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近20年来,从1979年国内某些传媒宣传儿童的“耳朵认字”、“意念致动”起,科学与伪科学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在这一斗争中,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著名社会学家邓伟志功不可没。敢于捅“马蜂窝”1979年3月,《四川日报》介绍四川大足一名五年级学生唐雨能“耳朵认字”的事情以后,几十家报刊竞相渲染,耳朵能“认”字的“特异人”争先恐后地从北京、广东、安徽、河北等地冒出来。70年代,邓伟志曾潜心研究过科学史,由他主笔的《人类的继往开来》一书,曾受到当时中国科学院负责人胡耀邦同志的赞赏。对于儿童“耳…  相似文献   

2.
杨妹的故事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以前,但这则发黄的旧闻在今天的我们看起来却并不陌生。耳朵认字、意念移物等等人体特异功能几年前闹得沸沸扬扬,令我们记忆犹新;而国内一家发行量极大的妇女杂志也曾刊出过一篇报道江西一女尼“辟谷”的长文。所谓“辟谷”,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便是“不吃五谷,方土道家当做修炼成仙的方法”。文章把这个尼姑写得活灵活现,还配发了照片,可谓言之凿凿,不由你不信。  相似文献   

3.
<正> 二十年前,当某些人和传媒大肆宣扬所谓“耳朵认字”、“意念搬物”等“特异功能”、并且组织什么“人体特异功能研究会”时,我曾从近代思想史的角度作过一番考察与研究,结果发现,那些“特异功能”理论的鼓吹者其实不过是“新瓶装旧酒”,是在科学外衣包装下推销中国传统的“天人感应”之类土迷信和外国的“唯灵论”、“催眠术”之类的洋迷信,这些土洋结合的迷信邪说曾在本世纪初在“灵学会”、“盛德坛”之类迷信组织的推波助澜下一度泛滥,而受到了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新青年》及其先行者陈独秀、鲁迅等人的严厉批判。于是,我陆续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文章,阐  相似文献   

4.
直面枪口     
肖海员 《人民公安》2010,(14):24-26
接受采访时,方新龙说:"枪口就在我脑袋正前方不足半米远,我当时的第一想法就是,要控制住他,控制住枪!"亲眼目睹全过程并亲耳听到枪声的方新龙爱人张燕说:"枪口指着他头的那一刻,我全身猛地一紧,发抖,但我心里只有一个强烈的念头:他能抓住他,一定不会有事的!"  相似文献   

5.
作者来信     
<正>《人民公安》编辑部:您好!2014年第六期《人民公安》杂志刊登了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公安局吾库萨克派出所的一则小故事,故事的题目是《一碗手抓饭悠悠警民情》。由于喀什距离首都远,这份杂志寄到喀什时已经是4月10日了,当时我在出差,疏附县公安局政工室一位宣传民警给我打来电话,他说:"你的稿子上《人民公安》了,图片上还有我呢!"忙完手头事务,赶紧找来当期杂志,我一眼就在杂志目录和第37页上看到了图文报道,当时的心情十分激动,因为这是我做公安宣传工作这么多年来,头一次在《人民公安》杂志上这么大块头的稿件。  相似文献   

6.
2003年岁末,我们到燕崖乡双泉村看望一个基层农业战线上的老代表——刘宝吉,当问他先后任县、市人大代表20多年来最得意的一件事是什么的时候,他笑笑说:我最得意的就是为老少爷们算了三笔账,都成功了。我们听得一头雾水。他却说:听我慢慢道来。他算的第一笔账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他说,我叫它"发展账"。1983年春天,我到烟台去参观学习,看见烟台的果农都赚了大钱,当时就有了在我们村发展红富士苹果的想法。回来后我就召集村两委班子开会,研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事。哪知道,村里的老村长第一个就不同意,站出来反对。我现在仍记得老村长当时说的话:宝吉啊,你可得想好了,一旦不行,老少爷们跟着你吃饭去,行吗?面对老村长和乡亲们一双双充满厚望和怀疑的眼睛,我给老村  相似文献   

