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生性独特,敢说敢干,无所顾忌,被称为“注定要震惊世界的人”。1980年即萨达姆执政的第2年,就挑起了持续8年的两伊战争。1990年8月2日,两伊战争的重创尚未愈合,萨达姆又馋涎弱小而富有的邻国科威特,下令伊军入侵并将之吞并,引发了举世瞩目的海湾危机,并最终演变成1991年初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动的海湾战争。海湾战争后,在与美国遏制与反遏制的斗争中,他屡次巧妙地躲过了美国的在弦之箭,并以敢同美国“叫板”成为世人瞩目的人物。  相似文献   

2.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桀骜不训,敢说敢于,被称为"注定要震惊世界的人"。70年代中,萨达姆便在伊拉克掌握了实权,1979年正式上台执政,不久便爆发了持续8年的两伊战争。1990年8月28日,他下令伊拉克军队入侵并吞并了科威特,从而引发了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与伊拉克之间的一场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的海湾战争。战争以萨达姆的失败及被迫接受安理会的有关撤军决议而告终。但萨达姆并未认输,在此后与美国遏制与反遏制的斗争中,他屡次巧妙地躲过了美国的在弦之箭,并以敢同美国"叫  相似文献   

3.
大事综览     
2003年3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伊拉克战争。20日,美国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拉克发动军事行动。空袭后不久,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呼吁伊拉克人民抗击美国侵略者。翌日,英国参加对伊战争。23日,土耳其首派1000人的军队进入伊北部,同时向土伊边境增派5000人左右的部队。由于土耳其不允许美国借道攻伊,美放弃开辟对伊作战的北方战线,继而在空袭后不久派地面部队从巴格达南部开始向伊进攻。战争没有出现像美预料的伊军大批投诚的现象,又因部队粮草不继和伊军顽强抵抗,使美最初对  相似文献   

4.
伊拉克时间12月17日午夜,美国向伊发动丁代号为“沙漠之狐”长达70小时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共发动了200多次空袭,袭击了97个地点。其中巡航导弹共发射300枚,超过1991年海湾战争5周发射的总数。这次空袭是美伊长期矛盾激化的结果。 美国:海湾战争后,美国制定了针对伊拉克的遏制政策,力图通过维持对伊武器核查和全面经济制裁,削弱乃至推翻萨达姆政权,销毁和防止其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消除其对海湾  相似文献   

5.
2010年8月18日,随着美国最后一批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2003年美国发动的“自由伊拉克行动”正式从2010年9月1日起被“新黎明行动”取代。9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演说,宣布美国正式结束在伊拉克的战斗行动。④美军将安保任务移交给伊拉克安全部队,留守的5万美军将主要负责培训伊拉克安全部队和军警,为其提供情报支持,并定于2011年底前撤出全部驻伊部队。  相似文献   

6.
萨达姆执政时期,伊拉克与美国关系经历了25年的风风雨雨,期间,既存在过尖锐的对立关系,也有过短暂的"蜜月"关系.两伊战争时,伊美关系出现了建设性接触.冷战结束后,伊美引发了海湾危机及海湾战争.随后两国展开了12年"遏制"与"反遏制"的激烈斗争.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对伊拉克进行重点打击.面对美国的打击和威胁,萨达姆实施了不屈不挠的内外政策,凸显他的强硬政治手腕和外交风格.然而,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2006年"宰牲节"之日,萨达姆被处以绞刑,自此结束了伊拉克的萨达姆时代.但局势并没有好转,伊拉克的重建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伊拉克反对派组织繁多,派系庞杂。特别是海湾战争结束后,在美国“遏伊倒萨”政策推动下,伊反对派组织迅速发展至近百个,其中较有实力和影响的派别有民主反对党、库尔德反对党、伊斯兰什叶派反对党、民族主义反对党和伊拉克军事集团等。 一、民主反对党。该集团共有7支力量,由伊拉克中部伊斯兰教的逊尼派组成,被美国视为替代萨达姆政权的主要力量。1968年,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上台,特别是1979年萨达姆执政以后,在伊拉克国内实行独裁专制统治,国家政权掌握在萨达姆家族、亲信和少数逊尼派派系手中,这激起了其他逊尼派派系的不满,后逐渐发展成为反政府组织——民主反对党。此外,海湾战争后,伊拉克执政党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的许多成员不满现政权统治,纷纷流亡国外,组建了各种反对党,它们也均属于民主反对党。 (一)伊拉克国民大会。1992年2月在维也纳  相似文献   

8.
伊拉克临时政府总理,伊亚德·阿拉维,5 8岁,接受过西方教育,是一位精神病学专家。他领导的“伊拉克国家统一组织”基本是由逊尼派穆斯林组成的,其中大多是从萨达姆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及其安全卫队中叛逃出来的。阿拉维发迹于复兴社会党,曾与萨达姆共事,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他组建了伊“全国和解运动”。阿拉维的政治顾问包括前美国外交官帕特里克·西伦斯、纽约公共关系专家布朗·劳埃德·詹姆等人。巴尔哈姆·萨利赫,负责国家安全事务的副总理,库尔德人,生于1 960年,是库尔德爱国联盟领导人之一,曾作为库尔德地方自治政府驻美国代表,在美国…  相似文献   

9.
萨达姆统治下的伊拉克是海湾乃至中东的军事强国。两伊战争后伊拉克仍保持比较强大的军事实力。但经过海湾战争的重挫,伊拉克的军事实力已大为削弱,与美国相比近乎“不堪一击”。  相似文献   

