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哈贝马斯创建社会批判理论的过程 ,就是他探索批判理论“规范性”的过程。在确定以“交往行动理论和话语伦理学”为理论核心的过程中 ,哈贝马斯对于启蒙的思考经历了断裂、残缺和重建三个阶段 ,其中关于“启蒙与现代性”之间关系的思想 ,为他的社会批判理论奠定了基础 ,并最终使他偏离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批判维度。  相似文献   

2.
吴楠 《大连干部学刊》2021,37(10):20-25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资本批判和现代化强国建设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基于科学的实践观开创了社会发展理论的新范式,奠定了现代化强国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运动,马克思解蔽了笼罩在资本主义现代化强国身上物的外衣,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强国不可调和的矛盾,并强调国家必然被"自由人联合体"所取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实践.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中叶以来,特别是巴黎"五月风暴"之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系列不同于传统工人运动的新型社会运动,具体包括生态运动、学生运动、新女权运动、种族民权运动、同性恋运动、反战和平运动等利益诉求各异的群众抗议运动。随着新社会运动日益成为西方社会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也使其成为西方学界广为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主要研究内容涉及三个维度:一是将新社会运动视为运动实践事件本身展开研究;二是将新社会运动作为一种理论范式,分析西方新社会运动的产生、发展和未来趋势;三是对新社会运动的研究方法加以探索,找寻研究新社会运动的规律和方式。国内也有学者开始不同程度地关注新社会运动这个学术领域,但总地来说,对新社会运动的研究仍处于起步和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4.
杨阳 《前沿》2012,(16):55-56
市民社会理论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马克思在批判与继承黑格尔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市民社会理论,这在市民社会理论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学和社会建设思想,其中的“经济关系”“政治国家”“人类解放”等论断为当前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理想范式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之所以发展滞后,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理论的缺失。社会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具体人文社会科学衔接的中介,历史唯物主义需要通过社会理论,才能从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中汲取营养精华,从而进行创新发展。从方法论、具体内涵,以及思想史和实践意义的层面来看,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与古典社会理论具有同构性。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与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支持来自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具有独特的社会理论意义,其方法论核心是社会历史结构分析。因此,当代历史唯物主义创新的突破点在于,要以社会结构“解剖”为逻辑中轴,建构出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末,世界劳工运动呈现出新镜像,不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释放出与新社会运动接合的某种信号,且这种政治景观仍在持续发展。而新社会运动正是从劳工运动的母体中孕育出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进而演化为一种新型的社会运动形态。新社会运动所关心的问题、所关注的领域在本质上与传统劳工运动的政策目标是相通的,只不过两者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方式上有所区别,新社会运动善于聚焦某个具体的领域或议题,而劳工运动关注的是总体性目标的宏大叙事。二者的交集是在本质上都主张解决受资本主义所异化的问题和领域,只是在问题的深度、广度、层次等方面各有侧重。劳工运动能否扭转运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正视并处理好与新社会运动的关系。未来社会主义运动必须正视新社会运动所揭示出的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矛盾和新冲突,找寻二者接合的契机,从而不断开辟社会主义的未来,使新社会运动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发展为社会主义变革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7.
规范基础是社会批判理论的中心问题。批判理论的规范基础,从理论逻辑而言,既是批判现实的标准,又是面向未来的乌托邦展望,是先验的,又是立于经验的。哈贝马斯认为从马克思直到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学者都未能在这两个维度之间保持一种平衡,从而也未能为社会批判奠定稳固的批判基础。  相似文献   

8.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合法化危机──评哈贝马斯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陈振明[编者按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政治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的而又未被人们深入研究的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对苏联模式的批判以及对西...  相似文献   

9.
“社会正义”无疑是马克思哲学当代性讨论中不容忽视的重大理论问题。清理并剖析相关研究成果,对于回应西方政治哲学思潮的执战并开展批判性对话,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学界关于这一问题存有若干争论。马克思“社会正义”理论在应对重大现实课题中彰显了其“批判”与“规范”的双重向度。  相似文献   

10.
全湘燕 《求索》2008,(8):100-102
前哈贝马斯的社会批判理论面临的困境主要在于,它的理性概念具有意识哲学的特征,无法对其进行明确的语言分析;它的真理概念具有黑格尔主义的特征,具有远离生活世界的抽象性;它不重视资本主义民主法治国的道德一实践领域的话语性特征。哈贝马斯引入了语言哲学的分析方法,使社会批判理论的范式挪移到了话语分析的基石上,把语言哲学和社会批判理论创造性地糅合起来,既使语言哲学具有了可贵的社会批判品质和道义感,也使社会批判理论获得了语言哲学强大的分析工具并走出了意识哲学的胡同。  相似文献   

