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感谢党!感谢国家!感谢各级领导!"对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王曦宁带领的省市县慰问组说完三个感谢,90高龄的黄埔老人孙大乾已是热泪盈眶。这几句话他说了不知多少遍,可是每次说的都不是应酬语,而是肺腑之言。作为黄埔人的优秀代表,他把对党的感恩之情说在嘴上、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用毕生精力诠释了黄埔人对党的无限忠诚,对祖国的无比热  相似文献   

2.
杨佩钦 《黄埔》2010,(4):54-54
2009年5月9日,我和家人随旅行团乘坐厦航班机开始宝岛之旅。经过一小时十分钟的飞行,我们抵达了目的地——台中市。  相似文献   

3.
丁莹 《黄埔》2013,(4):56-57
早春三月的一个午后,浙江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人员来到杭州金色年华老年公寓拜访黄埔十六期同学、中国远征军战士林士瀛老人。林老热情招呼客人落座后,慢慢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回忆起那峥嵘岁月……林士瀛,生于1918年农历7月19日,现年96岁。  相似文献   

4.
黄埔同学怀念周恩来□宋斌1998年2月26日上午,省委统战部三楼会议室里人头攒动,四川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召集在蓉理事、顾问,各期班联络员,联络、宣传两个委员会成员,黄埔同学二、三代联谊委员会主副委约100人举行座谈会,隆重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  相似文献   

5.
光阴荏苒,昔日的大陆黄埔同学都已是耄耋老人。怎样让黄埔同学健康幸福有尊严地安享晚年生活?非常现实地摆在所有黄埔组织面前。2008年底,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以下简称市同学会)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经过调研和学习思考,提出了黄埔工作进社区的设想。经过近四年的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6.
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与陆官校友会等百余位退役将领暨其眷属,应大陆黄埔军校同学会之邀,于2008年4月6日至13日参访大陆一周。其中最隆重的活动,就是4月8日(戊子年3月3日)从郑州到新郑参加黄帝故里戊子年拜祖大典。  相似文献   

7.
《黄埔》2010,(1):41-41
1933年3月4日,日本关东军侵占承德后,以8万兵力向长城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处进攻,企图突破长城防线,进一步向华北扩大侵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指挥中国军队20余万人,依托长城阻止日军进关。虽然经过激烈战斗,但中国军队仍未能挡住日军的进攻,何应钦派人求和,于5月31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  相似文献   

8.
徐建洪  禹云裘 《黄埔》2010,(2):27-29
牢记自己是黄埔学生1923年10月,阎明出生在山东省巨野县大义乡的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加之黄河泛滥成灾,全家随父闯关东,生活颠沛流离。1947年10月,他考入黄埔军校二十二期,毕业后曾任第四预干总队排长,1949年参加湘西纵队起义。新中国成立后曾在邵阳、娄底的粮食部门、供销社和物资部门工作,1985年从娄底市物资局离休,1990年加入中共党组织。  相似文献   

9.
韩福东 《黄埔》2006,(6):21-24
在纪念抗战60周年之际,笔者采访了黄埔同学苗青圃,他讲述了抗战中那没齿难忘的峥嵘岁月。向张学良递请愿书参军“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得了个不抵抗将军的称号,他老认为对不起我们,我们有什么要求他都答应。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苗青圃开始体味到失家、失学的滋味。他16岁那年,流亡到北平,就读于张学良创办的东北中学。东北中学设在北平西单皮库胡同,苗青圃和其他400多名流亡学生一样,穿军装戴军帽,享受免费的住宿和衣物。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还配有七九式步枪、重机枪、轻机枪和手枪,供学生军训操练时使用。在苗青圃快高中毕业的时…  相似文献   

10.
《黄埔》2008,(3):46-47
3月22日,台湾地区进行四年一度的领导人大选,结果是国民党推举的候选人马英九、萧万长当选。同时举行的所谓“入联公投”及“返联公投”因投票人数未过半而未获通过。这次岛内的大选引起全国各地黄埔同学的密切关注,选举结束后,不少地方的黄埔同学会举行了座谈会、研讨会,同学们对选举结果和未来两岸关系的走向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11.
2007年8月初,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在省委统战部关于全省黄埔同学生活情况书面汇报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省委统战部、省财政厅解决特困黄埔同学生活补助问题。省委常委、统战部长李微微,为落实张春贤书记的指示迅速作出安排,要求做好各方面工作,尽快为黄埔同学办好这件实事。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彭军良、分管黄埔同学会工作的副部长唐建,几次赴财政厅与财政厅领导进行协商。  相似文献   