7.
彭匈 《当代广西》2006,(10):61-61
俄罗斯年开幕的时候,我想起了普希金。俄罗斯的孩子3岁起开始识字,除了爸爸妈妈以外,他们从书本上认识的第一个人就是普希金。你问他家里有什么人,他会回答“爸爸、妈妈、我,还有普希金”。我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那首《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便使我如醉如痴。上高中的时候,我看到了列宁格勒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叶甫盖尼·奥涅金》。说实在的,当时我还不能完全看懂这部经典影片。对影片所展示的宏大而深刻的俄罗斯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几乎不能领略,但有一个情节却让我的心灵久久震撼:塔吉雅娜热烈地深爱着奥涅金,当纯洁美丽的少女向他倾吐爱情的时…  相似文献   

8.
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迈克尔·多布斯当时正在斯里兰卡威利加玛海湾附近度假,忽然间他感到海水上升起来,没等他反应过来,海水就以惊人的速度瞬间淹没了小岛边上的岩石、海岸公路和周围海滩。侥幸活下来的他事后说:“我眼前看到的一切好像是只有《圣经》中才会发生的大洪水现象,这是一个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可怕自然现象。我当时真希望有一艘诺亚方舟会出现在我眼前,将我救上船。”  相似文献   

9.
听说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年近花甲的哲学教授在上他的最后一节课。在课快完时拿出了一个大玻璃瓶,又先后拿出两个布袋,一个装着核桃,另一个装着莲子。然后他对大家说:"我今天给你们做一个实验。我还是在年轻时看到这个实验的。至今仍然常常想起,并常用以激励自己,我希望你们每个人也能一辈子记住这个实验。"在座的同学当时都很奇怪,哲学课还做实验吗?就用那些核桃和莲子?  相似文献   

10.
<正>1958年10月《光明日报》上登出《本报五种专刊停刊启事》,宣布《哲学》、《史学》、《文学遗产》、《文字改革》、《民族生活》自11月起停刊。当时毛泽东正在郑州开会,他看到这个启事,就说:"《光明日报》的副刊和《哲学》、《文学遗产》等,应继续办下去,不要停刊。"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20,(14)
正罗彩琴是台湾画家,也是全国台联的老朋友。去年,我看到过一篇报道,上面说罗彩琴从2005年首度在新疆办展开始,致力于两岸文化交流。我要对此提出更正,早在2002年4月,罗彩琴就已经在做这件事了。那一年的4月16日至21日,罗彩琴与台湾画家曾缦云在北京徐悲鸿纪念馆举办了画展。当时的主办单位是台湾中国文化统一促进会,承办单位是北京文之杰文化中心。作为主办单位策划的"古典与现代人物系列展"的组成部分,那次展览台湾画家曾缦云的参展作品是水墨人物,而罗彩琴则是抽象油画。当时,《台声》杂志的美编、画家朱  相似文献   

12.
抉择     
今天是《人民公安》杂志创刊50周年的大喜日子。对这份刊物,我是情有独钟的。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说准确些,是1986年的7月份,我从陕南的紫阳乘火车欲到安康铁路分局人事科,看我调分局宣传部或调铁路运输法院的事儿“落实”得怎么样了。谁知就在那天的车上,我遇到一位四川的老公安,约50多岁,两鬓已经斑白。仅几句话的搭讪,我们就似乎很熟了。当我看到他将自己刚刚浏览了的那本《人民公安》杂志放进提包里,我便跟他讲,能否让我翻阅一下?他犹豫了一下说,你能否给我看一下你的工作证件。我说可以,便从上衣口袋掏给…  相似文献   

13.
【"没有什么反动学术权威"】1972年,我总算从大学毕业了,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工作,再去耀邦叔叔家时,就常讲一些科学方面和科学院里的事情。耀邦叔叔对科学非常关注,他常问去他家的年轻人,近来有什么新发明、新发现,他很愿意听。他说:我现在虽没工作,但我不能跟时代脱节。中国在科技上落后人家,这些年差距更大。他对文盲下了新定义:"不懂科技,就是文盲。"年轻人爱说"小道消息",他有时就引导大家不说这些,而说科技方面的事。  相似文献   

