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律性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的一个总体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目标就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从环境法的角度看,环境友好型是一个判断准则。作为  相似文献   

2.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环境关系的新认识,是当代国际共识的大潮流,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战略,是全党全国人民必须重视的大目标。我们必须正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积极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现代环境伦理思想作为一种新的伦理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与我们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价值和目标上都是一致的,体现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价值。和谐社会构建离不开环境伦理的支撑,要加强环境伦理道德教育,深化环境伦理道德观,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把握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必然性和现实途径,才能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中国在经历20余年经济高速发展之后,正面临严峻的资源“瓶颈”制约:2005年,以国际油价大幅度攀升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和威胁为标志,中国资源紧缺的红灯亮起,石油、电力…  相似文献   

5.
节能降耗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蒋品华 《湘潮》2013,(5):80-82
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和谐型社会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两大主题,而大力推动国家清洁能源--水电发展事业的壮大发展,进一步深入推进实施"大能源战略",既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基本趋势,更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实践和努力贡献。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这就充分说明,和谐社会不仅要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且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要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就必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翟金德  王国聘 《世纪桥》2010,(23):155-156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的一项战略任务,是党和国家针对整个社会系统提出的要求,城市公民作为基础和推动力,其生态素养直接影响到我国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施。本文对环境友好型社会及城市公民生态素养的基本内涵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培育城市公民生态素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由于2006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万元GDP能耗降低4%和主要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11.
老太太哲学     
《党课》2006,(1):93-93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中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反过来,良好的环境也会促进生产、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2.
陈立 《学习月刊》2012,(20):38-39
环境友好消费模式的构建是当今世界消费发展的主导趋势.是建设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根本动力。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会都明确提出了要构建环境友好的消费模式.因此,揭示环境友好消费模式的历史来源.明确其基本内涵.探寻构建环境友好消费模式的对策.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绿色管理,是企业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节约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身心健康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有机统一和共同发展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倡导和实施绿色管理,对实现《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提出的“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宏伟社会经济目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人》2006,(4):9-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且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显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面对日益沉重的资源、环境压力我们不得不作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4月,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新型城市化高峰论坛上,专家们认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两型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湖南经济发展的一个机遇,也是湖南率先探索中国两型社会建设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6.
《江淮》2005,(12)
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是什么?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概念是随着人类社会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水平不断深化逐步形成的。经过30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国际社会普遍…  相似文献   

17.
田文富 《学习论坛》2006,22(7):12-14
环境伦理是研究人与自然之间道德关系的应用伦理学科,它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在价值上存在着一致性。立足科学发展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际,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整合环境伦理的各个流派,实现环境伦理的观念和理论创新,突出其应用性和实践性,为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环境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因此,深刻认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入研究建设环境友好型  相似文献   

19.
环境友好型社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内在同一性.确立这一重要理念,有助于政府在公共管理特别是环境治理中树立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人文性、全面整体性、长期性和可持续性的观念,自觉地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多方面的关系,推进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以及生态文明等整体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石涧 《实践》2007,(5):26-27
环境保护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目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更加迫切。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必将对优化经济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带着这个问题本刊记者走访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