12.
《黄埔》2006,(5)
在黄埔军校建校82周年之际,中央军事院校校友总会温哥华分会举办2006年会员大会暨校庆活动,选举产生第八届理事会,刘徽焘再度蝉联新一届理事长。庆祝活动由理事长刘徽焘主持,他说,自黄埔军校在广州黄埔岛成立以来,在东征、北伐、抗战等历史任务中,本着革命军人救国救民的职志,前赴后继,牺牲奉献,为国家民族的兴亡,创下了光辉灿烂的史页。他表示,旅居大温哥华地区的黄埔同学和后裔,无论是来自祖国大陆,台湾及香港和澳门,今天都踊跃出席,这充分表现了团结与手足情谊。为了传承黄埔精神,“加拿大黄埔军校同学后裔联谊会”今日正式成立。未来将…  相似文献   

13.
在台湾光复60周年之际,30余位台湾黄埔将领及知名人士应黄埔军校同学会邀请,来京参加首都各界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活动。10月24日上午,全体人员参观了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台湾同胞抗日斗争展览”,黄幸强将军应邀登上了主席台中午,黄埔军校同学会举行招待会,林上元副会长代表李运昌会长致欢迎词,并向远道来京的各位台湾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招待会由韩元秀秘书长主持。林上元副会长在讲话中说,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广大台湾同胞和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以各种方式参加和支援祖国人民抗战,不少同胞为国捐躯。在日本侵占…  相似文献   

14.
《黄埔》2008,(6)
胡岳培是湖南娄底人,1928年10月生,黄埔二十一期步科,毕业后留校教学,任区队副、区队长;1949年12月随本校师生起义投奔人民解放军,并进入川西军政大学学习;1950年转业回原籍娄底从事教育工作,1978年调娄底师专(现更  相似文献   

15.
王晓蓓 《黄埔》2007,(2):60-61
2006年岁末,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日聚会在成都市三圣乡一处“农家乐”里举行。前来贺寿的亲朋好友在黄埔高教班六期学生、102岁的寿星蒋平叔老人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学起了老人自创的达摩养生功。但见蒋老满面红光、身板硬朗,那精神劲儿,就是在素以高寿著称的黄埔同学圈子里也比较鲜见。蒋老的保健之道妙在何处?笔者到蒋老家中探访,思路清晰的百岁老人,侃侃而谈,给笔者上了一堂生动的养生保健课。  相似文献   

16.
黄埔风云     
吴昌华 《黄埔》2006,(1):33-36
本刊2005年第6期介绍了毕业于黄埔军校二十二期的吴昌华,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历时半年撰写了章回体文学巨作《黄埔风云》的情况。全书80回,近90万字,时间跨度从1924年至1976年,涉及黄埔师生108人,洋洋洒洒,大气磅礴,极富传奇色彩。吴老在百忙中修订了书稿,授权本刊连续刊登,让您在阅读中体味中国现代史上那波澜壮阔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黄埔》2008,(3):47-47
中央军事院校校友总会温哥华分会理事长、加拿大黄埔军校同学会后裔联谊会会长刘徽焘先生近日给本刊发来电子邮件,谈及他对台湾地区大选的看法。刘徽焘先生说,即将下台的陈水扁在执政末期,一意孤行,推动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的公投,结果惨遭失败,这充分证明了陈水扁的“法理台独”阴谋不得人心。台湾选民让国民党在八年后再度取得了执政权,这说明了台湾人民用最直接的行动,提供了化解两岸敌意、营造两岸和平氛围的契机。  相似文献   

18.
隆清贤侄: 你好!今年6月16日是黄埔军校创建70周年纪念日。各地都举行了庆祝活动,借以缅怀革命前驱,弘扬爱国革命的光荣传统,增进两岸共识,推动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为此目的,四川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与四川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出版了《黄埔同学话今昔》一书,作为节日的献礼。承蒙一位老友在印刷厂供职的儿子的关照,我有幸先期得到这本书稿的终审清样,并花了近3天时间把它读完,真是受益不浅。 《黄埔同学话今昔》一书,忠实  相似文献   

19.
5月17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授权发表声明后,各地黄埔军校同学会、广大黄埔同学及其亲友纷纷表示,中共中央台办和国务院台办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发表的声明非常重要,很及时,坚决拥护。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核心,任何人都不要指望在这样一个大是大非、事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问题上讨价还价。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的现实绝不容许任何人、任何势力片面改变。全世界的华夏儿女都希望中国统一,反对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不会动摇,对“台独”决不会容忍,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20.
宗合 《黄埔》2010,(6):62-62
2009年,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六十周年之际,中国文联向邱零颁发了“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六十周年”奖章和荣誉证书。作为我国当代书坛深具影响力的文化名人,邱零在书画印、剪纸、摄影、散文、诗词、艺术评论和书法理论等方面的深厚修养,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墨彩飞扬,飘逸洒脱,气格高雅。他多次被聘为国内外书法大展的评委和顾问,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百杰书法家”、“共和国艺术家”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