11.
西方新社会运动的蓬勃兴起与发展,不仅是当代西方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变动的产物,而且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与冲突的新表现形式。该运动虽不是由生产关系和经济利益直接引发的,但却导致了对社会阶级、政治矛盾和文化经验界限的重新划分。作为一种多元社会的认同感政治,其表现为原有的现代化价值与正在兴起的后现代价值之间的冲突,是人们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寻找自我认同的结果。新社会运动虽然还面临着各种问题,但是其对现有体制、政策和权威构成了挑战,并且对政府公共政策和全球化治理机制来说,它是一种潜在的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不同于自由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自由主义从有产者的利益出发,以历史倒错和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来论证市民社会是个利益和谐的自然社会,试图通过政治解放来解放市民社会。马克思从三个方面对自由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进行了批判:以市民社会的现实矛盾和问题消解自由主义的市民社会理想,实现对自由主义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批判;以唯物史观取代自然法实现对自由主义市民社会理论的方法论批判;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解析自由主义市民社会理论产生的现实和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社会哲学思想包含两个维度:作为科学方法论的唯物史观维度和立足现实并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批判维度。马克思社会哲学革命的实质在于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分析和批判社会现实问题。从社会哲学维度界定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从而实现马克思社会哲学思想研究的范式转换,是马克思思想走向当代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作为21世纪西方社会新社会运动的两种面孔,“占领”运动与反全球化运动在运动爆发的深层原因、内在构成机制以及影响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尽管如此,与反全球化运动相比,占领运动在运动爆发的宏观经济背景、运动的具体目标、运动的暴力性质以及新媒体的应用等方面又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因此,未来西方新社会运动将以一种“美丽的抗议”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5.
张宗峰 《前沿》2014,(21):18-23
自20世纪中叶以来,特别是巴黎“五月风暴”之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系列不同于传统工人运动的新型社会运动,其最主要或相对成熟的具体形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生态运动、新女权运动、种族民权运动、反经济帝国主义运动、反战和平运动、反全球化运动等。这些新社会运动的兴起绝非偶然现象,其背后必然隐藏着深刻的思想理论渊源,其中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为新社会运动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理论构成了唯物史观的前提和基石.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批判具有"破中有立"、"以破求立"的理论特征,"破"即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否定,"立"即对共产主义理想和唯物史观的建构与阐发,这两方面的重要内容是随着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社会-政治批判和政治经济学解剖的深入进行而得以展开的.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对现代社会理论的发展、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值得深入理解与开掘.  相似文献   

17.
西方社会运动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开始盛行,关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术界对于社会运动的研究主要分为美国实证主义路线和欧洲历史哲学传统路线。研究范式也多有不同,存在着两种主要的理论研究传统:一是"政治过程"理论传统,该理论从资源动员理论中发展而来;二是"新社会运动"理论传统。而且伴随着西方市民社会的发展成熟,社会运动的制度化也开始形成;随着传播媒体的发展,社会运动的全球化也日渐凸现;与此同时,社会运动也朝着非抗争化之路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涛  王桂云 《前沿》2012,(20):40-42
通过对经济自由主义市民社会概念和政治自由主义市民社会概念的批判,对葛兰西和帕森斯市民社会理论的分析,柯亨和阿拉托在汲取哈贝马斯后期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三分或四分的市民社会理论模型,这一市民社会理论注重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和对民主制度的维护,从而实现了对市民社会理论的重建.  相似文献   

19.
毛艳明 《求索》2012,(10):86-88
以马克思主义与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思维范式、政治资本逻辑思维范式及权力话语思维范式差异性视角比较,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批判范式产生于现实实践,并在实践中发展,是到抽象的形而上学的背后,去探讨和揭示形而上学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存在的社会历史根源的一种思维范式,而且要实现对这种社会历史根源的消除与批判;后马克思主义阐述的政治价值主导性和独立性思维范式理论,拓展了当代理论和实践视野,对创新和发展现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集体行为"到"社会运动"之间,有一种过渡性的社会抗争行式,那就是"新社会运动",其运动议题广泛、多元;组织方式非正式、松散灵活;高度依赖现代大众媒介;往往以价值观和问题为基础进行广泛动员。在当代西方"新社会运动"中,青年常常是运动的发起人、推动者和参与主力。在我国,"新社会运动"的主要目标,仍是寻求在现有制度框架内解决具体问题。为此,应正确评估"新社会运动"对我国青年政治参与的影响,积极拓展青年诉求表达的合理渠道,提升制度的容纳能力,引导当代青年的社会参与,实施积极的青年政策,解决青年现实问题,正确化解矛盾和减少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