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今天为庆贺《胡绳全书》出版举行座谈会,社会科学界这么多同志到会,群贤毕至,高度评价胡绳同志的学术成就,并且向年过8旬的胡绳同志表示敬意。在座的同志,如果说不是全部,至少是多数,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胡绳同志学术成就和治学精神的影响。我想借这个机会,说说我所认识的胡绳同志,说说我作为学生从他那里得到的教益。不论在学术上还是在年龄上,胡绳同志都是我的长辈。胡绳同志是我的领导和老师。按照胡绳同志自己的说法,还有一层关系,就是“同学”。70年末,有一次去看望胡绳同志,谈话间有一位我不相识的朋友来访,胡绳同志向他…  相似文献   

2.
我最早认识胡绳同志是在1953年夏。那天我和我的教研室主任王真同志去王府井大街东安市场逛旧书店。在一家书店里,碰到胡绳同志。王真同志把我介绍给胡绳同志,又说了会儿话,就各自走各自的了。那天胡绳同志穿一身白绸子裤褂,手里扇着一把扇子,给人的印象特别潇洒。那年,我还是个20岁的青年;他大约30多岁了。我注意看他,觉得他与众不同的是头颅很大,心想,这人一定非常聪明,有智慧。以后,除参加一些会议见到他,并没有什么交往。80年代以后,参加中共党史学会的学术活动,与他见面的机会多了些。现在回想,有几件事令我十分难忘,主要是他支持我们北京市党史学会的工作方面,给我的印象很深。  相似文献   

3.
《四川党史》2001,(2):23-23
吴江在2000年12月30日《 文汇读书周报》上撰文说,胡绳同志晚年为从现在起至下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在理论上阐述了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这也是胡绳在其一生中最后抱病为社会主义操心的一个问题。 1998年春夏之交,我去探望胡绳。坐下后,他第一句话就是出示一篇文章问我“ 这是不是你写的﹖”我一看,那是我在1997年9月间对一位香港友人所提关于社会主义前途问题的答复。我承认那是我所写。他指着文中引用的邓小平在1992年6月间在上海接见香港某知名人士所讲的一段话说:这番话讲得好。邓小平说:“ 我叫…  相似文献   

4.
《学习导报》2008,(2):62-62
从前有一少年,很小就能诗善对。父亲为了让他早日成才,便带他去拜一老先生为师。 由于年少,父亲就把他背在背上去见老师。老先生见此情景便出一上联:“子把父当马”;意思是小孩不懂礼教,竞把父亲当马骑。谁知小孩应声答道:“父望子成龙”。  相似文献   

5.
《新湘评论》2008,(2):62-62
从前有一少年,很小就能诗善对。父亲为了让他早日成才,便带他去拜一老先生为师。 由于年少,父亲就把他背在背上去见老师。老先生见此情景便出一上联:“子把父当马”;意思是小孩不懂礼教,竞把父亲当马骑。谁知小孩应声答道:“父望子成龙”。  相似文献   

6.
1956年1月10日,当时我任中共宁乡县委第一书记。这天,龙禹贤同志打电话通知我:“小舟同志要你今天下午6点半前见他。”当时,县委没有小车,我挤上公共汽车,赶到长沙,在街上随便吃了点东西,便去见周小舟。周小舟同志见到我后,第一句话便是:“你带手枪没有?”我莫名其妙,说:“没有带。”他说:“这很好,咱们去见毛主席。”我一听,真是高兴极了。当晚,我和周小舟同志一起赶到长沙老火车站内北  相似文献   

7.
父爱如海     
父亲是一家戏剧协会的负责人.在我们兄妹中,他带我看戏最多.但我对吴侬软语似的唱腔丝毫不感兴趣,倒是对武生们在台上的好身手佩服不已,开始痴迷武术,学起散打和太极拳来. 母亲曾不无惋惜地对父亲说:“小云天生不按常理出牌,说教只怕没用.”但父亲回复母亲的话让我至今印象深刻,他说:“那我就当一把铁锹,一天一小铲,尽量挖出他的闪光点,再用闪光点去填埋他的劣根吧.”  相似文献   

8.
圆梦     
年逾花甲的父亲,要去北京登天安门。这是他多年来对晚辈的唯一奢求。父亲小时候吃过苦,受过罪。他三十岁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才知道中国有个天安门。我小时候父亲在村里当干部,那时他才知道中国的重大盛事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但他从未看到过天安门,天安门在他心里也就一直是个谜。在我上高中时,村里有人买了电视,父亲才看到了天安门,他知道那是毛主席高呼“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地方,就萌发了去天安门看看的愿望。别说那时登天安门有限制,单就我们的条件也是望“门”兴叹。我的两个哥哥都像父亲一样,天天守着黄土地,…  相似文献   

9.
他曾经是一个很有名气的"阴阳先生",骗人的勾当干了20多年?后来,他又成了一个很有名气的"柚子大王",带富了方圆几十里的众乡亲?他的人生感悟是--我是四川省郫县三道堰镇程家船村人。我的父亲解放前就是有名的阴阳先生,经常被村民请去“捉鬼”。为了让我有一门谋生的手艺,父亲每次都要带上我,时不时教我一些“东西”。父亲去世后,不到20岁的我便继承了父业。什么“化水祛病”、“过关”、“捉鬼”样样都来。其实这都是些骗人的鬼把式。就说“捉鬼”吧,哪家的大人、娃儿长期生病,往往怀疑是被鬼缠上了,就把我请了去。我先拿个空坛子放…  相似文献   

