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无神论与有神论的对立与斗争是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中始终存在、从未消失的重大社会历史现象之一。可以预料,随着历史进程的加速、社会财富分化的加剧、科技进步负面效应的逐渐明朗化,这一矛盾还将长期存在下去,并将对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从理论上明确无神论与有神论的根本对立及其现实影响仍然是我们将要长期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一、无神论与有神论的根本对立无神论作为一种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觉否定上帝与鬼神存在、不承认物质世界之外有超自然力量存在的人为理论体系。无神论是人们自发的无神观念的的抽…  相似文献   

2.
"解放思想"这个词人们耳熟能详,但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才能解放思想等问题仍有厘清的必要——首先应弄清楚的就是:什么是思想?《现代汉语词典》对"思想"的解释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原来思想是一种"结果"。由  相似文献   

3.
对于“官话”《现代汉语词典》有两种解释:一是对普通话的旧称,二是指官腔。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官话”,主要是针对后者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官话”也正在被人为地翻新着花样,并不断有所“创新”。一些“官话”,不仅越说越圆滑,而且还有了幽默和调侃的成分。当然,这些“幽默”是黑色的,让人听后有一种苦涩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正>这是个"大师"频出的时代。当然,这"大师"是打引号的。最近又有"大师"被媒体和打假勇士揪住了尾巴,都被曝出住着豪华别墅,干着诸多见不得光的勾当。其中一位独占高楼顶层,盖豪宅建假山,耗时六载,高山流水,绿树成荫,风光无限,端的一山大王行状;另一位王姓"大师"一看大事不妙脚底抹油溜香港避风去了。现在回头查验"大师"们的家底,发现这些人学历都不高,别说大学,好多人初中都没毕业。究竟谁给封的"大师""教授"称号?是不是应该查查这些封号的出处?不为别的,俺也想申请一个,好歹咱"十年制"高中毕业,比那些人更有资本当这个"大师"。空有大师之名,却切切实实行着"大师"身份之  相似文献   

5.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无神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这两种文化现象之间,除了存在对立和冲突之外,还有统一和协调的一面。从文化的视角看,无神论与宗教都是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文明成果,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包含着丰富的科学和人文内容。无神论与宗教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表达了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并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宗教与无神论可以求同存异,结为盟友。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正确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深入开展宗教与无神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迷离状态     
迷离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精神状态。它有别于迷瞪有别有于迷糊,也不同于迷茫和迷惑。词典上说,人在迷离的时候,看东西模模糊糊,分辨不清楚,如睡眼迷离,恍惚迷离。这解释大致不错,只是稍嫌狭隘了一些。从实际生活中看,迷离不仅仅是纯粹的生理性反映。看东西分辨不清,不见得是因为刚刚睡醒,也不见得是因为视力不够1.5,而往往是社会的或心理的因素在起作用,是自身的素质在起作用。就我的观察,有这样几种人与迷离状态缘分不浅。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求神拜佛、修炼功法、看风水等企求改命运的愚昧活动盛行,各路欺世盗名的"大师"应运而生。人们缺乏科学素养,迷信超自然神力的存在,是他们得以孳生的土壤。"大师"一个一个的出了这么多,根子就在文化。说具体点儿,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个"气",是问题的核心。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中国古代,有人把"气"作为独立存在的物质,甚至把"气"作为世界的起点、基础。因此"气"属于唯物主义的认识,但是中国古代所说的气,包容了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东西,有  相似文献   

8.
祁建 《传承》2009,(5):58-60
偶像,是我们曾经有过的,后来又失落的那些榜样。偶像,是过去的雷锋、张海迪,也是现在的周杰伦、王菲,偶像伴随着一代代人的成长。回顾中国社会半个世纪以来偶像的变迁,我们能够看到其中所折射的时代文化的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9.
<正>"现在两岸很多人关心政治,我觉得最大的问题不在政治,多年来分隔造成的信仰和价值观差异才是关键,这些问题处理不好,政治上恐怕很难统和到一起……"——龚鹏程北京大学中文系开设的《中国文化》一课深受青年学子的青睐,每次上课,教室总是挤得满满当当。很多人都期待这位号称天下"第一才子"的台湾国学大师龚鹏程那妙趣横生的"中国文化之旅"。  相似文献   

10.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于“社会”,马克思揭示了其本质,认为社会是全部生产关系的总和。《现代汉语词典》(1998年版)解释了社会的两种含义:一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即社会形态”。二是“泛指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相互联系起来的人群”。这里都是将社会界定为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1.
时间咏叹调     
一不管你信仰什么,崇拜什么,诸如:金钱、名位、美女、偶像、明星、皇上、圣贤、救世主……这些似乎永恒的东西,在有一尊主宰者面前,一个个都成了过眼云烟。那么,这位宇宙和人类的主宰者是何方神圣呢?是时间。这是一匹在宇宙间展翅翱翔绝不驯服的天马,人类只能尊重它,才有可能驾  相似文献   

