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承》2006,(Z1)
1919年,中国人迎来了两位陌生人:德先生和赛先生,他们给未来中国带来的影响极其深远,最先为国人介绍这两位先生的是陈独秀。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既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新青年》明确宣告:“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德先生和赛先生就是Democracy和Science,即民主与科学,这也正是新文化运动提出的两大基本口号。围绕着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召…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是爱国运动,也是反帝反封建运动,但五四运动的精神实质还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与科学.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缺的就是民主与科学.现在五四运动快90年了,我认为我们当今缺的仍然是民主与科学.  相似文献   

3.
"科学文化"的问题,自近代"科学"被引入中国以来,就一直是中国学术界最为关心的主题之一。20世纪初,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国民带来了"德先生"与"赛先生"。其时,整个社会经历着翻天覆地的思想变革,科学与民主一起,被人们赋予了救亡图  相似文献   

4.
<正>"五四"要什么?稍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五四"要的是民主、科学啊!"五四"要什么?稍有点幽默感的人都会记得住,"五四"要的是"德先生"、"赛先生"啊!在人类进步的道路上,民主与科学携手并肩,横扫一切专制与愚昧,给人们带来知  相似文献   

5.
再论“德先生”、“赛先生”和“妈女士”──长治久安论、配套改革论、协调发展论王东(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哲学博士)“德先生”指的是民主政治,“赛先生”指的是科学文化,而“妈女士”则指的是市场经济(取英义词“市场”market第一个音节的汉语谐音)。在中...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民族生存的危亡时刻,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先后提出"自强求富""君主立宪""建立民国"的口号与主张,基本都归于失败,直到以江浙文化区域知识精英为主体的知识分子发起以"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为口号的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才得以成功。江浙区域文化群体为何能提出"德先生""赛先生"的口号,与他们所处的江浙地域的历史文化渊源、蕴含浓厚的启蒙文化传统的延续是密不可分的。江浙地区自然环境优越,长期处于经济文化中心,与西方文化接触较早,多理性态度和实证精神;对儒家礼教传统持有怀疑精神和反叛精神;近代江浙知识分子多赴欧美、日本留学,对西方的民主启蒙与科学研究有更直接深刻的认识,善于用民主科学的知识开启民智,推进社会思想解放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先贤们在提出反封、反帝的同时,开出了科学、民主的药方,从西方请进了赛先生、德先生.中国社会上很快就掀起了一股传播科学的高潮,国人对西方科学吸纳和接受的心情无疑是真诚而迫切的,随之而来的急功近利、囫囵吞枣的现象自然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8.
<正>我一直认为德先生和赛先生应该是一体的,所以今天来开这个会,很有意义。从德先生和赛先生提出来,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了,有思想的知识分子老前辈大部分都不在了,我想了想,大概还只有周有光老先生还健在,他今年108岁。他经历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直到现在,一直没有停顿思考社会进步问题。他的文章言简意赅,思路非常清楚。所以,社会科学应该有社普,让普通人看得懂。我以前与龚育之说过,我们科学普及做得很好,但社会科学的普及做得不如自然科学好,而这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是  相似文献   

9.
民主,五四时期称之为"德先生",与"赛先生"(科学)是近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两大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在持之不懈地追求民主并为之奋斗的同时,根据时代的变化和需要,自觉研究并改进民主的内容和形式,并在选举民主的基础上,发展出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这一新的行之有效的民主形式,经过历史的检验,直到今天仍是富有生机和  相似文献   

10.
说到五四新文学传统,我们有必要把五四以前的初期新文化运动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本身区别开来。五四以前的初期新文化运动,早在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后改名《新青年》)杂志时就肇始了。它的基本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06,(4):4-4
1919年,中国人迎来了两位陌生人:德先生和赛先生,他们给未来中国带来的影响极其深远,最先为国人介绍这两位先生的是陈独秀。  相似文献   

