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华 《理论月刊》2003,(9):134-135
传统的高校德育重视"规范伦理",忽视"德性伦理";重视显性德育课程,忽视隐性德育课程;重视德育知识的传授,忽视德育的"内化"与"外化".究其原因在于忽视对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培养.高校德育应该转变观念,明确目标,注重实践环节,加强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王丹丹  邵妍  曹万鹏 《传承》2011,(18):42-43,87
和谐社会视野下,构建高校德育体系离不开一定的原则及机制。高校德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三贴近"的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及德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健全运用德育工作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3.
德育方法的转换与途径新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强 《求索》2007,(2):120-121
高校德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处于弱势地位,高校德育面临着困境。本文认为,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应该在方法上实现外在灌输向主体内化的转换,在途径上坚持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利用体育教学进行德育教育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延伟 《青年论坛》2003,(2):106-107
德育教育始终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德育教育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学校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社会、家庭的各种显性与隐性的、良好的和不良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优势,利用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企业的重视。企业文化是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的统一体,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重视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坚持两者的相互匹配。企业的显性文化直观上表现为企业组织的一系列规章制度。通过组织的制度化运作,使企业员工对恰当的、基本的、有意义的行为形成共同的理解,在客观上做到  相似文献   

6.
鲁炜 《政策瞭望》2008,(7):50-50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通常说的硬实力是指经济总量、基础设施、国防建设等显性实力,软实力是指文化、教育、科技等隐性实力。经济软实力是影响经济发展或与经济发展相关联的软实力,主要包括十大要素:  相似文献   

7.
道德是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首要挑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整体道德水平下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根源在于道德信仰的缺失。要解决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高校需要提升道德认知水平,培育道德情感;创新德育模式,融合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建立道德档案,完善道德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韩菊芳 《群众》2010,(10):72-72
<正>隐性腐败是相对于显性腐败而言的一种腐败现象,与赤裸裸的权钱交易的显性腐败,隐性腐败不易察觉、难于监督、难以查处,由于其特有的隐蔽性,容易成为党风廉政建设的盲区。最近,中央纪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随着腐败行为的日益隐蔽化,目前反腐败工作已经不再限于对赤裸裸的权钱交易的查处,中国反腐工作进入了查处隐性腐败的深水区。  相似文献   

9.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除集会、广播、墙报、文体活动、心理健康咨询等显性校园文化建设外,还需注意发挥一些隐性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使显性因素与隐性因素统一起来,形成多种教育力量的整合。因此,我们要注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搭筑隐性教育的平台,以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个人能否坚持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其实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他的学习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俗话说,良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一生。从表现方式上我们可以把习惯分为显性习惯与隐性习惯。像早起刷牙,先做完事再玩耍等是显性习惯。思维方式的习惯、自我反思的习惯、信息处理的习惯等是隐性习惯。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时,多是在学生的显性习惯上下功夫,却很少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隐  相似文献   

11.
戴仁荣 《前沿》2012,(21):66-68
文化决定法治,高校腐败治理措施需要从法治文化的高度来探寻路径.防治高校腐败不仅需要从完善制度建设、监督体系和民主参与等显性法治文化的角度入手,更需要隐性法治文化的培育,进而确立高校师生对法治的信仰.通过显性法治文化和隐性法治文化两方面有机融合,使高校腐败被彻底消除.  相似文献   

12.
隐性德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相比,美国高校隐性德育起步早,应用广,效果明显,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做法.本文借鉴美国加州大学开展隐性德育的经验,归纳隐性德育的基本特征,并对改进我国高校德育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隐性课程概念的提出“学生在学校中学到了什么(Whatislearnedinschools)”大凡关心学校教育的人都会想到这个问题,正是这个问题促使我们重新反思传统的课程观和教学论,并把我们的研究视野引向隐性课程领域。早在20世纪30年代,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就触及到了“隐性课程”问题。他指出,学生学习的不只是显性课程,还学到了与显性课程“不同的东西”,这就是他所谓的“伴随学习(collaterallearning)”。他指出:或许所有教育学上的最大谬误是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一个人在他学习的时候只学到某种特定的东西,至于形成持久的态度、好恶的间接学习…  相似文献   

14.
时尚文化以其娱乐、新潮、自由吸引着大学生.通过对大学生时尚文化新动态的调研以及正负影响的分析,提出高校德育融入时尚文化的新命题,进而挖掘多种隐性德育载体,发挥隐性德育功能,引导大学生鉴别、选择时尚文化,规避负面影响,让高校时尚文化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知识的形态可分为两类: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可以形成文字进行传播,他人听到、看到这些文字就可以理解、明白的知识,如数学知识。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用文字必须经过自己的实践才能形成,这类知识在人们的知识构成中所占比例很大。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中国国家培训网  相似文献   

16.
王兆珍 《青年论坛》2005,(2):106-107
德育潜在课程的开发 ,旨在整合、设计诸多教育因素 ,强调与显性课程的“兼容”与“渗透” ,利用“显性”和“潜在”两种德育资源 ,提高德育实效。德育潜在课程主要存在于学校课程、学校制度、校园文化之大领域 ,因此开发德育潜在课程的策略是 :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人格力量 ,挖掘显性课程中潜在课程的作用 ,开展深入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 ,加强学校制度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建立社会治安评估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治安评估体系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做到如实受案、规范立案。从公安实践需要来讲,社会治安评估体系应以显性指标为主体,通过隐性指标的印证、关联指标的纠偏、能动指标的牵引和资源指标的支撑,做到尽可能客观、科学地反映社会治安状况。  相似文献   

18.
以辅导员为主体德育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存在着简单模糊静止的倾向,反映新时期特点的德育内容未能纳入评价体系,使得德育评价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出现脱节。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与辅导员自身、学校德育工作规划和机构设置、学生的情况以及德育评价模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知就是认识,行就是实践。德育的知行统一,指教育者通过德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使受教育者达到在内心世界对德育有一定程度的自觉认知和接受,并在实践中能达到不断身体力行之目的。实现知行统一是德育工作的内在要求,努力使学生做到道德知行统一,是德育的根本目标。在德育实践活动中,作为德育工作者经常遇到学生的德育实践与德育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不能为却偏偏为之,我们称这种情况为学生的"知行不一"。  相似文献   

20.
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治安评估体系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做到如实受案、规范立案.从公安实践需要来讲,社会治安评估体系应以显性指标为主体,通过隐性指标的印证、关联指标的纠偏、能动指标的牵引和资源指标的支撑,做到尽可能客观、科学地反映某一地区的社会治安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