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顾城很小的时候就幻想能有自己的一块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相似文献   

2.
很小的时候,顾城的姐姐顾乡给他讲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顾城便羡慕孔子的周游列国,他充满幻想的说:"我长大以后,也要像孔子那样周游列国,到每一个国家去讲学!"  相似文献   

3.
父亲当年被抄走的书籍,开始零零散散的发还了。但是,这些收回的书仍然不够原藏书量的三十分之一。顾城开始读所有能找来读到的书,诗歌、小说、哲学、科学、政治经济学……他看书很快,顾工很不相信。有一次,顾工看顾城的床头放着一本《悲惨世界》,便问睡眼朦胧的顾城:"你看完了这本书?""昨夜全看完了。"顾城睡意未足的回答。顾工实在不相信,他随手翻开一页,指着问儿子:"你既然都  相似文献   

4.
顾城的诗直到今天在国内外还拥有众多的“粉丝”,他的诗集也不断再版。 顾城在奥克兰小岛上的故居旧貌依旧,一些遗物尚在。每年都会有游者去登岛凭吊。我读过一篇《环球时报》记者的文章,他很详细的描述了旧居的景物。但我注意到:顾城的旧居并未加以布置,大概还是原来的旧貌。我想,倘若有心人稍加整理,比如陈列他的诗集、诗稿等,会不会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谁的谢烨     
1993年10月8日,诗人顾城杀妻自缢。9年后,人们依然在这个日子临近时会记起并谈论,人们说这是一个纪念日。是谁的纪念日呢?顾城的吗,是的,是顾城的。那个38岁依然戴着裤腿帽,把自己刚出生的儿子当做男人来敌对,认为他的存在,瓜分了谢烨对自己的爱的男人;一个38岁,依然拒绝长大,而又不得不长大,而且在妻子眼皮底下,进行着一妻一妾他所谓的梦幻田园诗般的生活的男人;而当有人追求谢烨时,不能忍受整天喊着要自杀,最后举刀霍霍先杀独属自己的妻子再自杀的男人。我不想再说下去。我无意说顾城的长短,只是很奇怪,为…  相似文献   

6.
忆诗人谢烨     
爱神维纳斯以她特有的魅力感染着世界上古往今来的人们。谈起顾城不能不谈及谢烨。顾城说:“谢烨就是我心中的维纳斯。”不能否认谢烨对顾城乃至他的创作都产生过影响。  相似文献   

7.
顾城的父亲顾工是一位很有名气的军旅诗人和作家,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新四军。顾工所在的那个班后来还有一个人成为著名作家,那人便是从小看着顾城长大,视顾城似侄辈一般的邓友梅。  相似文献   

8.
我的童年、我的少年。我的中年,都是由书砌成的。我诞生于马来西亚北部一个美丽的小镇信保,就在那儿,我度过了我生命里的最初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的父亲在信保创办了一家称作《迅报》的小报社。这是一段亦欢亦苦的岁月。在经济上,我们捉襟见肘,毫不宽裕;但是,在精神上,我们很富有。父亲多年以来从事文化建设的理想,通过了他所创办的报社,作了具体的实现。他和母亲,常常是在用过简单的晚膳后,把头凑在一起,共同策划报纸的内容。我们几个小孩1[,一知半解的坐在一旁听,听不懂得便去翻弄父亲给我们带回来的故事书。翻…  相似文献   

9.
海明威在其《白象似的山丘》中采取了外视角的叙事模式,叙述者仿佛是一个旁观者,读者通篇听不到他的声音,而作者却通过简短的人物对话及有限的场景描写充分展现了故事及其主题,使读者从中领略了海明威那言简意浓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0.
天涯咫尺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电话那端的一句话,才让我有了勇气和毅力投入枯燥的考研复习之中,报考了这所北京的名牌大学。因为这样离他最近。那天,是我和他分开后的第一个中秋节。白天当他打电话来时,被喜悦和失意缠绕的我调侃地说了一些怪话,诸如考不上就散伙之类。深夜11点半,我从睡梦中被铃声惊醒。拿起话筒,电话那一端的他说:“我今天想了一天,觉得早上你说的话不对。”“什么话?”迷迷糊糊的我莫名其妙。他沉默了一会儿说:“反正我们能在一起,不管你考不考得上。”我反问:“如果考不上,怎么在一起呢?”呆了一会儿,他没回答,只说今…  相似文献   

