"送上门"。每周双休日,王主任下乡了,远则一二百公里,近则几公里。他走到哪里听到哪里记到哪里。群众说,现在的干部少了"泥土味",多了"机关病",办公楼高了,"官架子"也大了,他听在耳里,记在心里。群众说,现在的干部喜欢呆在办公室里等群众"找上门",习惯说:"请你到我办公室来谈"等之类的话语,他耐心地听,耐心地记。短短十几个  相似文献   

18.
杨挺 《党史文汇》2023,(3):41-43
<正>王天祥(1960—2008),山西沁县人,生前任沁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他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尽心竭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为社会和谐稳定保驾护航,真正诠释了人民法官捍卫法律尊严和维护人民利益的忠诚本色。据统计,他任职沁县法院期间,直接接待上访群众3000余人次,主持调解和息诉罢访案件200余件,受到他直接帮助的贫困弱残涉诉群众近百人,沁县当地干部和群众称他是“百姓法官”“亲民院长”“忠诚践行‘三个至上’的楷模”。他逝世后,事迹被拍成电影《亲民院长王天祥》,感动了千百万人。  相似文献   

19.
<正>法官是整个司法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因素,直接维系着社会公平正义价值的实现。构建科学合理的法官业绩评价体系,对法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全面考察,给予法官及时、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运用于法官遴选、任职、晋升等环节,有助于激发法官队伍的内生动力,促进法官自觉提升司法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增进人民群众对司法的信赖。对法官业绩的评价不同于一般的绩效管理,更应考虑到法官岗位的特殊性。"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它不仅包含有人的理性和意志,而且还包含了他的情感,他的直觉和献身,以及他的信仰"[1(]P3),审判权的独立地位和法官职业所崇尚的"尊荣感和使命感"对法  相似文献   

20.
黄中江 《当代贵州》2011,(34):17-17
8月15日到8月26日,我与摄像记者李汶祥蹲守在贵州省黔东南州的小村子屯上村,连续推出了6集《抗旱日记》,记录大旱之下百姓的真实生活状态。8月15日,从贵阳出发。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做了不少旱情报道,这次如何突破,到哪里?做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