14.
<正>"他很为群众着想,我们都很信任他,遇到难办的事,我第一个就会想到他。他被评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我认为‘人民满意’几个字他当得起。"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那兰村村民黄叔说。"和他共事差不多两年了,我看到他对每一位群众都很亲和,无论谁到所里来,他都会先请他们坐下,再奉上一杯暖暖的茶慢慢聊……"钦北区司法局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黄珍说。还没见到黄英勇,记者就听到了关于他的诸多赞誉。"我刚刚送走了两拨来咨询的群众。要是往常,9点钟我已经下到村里开始工作了。"在小董司  相似文献   

15.
我们家以前很穷,我父亲读书读到小学毕业,毕业以后就开始参加革命。1937年"七七事变"的时候,他就开始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做了很多工作。1944年,他在当时的诸北边区当边区区长。后来担任《时事简讯》的社长。我  相似文献   

16.
<正>《庄子哲学及其演变》最初作为《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的第一册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于1988年。20多年后,首先想到的是要感谢李泽厚先生。1983年笔者的文章《〈庄子〉内篇早于外杂篇之新证》在《文史》辑刊第十八辑发表,李泽厚看到了,就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编辑黄德志女士说:"有一个年轻人,我认为他是年轻人,写了一篇关于庄子的文章,很好。你们应该找他写一本书,十几万字,我写序,你们出。"当黄德志知道我正在写博士论文后,就建议我将博士论文交给他们出,由此又引出了后来的博士论文文库。这里特别令人感念的是,当时李泽厚先生全然不知道我是谁。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7,(29)
<正>这不是我第一次翻开《瓦尔登湖》。早在一年前我已试图啃掉这本"经典之作",当时纯粹是为着提升所谓"格调"而读书,心浮气躁,根本读不下去。时隔一年,看到推荐书目上《瓦尔登湖》四个字,我犹豫再三,决定重新来过。《瓦尔登湖》本身就带着浓浓的哲学气息,我确实难以字字句句彻底解读。但整体来看,这就是梭罗事无巨细地记载他在一个湖边盖房子的流水账,只不过他一边盖着房子,一边思考人生。因此,在翻开第一章的时候,我就知道不能以我以往读书的  相似文献   

18.
本 文将叙述1977年以来小平同志的一些讲话对我本人和我们的科研工作带来的重大影响。一、打倒“四人帮” ,小平同志复出后不久 ,于1977年8月8日召集了高校和科学院的部分专家进行座谈 ,当时北大物理系沈克琦教授参加了这次会议 ,回来后在北大从事激光照排的研究室作了详细的传达。 (小平同志在这次会上的讲话后来于1983年作为《邓小平文选》的内容正式出版。 )我印象最深的是四件事情。1 .小平同志说他全身器官都好 ,也即元件都好 ,只是耳朵有点背 ,所以今天带来一个耳朵 ,即由他女儿在耳边复述大家的发言。2 .小平同志说 ,他恢复工作后自…  相似文献   

19.
冯玉祥将军1942年出版了回忆录《我的生活》。在书中,冯将军曾提到受过他一次“极错误对待”的邓小平。事情发生在1927年“四·一二”后,邓演达到冯部驻地与冯谈“要事”,冯举行活动欢迎邓演达之际。冯在《我的生活》中是这样写的:“此时我们总司令部中人员都在庙中另一边聚会。有位青年在那里演讲,对我刚才野外讲话的意思大发议论,有几句话刺进我的耳朵,他说:‘我们是一致要求倒蒋。可是有一个人现在庇护他。在今天,庇护他的就是军阀,就是反动……’,我慢慢走到那边去,看见那位青年朋友大约十八九岁,也是政治部中职员。他还继续讲他的………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你好!我是一名保安员,非常喜欢看《中国保安》杂志,因为它讲的都是我们保安员自己的事情,我能从中学到许多知识,在此祝杂志越办越好!此次写信,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希望咨询台能够给予解答。我有一个同事,他的性格一直比较随便,尤其是喜欢乱动别人的东西。有一次,我的CD机放在床上,把电源线锁在了柜子里,钥匙扔在床上,我就出门办事去了。过一会儿回来后,我发现那个同事用钥匙把我的柜子打开了,取出电源线正在放我的CD机,我当时非常气愤,说了他几句,他竟还说我小气。结果我们两个人闹得不欢而散。编辑老师,我想问一下:他这样做对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