10.
算命的说15岁的王唯真只能活到30岁,而他却很高兴:如果自己能活到30岁,准能看到抗战胜利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我就跟父亲说我要去参加抗日战争。当时父亲说,不是不让你去,你太小。我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嘛。他说,你14岁算什么“匹夫”,18岁才算“匹夫”。到你18岁了,我带  相似文献   

11.
<正>毛泽东的一生中曾创建和主持过学校,直接从事过教育工作。1921年底,已经是共产党员的毛泽东在填“少年中国学会会员终身志业调查表”时,在“终身欲研究之学术”栏中,郑重地填写了“教育学”三个字;在“终身欲从事之事业”栏中,填写了“教育事业”四个字。这表明他希望通过教育来改变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在作自我批评时说:“我没想到我会当共产党的主席,我本想当一名教书先生,就是当名教书先生也是不容易的呢!”再次表露出他对教师职业的深情向往和当年那段教书岁月的美好回忆。直到晚年,他只接受一个称号:导师。他说:“就是教员。因为我历来是当教员的,现在还是当教员。”  相似文献   

12.
董必武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一生功勋卓著,可他从不居功自傲。他曾把自己比喻为:一块破布;跑龙套的;敲边鼓的。他说:“我是一块破布,党要我做抹布,我就做抹布。你看它不起,你现在不是正用它抹桌子吗?抹布也需要的哟!”“演戏时,元帅呀、大官大场,有四个拿小旗子的紧随其后,这  相似文献   

13.
20 0 0年 1 1月 ,胡绳同志离开了我们。当时 ,我和金冲及同志从北京赶到上海 ,同他作最后的告别。转眼间 ,一年过去了。在今天这个纪念他逝世一周年的座谈会上 ,我想讲讲这样一个题目 :胡绳同志教我们怎样读书做学问。这只是一些片断的回忆 ,但多少也能反映出胡绳的一些学术思想和学术活动。我曾两次在胡绳同志领导下工作。一次是50年代在中央政治研究室 ,一次是 80年代初在中央文献研究室。在中央文献研究室这一段 ,接触得更多一些。这两天 ,翻了一下我的笔记本 ,找出当年胡绳跟我们谈话和他在机关里发表讲话的一些记录。今天重温这些东西 …  相似文献   

14.
董必武同志生前曾对自己作了三个包含哲理的比喻:第一,他说:“自己是一块破布,党要我做抹布擦桌子,我就去擦桌子,这也是一种需要嘛。”第二,他说:“演戏时元帅、大官上场,有四个拿小旗的分站两边,这叫跑龙套,我一辈子就是做这个的,不要小看跑龙套,跑龙套也要认真,不然也会搞成一边一个,一边仨哟!”第三,他说:“中央的工作就像一支大乐队,有司鼓、有司锣、有司钹、有司弦。我呢,就是那个敲边鼓的。”这些生动的比喻,充分体现了董老广阔的胸怀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5.
1979年6月13日午夜,我刚刚投笔而眠,就听得一阵急急叩门声。我的也一向睡得较晚的妻子连忙下床开了门。来人是新华社国内部政治组同仁赵永西。他急促而简短地转达社长办公室的电话说:“耀邦同志约你明天早晨7点前到他家里去,磋商修改中纪委会议新闻的事,总编室要我陪你一道去。”我不禁一惊:耀邦同志看稿子竟看得这样快!几个小时前,我在中纪委副书记魏文伯同志那里研究修改这篇稿件的时候,魏老的秘书说,耀邦来了电话,他也很想看看这篇稿件涸为稿中也提到了他的讲话。他希望把修改过的稿子尽快给他送去。当时已暮色苍茫,想来耀邦…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不少同志把这里说的“现代化”理解为“四个现代化”的简称,其实,这里的“现代化”较之我们常说的“四个现代化”包括更广泛的内容。早在1979年9月29日叶剑英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就阐述了这个观点。他说:“我们所说的四个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四个主要方面,并不是说现代化事业只以这四个方面为限。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7.
胡绳同志的逝世是我国思想理论界和党史界的一大损失。 1998年在《胡绳全书》座谈会上,李瑞环同志曾对胡绳和他的理论成就作了很高的评价。他说:“胡绳同志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史学家,是我们党内为数不多的学识渊博、成就卓著的学者。”“他孜孜不倦地尽瘁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宣传和阐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社会科学研究等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刊特约请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惠同志撰文,根据自己的接触和体会介绍胡绳的读书和治学生活,借以缅怀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去某单位办事,见院内布告栏里贴着制止大吃大喝等不正之风的“约法三章”,十分醒目。恰巧迎面走来一位熟识的同志,他瞅了一眼布告栏,不无担心地对我说:“这样的规定已经搞过三次了,前两次都是一阵风,但愿这回能坚持下去。”这个同志的话,是针对他所在的具体单位发的,不能一概而论。但他的担心,却不是没  相似文献   

19.
李景贤 《党史博览》2011,(12):20-22
葛罗米柯是苏联著名的外交家。他任外长达二十七八年之久,有“苏联政坛不倒翁”之称。更有“恶搞者”,把莫里哀名剧《一仆二主》这四个字,改成“一仆六主”,“呈献”给葛翁。因为从事对苏工作的缘故,我有过不少机会解读他,听人讲起他,也曾多次对他进行过零距离观察。  相似文献   

20.
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提法,毛泽东同志曾做过多次论述。延安整风时,中央党校学员曾讨论什么叫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思想,是千百万先烈用鲜血写出来的,是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他还说:“我个人的思想是发展的,我也会犯错误。比如,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