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博采之窗     
毛泽东处理高岗的初衷1954年,毛泽东和党中央揭露了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在揭露和批判高、饶反党联盟问题时,毛泽东一方面对高岗严厉批判;另一方面,毛泽东还是打算挽救高岗。当然,不会再让高岗担任那么高的领导职务了(即国家副主席、东北人民政府主席、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但是,还要保留高岗的党籍,不但保留党籍,还要让他当中央委员,在党内给他安排适当的职务。安排什么职务呢?毛泽东考虑,建国后,高岗自恃有功,骄傲自满,生活腐化,争权夺利,已经脱离人民群众,辜负了人民、特别是陕北人民对他的重托和期望,因此决定安排高岗去陕西省当省委…  相似文献   

2.
1954年,毛泽东和党中央揭露了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尽管毛泽东对高岗分裂党、搞阴谋的问题十分气愤,也很恼怒,但他出于对干部的爱护之心,还是要挽救高岗的。  相似文献   

3.
正毛泽东对高岗问题的定性高岗是中共党史很难回避的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高饶事件"后,毛泽东在对高岗问题最终定性和进行组织处理时起了关键作用。在1955年3月下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毛泽东对高岗问题作了多次政治定性的讲话。在3月21日会议开幕时,毛泽东讲:"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现象,它是我国现阶段激烈阶级斗争的一种尖锐的表现。这个反党联盟的罪恶目的,是要分裂我们的党,用阴谋方  相似文献   

4.
1954年初,我党粉碎了“高饶反党联盟”。粉碎这一联盟后,高岗的表现和结局,人们已经十分清楚了。但饶漱石的表现和结局怎么样?对此,知道的人并不多。饶漱石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饶漱石原本是中国共产党内为数不多的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级领导干部之一。他1903年出生于江西临川县一户  相似文献   

5.
辛洁 《廉政瞭望》2011,(10):44-45
1954年,毛泽东和党中央揭露了高岗、饶漱石的反党联盟。高岗拒不承认自己存在分裂党、搞阴谋的问题。当年8月17日,高岗自杀身亡,周总理指示:葬在万安公墓,要立碑,写“高岗之墓”,不写立碑人,不写年月日。  相似文献   

6.
夏明星  苏振兰 《湘潮》2006,(4):26-31
高岗是20世纪50年代“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主要成员之一。毛泽东对高岗曾有过两次截然不同的评价。1945年4月,毛泽东曾说:中国革命的大正统是井冈山,小正统是陕北,高岗同志就是小正统的代表。”1955年,毛泽东说“:反对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斗争将促使我们党大进一步。”  相似文献   

7.
高岗、饶漱石分裂党的活动,也称“高、饶反党联盟”事件,发生在1953年,揭露于1954年初,到1955年春处理完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内高层首次出现的一场分裂与反分裂的严重斗争。亲身经历过这件事的人健在的已经不多了。我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兼中央办公厅主任,了解事件发生、发展到处理的全过程。 对高饶事件的处理 高岗、饶漱石分裂党的活动,到1953年夏季的全国财经会议和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前后,已经充分暴露。党中央据此判明他们是野心家、阴谋家,下决心予以揭露。 在这前后,毛主席就高、饶分裂党的问题分别向党…  相似文献   

8.
1953年下半年,当党中央正领导全国人民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并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关键时刻,党内却发生了高岗、饶漱石阴谋分裂党中央、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严重事件。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内出现的第一次重大斗争。在以往的各类党史书籍中,人们了解最多的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人在粉碎高饶反党联盟中所起的作用。但对陈云在其中的作用只是一笔带过。其实,在这场严峻的党内斗争中,作为中央书记处“五大书记”之一的陈云,表现出了高度的党性原则,同高岗、饶漱石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为粉碎高岗、饶漱石分裂党中央的阴谋和维…  相似文献   

9.
1953年下半年,当党中央正领导全国人民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并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关键时刻,党内却发生了高岗、饶漱石阴谋分裂党中央、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严重事件.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内出现的第一次重大斗争.在以往的各类党史书籍中,人们了解最多的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人在粉碎高饶反党联盟中所起的作用.但对陈云在其中的作用只是一笔带过.其实,在这场严峻的党内斗争中,作为中央书记处"五大书记"之一的陈云,表现出了高度的党性原则,同高岗、饶漱石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为粉碎高岗、饶漱石分裂党中央的阴谋和维护党的团结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徐庆全 《湘潮》2005,(2):40-44
在围绕李准小说的争论过程中,中共历史上又发生了一件大事:针对高岗、饶漱石的分裂活动,中共中央召开了解决“高饶反党联盟”的七届四中全会。这次全会虽然与文艺界无关,但是,全会的精神则是后来“丁玲反党小集团”冤案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