12.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80年前我们前一辈人大声疾呼欢迎的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一直到今天仍离我们很远。从五四运动到现在,我们80年来不住地原地踏步”。这篇文章又特别是这段话引起了某些人的愤怒,于是在某刊(不想帮它做广告,故以某代之)登出了一篇声讨文章责问道:“我们还在原地踏步吗?”上纲上线,妙不可言。前几天两位老友来访,谈到这篇妙文,三人不禁哈哈大笑:何止原地踏步?仅就赛先生而言。今天看到12月20日的《科学时报》,其中有一则《当代中国十大伪科学代表作是哪些》,披露了相关的答案。这十本书,除了吹捧女巫张…  相似文献   

13.
勿忘"德"、"赛"二先生岳阳春如火如荼的"五四"爱国民主运动,涌现出一批进步知识分子,他们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鼓吹"德先生"和"赛先生"(德:Democraly,赛:Science即民主与科学),认为"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相似文献   

14.
斗转星移,世事沧桑,彪炳史 册的“五四”,屈指算来已八十多年了。回望八十年前,我们既为前人奋勇“赶潮”,振臂呼唤“德先生”、“赛先生”的睿智与热忱感动,仍然深深地感动;同时,也为我们至今仍然需要这种“呼唤”甚至“启蒙”的现实像然而惊。现实让我们不能不警醒:时至21世纪之初的今日中国,“德”、“赛”二先生真的“落户”、“生根”了吗? 单说这科学(扩而大之曰科学技术)。 现实真的不容我们太过乐现。 科学是什么?我们最需要的“赛先生”应是何种面貌?我一直在认真思索。思索的结果,我把它分为“科魂”与“科知”…  相似文献   

15.
德先生与赛先生的结交陈立有一位鼎鼎有名的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异想天开地为迪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续貂,把鲁滨逊改成为一个科学家。他在孤岛上百无聊赖,竟在他的那只木船上,找到一些仪器和材料,便利用这些仪器在岛上开始实验去解决他原来就想过许久的一个科学难题。...  相似文献   

16.
祝愿《民主与科学》新年更上一层楼骆正《民主与科学》杂志是我一直关注的刊物。这个刊物的刊名就具有感召力,“德先生”、“赛先生”,既使读者对她寄予期望,又意味着她的使命任重而道远。显然,要办好这个刊物并不容易。1997年是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为中国迎来了两位先生: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1919年,陈独秀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中发出豪言壮语:“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  相似文献   

18.
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重大事件,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四运动高扬"民主""科学"的旗帜,激励着几代青年人追逐着青春理想,五四精神得到继承与弘扬。百年来,"德先生"和"赛先生"在曲折中不断前行,展现出随时代共进步的亮丽轨迹。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五四运动相关研究的梳理,可以展现五四运动在当代中国所呈现出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我国从西方请来了“德先生”和“赛先生”。是为了医治封建思想和愚昧的。五四运动已经载入史册。转眼八十一年。今天我们再来请教这两位先生,不提旧话,估计他们会有哪些新的要说?赛先生:“那时你们叫我赛先生,其实我代表着两个人。一是自然科学,一是技术科学,都姓赛。两者关系密切,但本质上很不相同。自然科学旨在认识自然,他不以任何实际功利为目的。技术科学旨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他追求的正是实际功利。自然科学的研究目标是发现自然现象,掌握自然规律,探索的是自然界固有的奥秘。自然科学的研究贵在洞察力。技术科学的研究目…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首次在中国提出了“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的口号,一大批但人志上奔赴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又把这些科技知识带回祖国,一面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研究,一面传播科学知识,培养人才。总的来说,在1949年之前的旧中国,科学事业虽然不是乏善可陈,但所取得的成就是十分有限的。令人欣慰的是,以留学生为主的现代科技队伍已经基本形成,其中很多人显露出杰出的科学才华,掌握了世界最新科技成果和研究方法,或者已经做出了世界一流的科学发现或发明创造。裴文中于1929年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