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晋林 《传承》2013,(9):30-31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农业生产建设中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符合边区畜牧生产发展实际的政策和措施,有力推动了边区的农业建设和各项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祝金水 《政策》2009,(10):16-18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业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调整思路,推动农业发展,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期间,玉龙县农业生产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中心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方针政策和支农惠农政策,调结构,兴科技,促增收,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  相似文献   

4.
“九五”时期,我省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绝大部分农民生活实现了温饱有余的历史跨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克服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各项改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长期短缺的农产品供给实现了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生产结构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逐步调整和优化;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九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九五”期间云南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5.
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朱利发展农业,一个重要问题在于增加投入。农业投入从广义上讲,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用于农业的各项投资,国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放的农业贷款,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及外商投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生产经营投入和劳...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问题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自8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农业出现了粮棉生产连续几年徘徊的局面,农业问题严重困扰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何在?重温邓小平关于我国农业发展道路的思想,对于加快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且自确立以农业为基础的田润第一,任何时候都必须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实践看,邓小平不仅在每个时期都高度重视农业问题,而且还一直强调要把解决农业和农村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他指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解决农村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晋林 《传承》2013,(7):38-39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奖励开垦荒地的政策,使边区的农田面积和粮食产量迅速增加,成为边区政府在农业建设上的成功实践,促进了边区经济建设以及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代广西》2009,(4):5-5
自治区党委、政府2月4日召开“全区10万工作队员深入农村宣讲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掀起春季农业生产高潮”电视会议,安排部署全区10万工作队员深入宣讲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掀起春季农业生产高潮活动,组织广大干部和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政策宣传和春季农业生产服务工作,为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开好头、起好步,确保今年我区“三农”工作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9.
1996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分行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发展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总体部署,大力弘扬“团结进取、务实创新”的办行精神,一手抓改革,一手抓业务,顺利完成机构增设工作,各项业务平稳运行并取得显著成效.截止1996年底,全省农业发展银行各项贷款余额达434.5亿元,在全国29家省级分行中居第一位,全年新增贷款103亿元,在全国29家省级分行中居第二位,在我省各家专业银行中居第一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分行有力地支持了全省农副产品收购和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项工作,对于增强我省农业发展后劲,促进贫困地区农…  相似文献   

10.
夏阿国 《今日浙江》2008,(20):16-17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决定,提出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目标任务。浙江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先行区,各项建设走在前列,相比较而言,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相对滞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按照中央“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纲要(草案)》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强调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叉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2.
董福科 《辽宁人大》2006,(11):13-13
地方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积极推进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首先,要针对新农村经济建设的重大事项,积极开展各项专题调研以及代表视察等活动,了解本地区农业发展的各种优势和特色,了解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存的问题和不足,了解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困难和愿望,了解中央各种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立足于科学发展的理念,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等会议,从宏观上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通过各种审议,  相似文献   

13.
陆川县农村信用联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十七大”精神和全国农信社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增效为中心,秉承帮助农民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发展农村经济的服务宗旨;立足农村,面向农业,解放思想,审时度势,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促进了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在全区农信社每季的业绩评比中,利润指标及综合业务排名都名列前茅,存款增长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4.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当前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强化农村经营管理。一、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是重要环节。我们党历来重视农村经营管理。农村经营管理是与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的事业,是党在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中充分发挥作用。新时期对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有一个再认识、再提高的问题。当前在部分干部中对经营管…  相似文献   

15.
《时事报告》2005,(6):19-20
政策背景:2004和2005年的一号文件中一再强调,要坚持统筹城乡发慌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会昌县人大常委会围绕支持和保护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7.
刘克美 《湖湘论坛》2001,14(4):22-23
土地是农业资源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实行有效的土地制度,切实保护和利用好土地资源,使其尽可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基本前提,也是实现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农村土地制度的现状分析   农村土地制度是规范人们在农村土地 (耕地、牧草地、林地、水域等 )问题上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指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各项权能的设置与划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农业社会主义改…  相似文献   

18.
《政策》2008,(2):1-1
农业事关经济发展大局,农业稳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深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深化对湖北农业优势的认识,深化农业对农民保收增收作用的认识,切实增强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全国各地都把农业现代化作为农业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战略束骤在加紧实施。然而.无论从排论上讲.还是在实践中操作,很多人对于什么是农业现代化,怎样实施农业现代化等等问题都还存在着一些争议和疑虑。江苏省自1987年就被国务院确定为农业现代化试验区,他们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对我们认识和实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一、农业现代化的特点江苏省通过农业现代化的试点试验,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村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八五”以来,其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6%…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提出了九十年代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是今后相当长时期里指导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作为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组成部分的统一战线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认真做好农村各项统战工作,促使广大农民早日奔上小康之路。九十年代统战工作如何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