11.
最好看的故事不是在书本中,而是在心中。
  常常觉得廖一凡是一个落寞的人。因我经常看见他站在19层高大的落地窗前望向极远的地方。城市的大部分面貌一览无余。该是辽阔与哀悼的,喜欢望远的人都有一段辽阔而悲伤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偷羊     
一位妇人偷了邻家一只羊,把它藏在床底下,叮嘱儿子千万别对外人说。过了一会儿,邻人发现丢了羊,便沿街叫骂起来,声不绝耳。儿子听了,对邻人说:“我娘并没有偷你家的羊。”此妇人害怕儿子说漏了嘴,瞪了他一眼,不准他多嘴多舌。儿子指着母亲,对邻人说:“你瞧,我娘的眼睛,活像床底下那只羊的眼睛呢。”偷羊@程雯  相似文献   

13.
枕着韩剧睡     
习惯于每天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读小说,雷打不动的。可如今拿起书眼皮就渐渐合拢,得把电视机频道调到韩国连续剧,看一会儿,瞄一眼书,看一会儿……然后索性把书扔掉,舒舒服服地枕着韩剧睡觉了。前一阵子我到一个老友家玩,他们一家3口儿还要好,大白天的,空着手,排排端坐在电视机前,像在教室里听大课似地受着韩剧的教育,给我倒了一杯水以  相似文献   

14.
小小的顾城是怎样"想"的呢?他那样幼小,能懂得暗示和隐喻吗?如果不是,他怎么会写出这样感到寒冷和萧杀的诗句呢?顾工可是产生了联想,联想到了"山雨欲来"的疾风;很长时间,他都沉浸在联想的感慨中……联想终于成为了现实。当他们一家来到河滩边的村落附近时,看到了栖落在荒滩上的大群的水鸟,在顾工的眼里充满了荒凉,但在儿子的眼里,这是一片他所从未见到过的景色。这里也有人,说话带着浓重的乡音,虽然穿着像泥土一样颜色深暗的衣服,但却向顾工一家  相似文献   

15.
饥饿的女儿     
肖琳 《新青年》2005,(8):64
当年顾城杀妻自缢,首先站出来声讨顾城的是她。为顾城与谢烨出书的也是她。不管她出于什么目的,我喜欢她的勇敢。《饥饿的女儿》,虹影写自己。一个让人难以安枕的故事。故事里,虹影是母亲眼中的六六。六六出生在长江南岸,一江之隔,是半岛上的重庆城中心。那是另外一个世界,到处是红旗,政治歌曲响亮欢快,人们天天在进步,青少年们在读革命书,时刻准备长大做革命的干部。而江南岸,是这大城市堆各种杂烂物的后院,没法理清的贫民区,江雾的帘子遮盖着不便见人的暗角,这个城市腐烂的盲肠。家里5个女人,5种人生。大姐离过3次婚,最大的孩子比虹影只小…  相似文献   

16.
二姐啊,二姐     
如果你有时间,请坐下来,听我讲上几段我们寝室里二姐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在张中行先生逝世追悼会上,一篇张中行先生的悼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很多人都认为这篇悼词写的平和、准确,真实概括了张中行先生的一生和为人。他的作者就是著名编审张厚感先生。采访张厚感先生,是在北京虽已初春却十分阴冷的一天。天色灰暗,坐在张先生家的客厅里,听他讲即将被一个世纪老人带走的故事。张先生与张中行先生是共事多年的晚辈、同事、挚友,同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他向笔者道出了张中行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著名语文教育家,学者,作家——我相信这样的称谓本人也会认可笔者:您愿意谈一谈和张先生最后见的一面吗?是在什么时候?张:…  相似文献   

18.
凌素问 《新青年》2007,(3):30-31
青梅竹马败在英语角在讲这个故事之前我很想说说程晋辉。如果没有他大概没有这么长的故事发生,这听起来像是推卸责任,可是真的。你看,传说中的倾国倾城,她们的故事中一定会出现一个到多个男人,昭君、貂蝉,哪个不是这样?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聊斋志异》里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书的作者蒲松龄(1640-1715)出生在山东淄川县(今临清县)。他生在清代百废待兴而又日渐鼎盛的康熙年间。听故事和讲故事是他的特长。蒲松龄长大后成了一名教书先生。随着阅历的增加,“搜奇索异”借古喻今的念头一直萦绕在他心上。为了  相似文献   

20.
钟紫薇站在校阅那棵硕大的银杏树下,看见黄维在操场上打球,她默默地看了一会儿,叹了一口气,心中生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黄维的确很优秀,学习成绩好,总是跟她不相上下,只要她稍一放松,就会被他超过.为此,她每天晚上都在灯下熬过11点,常常是老妈睡了一觉,起来叫她:"快去睡吧!都熬成大熊猫了."她才不情愿地睡去,心里对黄维有了浅浅的恨意,如果不是他老跟自己争第一,怎么会如此狼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