10.
1991年海湾战后,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号,对伊拉克实施了包括武器核查、经济制裁、设立“禁飞区”、支持反对派及动用武力和武力相威等各种手段,逼迫伊遵守联合国决议,对伊进行全面遏制。经过长达11年的国际经济和军事制裁,萨达姆虽依然稳坐江山,甚至指挥游刃有余,但伊拉克的经济和军力遭受重创。伊拉克认为,联合国长期受制于美  相似文献   

11.
四、伊战后美国对"无赖国家"的政策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主要理由,就是认为伊拉克作为一个"无赖国家"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国及世界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美国希望通过对伊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并对其他"无赖国家"起到震慑作用。伊战后,利比亚、叙利亚等一些所谓的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月20日抵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谈判和平解决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问题。伊副总理阿齐兹是伊方出席谈判的一名主要人物,在安南与萨达姆总统会谈前已先行同安南进行过5轮谈判。23日安南与伊政府就解决伊武器核查危机问题达成协议。 阿齐兹现年62岁,是伊拉克前外长,属于温和人物,他有丰富外交经验,懂得如何打通外交关系,善于利用媒体替伊拉克宣传。在伊拉克内阁会议上,凡涉及外交问题,萨达姆都先听他的意见,而外长萨哈夫反而无机会发挥。  相似文献   

13.
持续30多天的黎以冲突将中东拖入了20年来最动荡和最严峻的局面,使“9·11”事件以来不断蓄积酝酿的多种矛盾更加充分地显露,也使中东地区形势发展的一些新特点由此变得更加明朗,而这些特点的进一步演化将初步形成中东新的地区格局。一、什叶派穆斯林地带崛起效应凸显,伊朗在中东地区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提升“9·11”事件后美国在中东采取的第一个重大战略行动是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并扶植建立新的民主政权。这个行动最直接的结果则是长期被统治的什叶派穆斯林作为伊拉克多数派在2005年12月通过民主选举正式上台执政,进而使中…  相似文献   

14.
海湾战争转眼已过去十年,美国主导的国际制裁虽给伊拉克的内政、外交等带来诸多难题,但并未能最终搞垮萨达姆。伊拉克政权顶住各种压力,并生存下来。近年来,萨达姆政权调整内外政策,缓和矛盾、化解危机,伊政权内外处境有所改善,其政局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不致发生大的变动。  相似文献   

15.
推翻萨达姆政权并控制伊拉克和中东的石油资源,扫除在美国实现其独霸世界目标道路上的障碍,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原因。美对伊战争的胜利将使美国的霸权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对未来世界格局的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今年4月22日,伊拉克总统贾拉尔·塔拉巴尼①批准议会最大政党联盟———什叶派团结联盟对贾瓦德·马利基的总理提名,打破了2005年12月伊议会成立以来长达4月之久的政治僵局。马利基是伊战后的首届正式政府总理,任期4年,②他临危受命,素以政治强硬著称,获得伊各方及美国的欢迎和  相似文献   

17.
12月30日,中东枭雄萨达姆走上绞刑架,结束了其充满戏剧性和悲剧性的传奇人生。当年在中东舞台叱咤风云的政治强人最终竞落得如此下场,实在让人感叹。单纯从法律角度看,萨达姆之死似乎无懈可击:对萨达姆最初指控的十几项罪名中的任何一项都足以让其受死;从司法程序看,审判萨达姆经历了1年多时间,完成了从开庭、质证、审判、上诉和维持原判等所有法律程序,萨达姆受死似乎无可争议。但萨达姆的生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纯的法律问题。由于萨达姆是世界上极少数被处决的前国家领导人,因此该事件注定会对伊拉克政局和美国政策产生一定冲击,而且负面影响多于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于2003年以来伊拉克的反美活动,国内外学术界最流行的分析方法有两种:“文化分析”和利益分析。前者把美伊之间的冲突归因为文明或文化对立;后者则把美国的石油和地缘政治利益诉求作为冲突的根源。本文从萨达姆的政治遗产着眼去理解和透视伊拉克当前的反美活动,认为其本质是萨达姆政权与美国之间长期政治对抗的一种延续,虽然国际伊斯兰力量特别是基地组织的卷入使伊拉克反美抵抗运动的内涵更加复杂,但它仍然是政治性的,而不是文化或宗教性的。  相似文献   

19.
1995年8月8日,携妻叛逃约旦的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两个女婿前工矿部长侯赛因·卡迈勒·哈桑中将及其弟、前总统卫队司令萨达姆,卡迈勒·哈桑上校于今年2月20日返回巴格达,23日在寓所被击毙。同时被杀的还有其父和另一兄弟,以及萨达姆总统的堂兄弟马吉德。卡迈勒兄弟被杀的前一天,萨达姆的两个女儿已宣布同他们离婚。西方舆论认为这是萨达姆政权“有预谋的犯罪行为”,是对卡迈勒兄弟“叛变而执行的死刑”。  相似文献   

20.
海湾战争后,联合国对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始终是影响美伊关系及世界局势的重要因素。今年11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伊武器核查问题的第1441号决议,13日伊正式宣布将无条件接受该决议。有关专家认为,这次武器核查将很可能再度成为美军事打击伊拉克的“导火索”。 一、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在美国推动下启动。1990年8月,伊拉克悍然入侵科威特。1991年1月17日,美率多国部队对伊发动了“解放科威特”的战争。战后,为彻底削弱伊拉克这只“海湾虎”的实力,推动联合国安理会于同年4月3日通过对伊制裁的第687号决议。决议要求伊必须向联合国申报其拥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即核、生、化武器和射程超过150公里的弹道导弹,以及生产这类武器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