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1 毫秒
1.
在新财税体制下加快山区县域经济发展黄友杰1994年,我国全面开始实施新的财税体制。当我们看到这项重大的改革措施对国家和地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在近期内这项改革对地方,特别是对山区县域经济的正常运行,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影响。我们应采...  相似文献   

2.
《党建》2006,(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深化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要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企业、财税、金融等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十一五”财税体制改革的工作重点1.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一是进一步转变财政职能,调整财政支出范围。要进一步明确财政职能的合理范围,强化财政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方面的支出职责,结合财政职能实现方式的创新实现财政职能调整。实施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的财税制度,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央保留一定投资权,地方…  相似文献   

3.
适应新的财税体制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姜树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十四届三中全会为标志,进入了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攻坚阶段,而新的财税体制的实施,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大举措。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是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新财税体制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有效地履行政府职能可以纠正市场失灵,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财政是地方政府履行政府职能的经济基础。当前,我国地方财政还存在一些与市场经济体制及国际惯例不尽适应的问题,制约了地方政府正常地履行其职能。这需要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来解决。  相似文献   

5.
十四年来财政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国家财力不断增强。但是,现行财税体制、财力状况和宏观调控的作用还很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分析问题、统一认识、明确方向、抓住时机,加快推进财税改革,积极调整财政政策,建立新型的财政体制和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地方财税体制研究》一书,是江西财经大学校长史忠良教授主持的江西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该书分“理论与现实的考察”和“改革与未来的思考”上下两篇,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深入研究了地方财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还是经济低迷阶段,中国的财政收支一直处于困难境地,如何找到一条走出财政困境的通道?答案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搞公共财政。构建公共财政框架是对财税改革的进一步完善,也是一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陈启富 《学习月刊》2014,(20):23-24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对于财税工作的政治定位、财税职能的作用定位、财税改革的任务定位都是前所未有的,同时这也对加快地方财源建设做大收入蛋糕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面对荆门市掇刀区财源建设的现状,要克服就税收论财政的传统思维模式,不断创新理念,探索全方位多渠道财源建设的新路。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4,(7)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这一论断把财政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财政职能从"经济管理"向"国家治理"转变,稳固、平衡、强大的财政已成为强国富民的基石和保障。构建现代财税制度,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  相似文献   

10.
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如果将这场改革比喻成一场马拉松,按照“2016年基本完成改革重点工作和任务,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时间表,那么财税体制改革正处于半程配速的关键期. 值此关键期,2017年财税改革有啥大动作?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7年财税体制改革定了调:落实推动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快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总体方案,抓紧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方案.为了完成年度任务,财税改革该往哪儿使劲?有哪些难点和痛点?针对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关部门和专家做了解答.  相似文献   

11.
回顾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中央集权型"统收统支"体制--行政分权型"财政包干"体制--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经济分权型"分税制"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三个大的阶段,而每次改革的核心问题则是如何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财权的关系,在李先念改革财政体制思想中多有涉及.笔者谨以时间为序,对李先念的这一思想进行一定的梳理论证,并结合现时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大新农村建设财政投入力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永臻 《求实》2006,(11):82-84
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农投入不断下降,“三农”方面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难以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主要原因是现行财税体制仍然没有理顺,财政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渠道存在体制性梗阻。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财税体制,合理划分各级地方的事权和财权,实行等级分税制;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树立公共财政理念,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近期可选择的政策是逐步降低涉农项目配套资金比例;改善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体制,整合分散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唯实》1994,(10)
财税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财税领域的改革主要是沿着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分灶吃饭”,实行地方财政包干体制,扩大地方的权限;二是“减税让利”,实行承包责任制等,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关系,给经营者增添活力.这两个方面的改革,积极有力地推进了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进程,应予肯定.但同时却也伴随出现了两个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来,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体制改革与建设成效显著,取得了"两改一建"的重大进展,初步确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财政分配体制(收入划分)和公共财政基本框架(支出管理),形成了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制度基础.从当前情况看,政府财力与事权、收入划分、转移支付制度、财税体系等仍然影响一般预算收入比重增加,成为完善财政体制的体制性障碍.为此,我们必须协调配置政府财力与事权,减少财政管理体制层级;调整规范政府间收入划分,努力增加地方可用财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地方财力保障基础;创新税收征管体制,健全财税运行体系;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摆脱基层收支困境.  相似文献   

15.
李中平 《学习月刊》2013,(18):36-3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当前要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明确提出了财政事业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奋斗目标。作为财政部门来讲.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创新思路.科学理财.是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需要.也是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健康较快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6.
财税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的重点,一是把现行地方财政包干制改为在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基础上的分税制,建立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二是按照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和合理分权的原则,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 一、加强分税制改革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一)唯有较强的国家实力才能推动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以来,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狠抓财税工作,使我国的税制改革取得很大成绩,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但各级财政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县乡财政问题尤为突出,一些地方的县乡财政已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给财政增加了新的负担。有些地方在经济建设中没有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为追求经济发展高速度,盲目上项目,在没有保证吃饭的情况下,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基本建设中去。二是财政供养人员的快速增长,加大了财政的困难。不少地方财政收入增量基本上都被“人…  相似文献   

18.
按隶属关系划分所得税不合理○徐健我国财政体制在经过多次重大改革后,分税制作为一种新的财政管理体制已从1994年下半年起在全国普遍实施。从目前来看,分税制的实施,增强了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促进了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关系的合理规范,但分税制在实践中也暴露出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农投入不断下降,"三农"方面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难以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主要原因是现行财税体制仍然没有理顺,财政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渠道存在体制性梗阻.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合理划分各级地方的事权和财权,实行等级分税制;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树立公共财政理念,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近期可选择的政策是逐步降低涉农项目配套资金比例;改善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体制,整合分散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改革后的财政税收体制经过一年的运行,预期目标已基本实现。但是,财政体制改革涉及到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作为利益分配调整的承担者——地方财政,在新旧体制交接的过程中,不仅还存在保留性旧体制的弊病,而且产生出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对地方财政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