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经济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不能重复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路子,必须走高效、生态、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科技创新成为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引进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措施,建设完善的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贵州民族区域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差距仍然较大。缩小贵州区域内外发展差距,应注重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协调发展。应创新区域发展的体制、机制,在综合规划的基础上,采取科技引导,重点突破;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协调联动、公众参与的方式,努力构建民族区域经济利益共同体。加快贵州省可持续发展建设步伐,促进环境更加和谐优美,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3.
江西“九五”以来科技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五"以来,我省围绕"科教兴赣"和工业化战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发展动力;推动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产业;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促进科技向生产力转化.在科技政策施行中,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初见成效,中小企业向科技型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同时,也存在科技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大和总量较小、科技人才严重缺失、科技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政策创新力度不够大等问题.当前,应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略,着眼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完善投融资政策、科技人才政策、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政策和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政策.  相似文献   

4.
着力抓好“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方式、调结构已刻不容缓,是全省工作的当务之急。着眼山东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当前“转方式、调结构”应着力抓好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是:加快推进需求结构调整,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形成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的科技和人才支撑体系;加快推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拓展发展空间;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5.
政府打造集聚创新要素资源的全链条"创新服务共享平台支撑体系",营造创新生态是打造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和关键。济南区位地缘优势决定省市共同打造"创新共同体"为"上策"。协同共建是改变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格局和进程的顶层战略,属于区位地缘创新战略。建议将济南科创中心建设提升为省级战略,建立完善省市区(县)三级联动协同共建机制,举全省之人力、财力、物力和智力,以济南为中枢平台和核心引擎,统筹整合打造联网全省的"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共同体",使全省的创新资源充分流动和共享共用,有效解决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资源瓶颈问题,形成共建共赢大格局。  相似文献   

6.
区域性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各地以信息化方式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新途径,在平台建设中表现出典型的块状经济特征及平台相互融合、多种模式并存、注重增值服务、垂直深耕发展等特点。目前存在法规不完善、规划不统一、组织机构不健全、平台功能未充分发挥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的组织管理体系、社会服务体系和支撑体系的建设,大力推进平台的广泛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7.
创新型城市是指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对其它区域具有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本文以泰州为例,通过对其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应在优化创新环境、加强技术创新、完善人才机制等方面加强培育和建设。  相似文献   

8.
民营科技企业成长与区域发展环境紧密相关,其成长环境,就是其与环境相互适应、交流、融合的过程。就合肥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状况而言,区域环境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加快民营科技企业成长需要优化外部环境,重在建立健全创新服务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9.
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作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陕西省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在整合现有科技资源的基础上,采用企业主导、项目驱动的平台运作方式,同时结合省内不同产业发展情况,探求建设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的具体模式,并以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运营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为主要抓手。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支持和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推动济南技术创新的重要环节,是着眼于济南经济健康发展的长远之策。通过对济南中小企业的现状分析发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着外部、内部的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创新融资方式、优化中小企业发展软环境、完善"六大支撑平台"建设,营造济南市中小企业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经济是以知识为导向的经济,知识经济的特点是用知识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自然资源,用知识开发高技术企业,用富有资源来替代稀缺资源,并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由于我国生态承载能力的有限性和传统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已经对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形成巨大冲击,为此,抛弃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培育发展知识型循环经济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我们应立足科技创新,以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健全支撑科技创新投资体系,加速绿色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而达到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昆明市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来抓,加大政策、科技扶持力度,强化政府服务,扩大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自主权,创新管理方法与模式,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是新世纪新阶段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及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不断加大,其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分析和总结了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国际经验,并结合实际,研究和探讨了辽宁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14.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指由某一地区的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地方政府构成的创新体系。它既有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对应的结构与功能,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与特色。它承担着把高新技术内化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自变量、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现代化,从而保证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政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区域创新环境建设是政府调控科技资源、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加强区域创新环境建设对增强河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从区域创新环境的三个层次入手,分析河南省目前的区域创新环境状况,挖掘并发现河南省区域创新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为河南改善区域创新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和国家综合实力的迅速提升,文化“走出去”成为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现实课题.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既承载着历史与时代的使命,又面临着探索话语体系、完善传播方式、丰富传播路径的任务.深化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助推文化“走出去”,需要大学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与人才优势,借鉴国际文化传播的经验.其中,外语院校应发挥语言文化在跨文化沟通、国际人文交流等方面的优势,与兄弟院校和其他机构协同创新,共同开展文化交流平台建设和国际区域问题研究,为提升国家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既是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引领提供高品质体育产品的重要途径.河南省体育产业加速发展,体育市场日益完善,体育产品需求巨大,但是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机制不完善、品牌建设乏力等问题.需要从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推动平台载体建设、深化产业融合、培育龙头企业等方面努力,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体育产品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厦门正面临着一系列战略性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厦门完成这些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而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尤其是科技自主创新,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核心动力所在。本文针对厦门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着眼于提高厦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探讨了如何建立一套良好的科技创新机制,完善创新的配套环境,形成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从而推进厦门新型工业化建设,加快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江苏区域科技创新系统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区域科技创新系统建设,是江苏省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进一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举措。它关系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与管理创新等方面,涉及到改革与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知识产权保护、科技产业化、人力资源开发等诸多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0.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充分依靠科技生态化。科学技术生态化,是指深刻反思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全面权衡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影响,从而使科学技术符合人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推动科学技术生态化,应以实现科学技术观念的生态化转变为先导,把加强科技创新工作作为中心环节,为构筑完善的社会控制体系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