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建设生态文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个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践行科学发展观,彰显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内核;二是以人为本表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维度,开启着它的深层动因;三是以人为本在目的与工具统一中努力追寻现实力量,自觉推进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实践。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实践到认识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些顶层设计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的行动指南,也是我们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实践方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美丽村镇建设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农村生态文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我国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得失成败。宁德山清水秀,生态优良,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宁德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途径;生态文明体现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方向的文明形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引导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建设生态文明,探索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作为新事物的生态文明产生和发展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从观念到行动都会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建设生态文明,重构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因为在这个问题上,市场的作用是很小的甚至是无能为力的。政府应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运用政策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充分发挥其决策、组织和实施的作用。贵州省委省政府在带领全省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应该说是较好地发挥了以上作用的。同时,为了更好地推进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重视群众的参与性;转变地方政府的发展观念;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相关制度;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引擎,为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保障,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前进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有丰富而又朴素的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人民的福祉,关系着民族的未来.江泽民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实践中从哲学、伦理学的视角,对全球特别是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刻地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见解,是我们新时期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9.
深邃的历史视野、能动的实践精神、体系化的辩证思维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在品格。历史性是习近平总书记阐释生态文明的思想武器,历史性品格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人类格局、长远眼界和历史责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含着能动的、实践的因素,实践性是其精髓和灵魂,能够指导实践、改变世界。辩证性品格最能反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继承创新,这一思想把诸多命题和范畴进行系统的、动态的、普遍的整合,辩证性、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观点新理念。  相似文献   

10.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绵阳市围绕幸福美丽绵阳这一目标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面临着水务一体化进展缓慢、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今后应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水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大水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项目投资力度,创新城乡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点部分论述,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内涵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对于寻找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前发展,进而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江西具备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良好的先天条件和后天优势,特别是近年来,江西生态环境优势更加彰显,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在江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过程中还存在着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二元分离"、制度实施缺乏刚性、生态生产力理念缺失、样本建设亟需加强等瓶颈因素,需要从牢固树立"四种意识"、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完善制度建设体系和倡导生态文明理念等方面予以强化,从而建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打造出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人们关注的两大热点问题,推动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是"互联网+"特性使然,建设生态文明也必须依靠互联网等科技创新驱动,信息文明与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殊途同归。"互联网+"在给生态文明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促进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需要推动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融合、广泛融合,并实现"互联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断探索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独将生态文明作为一章进行论述,并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由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驱动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者,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需要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需要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必须推动生态民主以及生态法治的建设,运用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与方法以及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机制。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和重要保障,只有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才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党的十九大再次重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面对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挑战和难题,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我们指明了道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价值追求,要明确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终极价值目标,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价值尺度。在实践中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切实关注民生,才能化解人与自然的矛盾,使生态文明建设利民富民。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对其概念进行了解读,从而掀起了研究生态文明的热潮。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既有理论发展内在逻辑的演进,又有现实的动因。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路径,首先是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保障。其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抓住科技创新这一关键环节,以建设"两型城市"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深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当前、我国的生态问题比较突出,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构建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理论昭示了社会主义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制度优势,且这种制度优势是系统而全面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制度优势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制度前提,中国共产党执政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政治保障,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制度保障。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进程中,我国要建立起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这主要包括四大方面:生态文明行政制度、生态文明产权制度、生态文明监督制度以及生态文明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观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之一.当代青年在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行为等方面存在知行不一等问题,对其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显得非常必要.在此方面共青团承担着重要责任,只有通过理论教育、实践引导和环境营造等方式加强对青年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才能使青年牢固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