12.
群众文摘     
《群众》1996,(6)
伪科学十题伪科学的历史比科学更久。人类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要对宇宙作出解释。在古代它导致了神话的产生。这些神话是人类关于自然的最早解释。伪科学曾经促进了科学的发展。观天为天文学,炼丹为化学,永动机使人发现能量守恒定律。近代科学诞生之后,伪科学以另一种方式活动。伪科学一般不直截了当地攻击科学,而是以科学的面目出现。伪科学有其社会基础。人们相信伪科学,主要是由于对科学的陌生。缺乏对自然现象的认识,缺乏科学的基本常识,轻信超越科学可知性的说教。用想象力代替科学,常常使人走入伪科学的误区。  相似文献   

13.
吴丕 《人民论坛》2012,(22):26-27
各种"主义"、"思想"、"理论"、"观点"满天飞,各种专著、论文、报告堆成山,但是实际上这些东西绝大多数都是一钱不值的垃圾"思想泡沫"是影响中国出现大思想家的一种社会病症  相似文献   

14.
孙立平 《乡音》2012,(3):40-41
转型陷阱可能引发社会问题现在人们谈论比较多的一个词语叫"中等收入陷阱",大家都会有一个感觉,好像这两年的情况跟原来有点不太一样,有人说整个中国社会的气质在变化,有人说改革已经死亡,总而言之有各种各样的说法。那么这种说法的背景是什么?现在人们提供了一个基本解释叫做"中等收入陷阱",这是世界银行在2007年提出的概念,指...  相似文献   

15.
无神论,指的是一种和有神论相对立的、强调以人为本,否定神的存在,论证神灵虚妄性的理论。这种思想不可能突然产生出来,它必须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就人类认识史看,人类是从无神走向有神最后走向无神的。人类之初是自发的无神论。由于众多的原因,宗教神学的光环才逐步笼罩住人们的思维。但随着人类感官的发展及逐步完善,随着人类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的发展及积累的经验日益丰富,有神论中一些明显的薄弱环节又会孕育出无  相似文献   

16.
<正>"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文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国学大师季羡林随着我国向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迈进,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滋养涵育,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两手"都要硬。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一种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哲学理论,具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本性等和谐统一的多重意蕴。"天人合一"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提高整体国民素质、推动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等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国古人认为,天地人构成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17.
自由和科学     
我知道,要对基本价值的判断进行争论,是一件没有希望的事。比如,如果有人赞成把人类从地球上消灭掉作为一个目标,人们就不能从纯理性的立场来驳倒这种观点。但是如果有某些目标和价值是大家一致同意的,人们就能够合理地来议论达到这些目的的手段。现在,让我们来指出两个目标,凡是读到这篇东西的人大概都会完全同意的。  相似文献   

18.
代刃 《重庆行政》2008,(4):63-65
权力在词源上对应的拉丁语或英语词汇大致上有两种取向,一种认为是拉丁语中的"Potere",原意为"能够",或具有作某事的能力,后派生出英文"Power"。另一种认为"权力"一词出于拉丁语"Autorias",一是指意识和法令,二是指权威,由此派生出"Authority"这个英语单词。在汉语中"权"原指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后引申为动词,衡量、揣度之意。现在把权力引申为"一个人依据自身的需要影响乃至支配他人的一种力量"。无论是《现代汉语词典》还是《社会学词典》都将权力  相似文献   

19.
对于如何推进社会工作的发展,人们往往用一种理想引领现实的思维方式。尽管这是一种摆脱了政府包办的思维方式,但未能有效契合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内在逻辑。本文提出并阐释了社会管理创新进程中的"体用逻辑",并以此逻辑解释了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出场路径、社会工作的本土性转化以及社会工作发展的节奏与阶段。文章最后指出,"体用逻辑"是社会工作重大发展时期的显性逻辑,是社会工作常规发展时期的隐性逻辑。随着我国社会管理创新进程的不断深入,代表党和国家的"体用逻辑"占据场内的解释空间将会减少,而代表"社会"的"需求逻辑"将获得更大的解释空间。  相似文献   

20.
正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视觉文化时代中国人记住并且能够背诵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中的很多话,但有一句话,我们却没有在意,也在很长时间里面不能理解它。马克思说:在人类的现代社会里,"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这是一个深刻的预言,是一个被人类正在进入的社会与时代所不断证实的预言。我们在离开马克思一百多年的现代世界里,越来越深地、不可回头地,或者说,一头栽进了一个"一切坚固的东西都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