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行政法学理论界一般认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具有合理性,然而通过分析附带民事诉讼本身特点并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与诉讼效益原则和判决确定性原则相悖,若一定要在行政诉讼中附带民事诉讼必将造成不利影响并削弱行政诉讼制度的存在价值,故而,行政诉讼不应附带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确立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该程序加强了对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设立了较为宽泛的被害人保障制度。但由于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设置、法律适用等方面存在部分立法冲突,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诸多问题,影响了司法的公正性,被害人的保障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设置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及时保护被害人的权益,且重点应体现在及时性上,可在程序设置、法律适用、制度构建、程序救济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在司法实践中,会经常遇到一些较复杂的问题,如解决不好,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和处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正确理解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什么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民法领域基本确立了较为完善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与此同时,刑事立法却逐步封闭了被害人通过附带民事诉讼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可能性。这一立法冲突直接导致司法实践中当事人选择不同的诉讼程序可能导致精神损害赔与不赔两种结果,严重损害法院权威。为维护法律体系的统一性和实现公平正义的立法价值,我国应当建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5.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在防止纠纷扩大化、化解社会矛盾、恢复受损害的社会关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刑事附带民事调解影响量刑具有正当性,二者统一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之中。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存在立法模糊、法官角色混合、自由裁量权无制约、激励机制未确立等问题,应以量刑规范化改革为指向,从限定调解范围、建立激励机制、完善量刑程序和明确赔偿与量刑幅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等方面科学构建调解和量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刘娜 《世纪桥》2007,(10):66-67
刑事被害人不能够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途径获得赔偿成为近年来重大刑事案件判决执行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我国刑事法律救助制度的现状及缺陷不能够充分解决这一难题。解析我国的刑事救助法律现状,探讨在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前提下更切实有效的刑事受害人救助制度成为了当前司法改革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7.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长期以来困扰各级法院的老大难问题。关于其赔偿范围,学界争议不断,实务中乱象纷呈。根据"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一事物的各种必不可少的要素的内在联系"这一哲学基本概念,找出构成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四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并用"法律责任的产生、归结与实现"的基本法理,对其"内在联系"深入探析,得出附带民事责任是完整的民事责任,附带民事赔偿范围应与民事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8.
严峻 《廉政瞭望》2007,(10):18-20
如今,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中,一些司法机关开出了"刑事和解制度"的药方,提倡对民事部分进行调解,对给付经济赔偿的被告人给予从轻处罚,这就是社会上俗称"的赔钱减刑"。这是为了保证受害方的合法权益,体现法律的人文关怀;还是事实上的"花钱买命",造成司法上的贫富不公,各方反应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权利意识越来越强.“有损害就有赔偿”,“有权利就有救济”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当人们的财产权、人身权受到侵犯时,越来越多的人们拿起法律武器,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然而在我国刑事法律实践领域对被害人的民事权利的救济主要是采用刑事附带民事制度,但是由于该法条规定的原则、概括,实践操作性不强、作用是极为有限的,所以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对侵权责任法的适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如何有效处理行政、民事交织的案件,是目前诉讼实践中的一个难题和热点,法律尚未规定相关内容。多数学者倾向适用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加以解决,但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和程序问题未形成统一共识。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法对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规定不具体,常常影响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分析和探讨附带民事诉讼的特点、如何提起、审查过程、赔偿的原则和范围以及最后的审判,对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特别程序相对于普通程序而言,是指“适用于特殊类型的刑事案件和特定的刑事被告人的刑事诉讼程序”。广义的特别程序包括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简易程序、审判监督程序、死刑复核程序等。狭义的特别程序主要指新刑事诉讼法增设的4种特别程序,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和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  相似文献   

13.
今年5月11日,根据新都区人民检察院的再审检察建议,新都区人民法院对一起因交通肇事引发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进行了再审,确认该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所认定的事实不清,主体存在错误,并判决真正的被告尤伟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而在去年8月5日,尤伟经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已被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至此,尤伟企图冒充哥哥以逃避刑事和民事责任的"好梦"终于化为了泡影,并最终受到了应有的处罚,这起扑朔迷离的案件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14.
张某和李某互为邻居。因张曾揭发过李少报水电费的问题,李对张怀恨在心,蓄意报复。一天,李无故寻衅骂张,当张提出质问时,李即大打出手。张被打得多处受伤,严重脑震荡,鼻骨骨折;经治疗,张仍留下脑震荡后遗症,并花去医药费88.5元。张遂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经法庭审理,根据刑法第134条的规定,李已构成故意伤害罪,除判处李以适当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的核心,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体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状况的不断发展变化,民事诉讼证据的滞后性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来,改革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也变得越来越迫切。现在,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司法界,都普遍呼吁尽快以立法的形式,制定一套较完备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在此情况下,我国公布实施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提出了举证时限制度,该制度的设立,有利于民事诉讼体系的完  相似文献   

16.
许多犯罪行为不仅破坏了社会治安,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而且还给国家、集体或公民个人造成了物质损失。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体系,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的缺失,致使当事人收集证据比较困难。要通过转变客观真实的观念、完善举证时效的法规、明确举证责任等措施,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  相似文献   

18.
构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之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茂春  李志强 《学习论坛》2005,21(12):75-77
刑事和解制度是产生于20世纪中叶的一种新的刑事思潮,体现了个体公正与整体公正之间的平衡,并在提高刑事诉讼的效率上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引入刑事和解制度,是实现刑罚目的、推进刑事民主化、改革重刑化的刑罚体系以及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引入刑事和解制度虽然存在一定的障碍,但追求和谐的中国文化传统以及人民调解制度的经验积累,都为刑事和解制度构建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备受关注的丘北县公安局三名警察刑讯逼供案进行终审宣判,以刑讯逼供罪分别判处三名被告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其中一名还以受贿罪被判处一年徒刑,所受赃款予以没收,同时驳回了附带民事诉讼人王树红对三被告人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20.
广东东莞的两级法院在多宗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案件中,提倡对民事部分进行调解,并对作出经济赔偿的被告人给予从轻处罚。但这一做法不禁让人产生疑问——有钱人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