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是农业大省,三中全会之后,农业改革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粮食生产迅猛发展。1984年粮食大丰收,1985年全省出现第一次“卖粮难”。但至1988年则又出现过“买粮难”,1989年又出现了持续时间长难度大的第二次“卖粮难”。买难与卖难的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卖难“是带有一定普遍性的热点问题,也是备受各级关注的难点问题。“卖难“现象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结构失调。结构性矛盾必须靠有序的调整来解决。结合轧山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做法。谈点看法。第一,解决“卖难“,优化品种、提高质量是根本农产品“卖难“,意味着农产品全面进入买方市场,农业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决  相似文献   

3.
农产品价格素有“百价之基”之称,农产品价格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入、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的安定,它历来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引入关注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农产品收购价格的连年下滑,尤其是农产品“卖难”问题,对农产品的生产和农民收入产生了直接影响。因此,如何保持农产品收购价格总水平的相对稳定,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这既是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需要,也是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张毅军 《桂海论丛》2001,17(3):38-40
大力调整农业结构 ,需要从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困难等问题着手 ,立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长远 ,着眼于国民经济全局 ,不断拓宽农民增产增收水平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短缺经济的环境里,农民们种什么,城里人吃什么;如今,城里人想吃什么,农民们生产什么。这个转变既给农民们带来了致富机遇,也带来了过去不曾有过的困难。农民们必须盯紧城里人餐桌种地,这已是当前农业增收的关键问题。从不绝于耳的卖难之声说起近些年来,各地卖难之声不绝于耳,蔬菜卖难,水果价跌,粮食难销,辛辛苦苦的农民增产不能增收。面对着一堆堆滞销溃烂的丰收果实,他们发出了伤心绝望的哭  相似文献   

6.
卢峰 《群众》2000,(3):28-29
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们大丰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副产品供求矛盾突出,大多数产品出现了“卖难”;农业科技日新月异,应用推广的任务非常艰巨;农业已全面走向市场,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农业已从过  相似文献   

7.
奉新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小县 ,优质米、毛竹、猕猴桃是我县三大农业优势 ,我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猕猴桃基地县、全国毛竹林基地县。随着农产品持续卖难的出现 ,昔日的农业优势逐渐弱化 ,农民增收步伐缓慢。面对发展困境 ,县委、政府提出了坚持“四化”(即用优质化改造传统农业、用产业化推进特色产业、用市场化引进订单农业、用无公害化发展生态农业 ) ,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的思路 ,在推进传统农业逐步向效益农业、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上作了一些尝试和努力。一、用优质化改造传统产业  农产品卖难的实…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首先是农产品已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平衡,农业发展由资源约束变为资源与需求双重约束。其次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要求农牧业生产必须与国际、国内大市场接轨,尽快建立优质农产品规模生产基地。由于长期以来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不合理,加工流通滞后,导致农产品卖难,价格持续下跌,农民增收困难,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业结构调整是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整,不仅要解决好当前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和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更要解决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贫困山区,农业基础条件差,结构调整起步晚,调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产  相似文献   

10.
唐正鸿 《创造》2004,(9):17-18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分析 纵观我省各地的实践,影响、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农业产业规模较小.规模经营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受"大而全、小而全"思想的影响,农业产业规模较小,卖难、买难、科技推广难的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1.
梁胜利 《中国人大》2014,(18):54-54
农业稳定发展难度加大、农产品卖难是我们多年来反复面对的问题。特别是今年发生大面积旱灾,有一些地方出现了非常怪的现象,尽管一方面大旱不下雨,另一方面周边就有大江大河,但是水到不了农田。为什么到不了?因为我们的农田基本设施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差得很远。另一方面,除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问题外,科技成果运用的能力非常低也是一个主要制约因素。再有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其实是单户农民面对大市场的变化,他的能力不匹配,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的服务体系的组织,造成了卖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相似文献   

12.
《协商论坛》2009,(1):35-35
随着我省农业迅速发展,近年来由于普通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不畅、价格偏低,不少农产品卖不动造成积压烂市,如卖粮难、卖瓜难、卖果难等现象时有发生,而农产品市场价格下跌,出现了增产不增收、丰收不增收的状况,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通过调查了解,李蕊委员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农产品的品种、数量、品质不能适应多样化、优质化的市场需求,以及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13.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是当前农业发展的中心任务我国农业现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其主要特征是 :农业连年丰收 ,粮食及农产品供给充裕 ,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农产品短缺问题 ,已得到了解决。但另一方面 ,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缓慢等 ,正成为农业和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便迫切地摆上了日程。抓好这个调整 ,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重大紧迫问题 ,也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 ,从农业由传统向现代发展的趋势来看 ,只有通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 ,才…  相似文献   

14.
《今日海南》2011,(8):2-3
温家宝总理2009年4月考察海南时指出,要加快发展热带特色农业、现代设施农业和旅游休闲农业,创农业品牌,开辟农民增收渠道。海南作为我国北方反季节蔬菜水果的重要供应基地,全国的“菜篮子”子”、“果盘子”,由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传统流通方式与现代化农业迅速发展矛盾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生产和消费的顺畅对接,形成了海南“卖难”与北方“买难”现象。  相似文献   

15.
农业现代化就是要以最新的科学技术武装农业,从根本上讲是技术的发展问题。然而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流通。从我们当前中国农村的经济情况看,农产品的卖难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流通对生产的制约,已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矛盾。因此,我们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应特别重视流通的作用。其中粮食流通尤为重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推动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研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中,如何进一步理顺粮食流通,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调整粮食种植结构,把重点放到提高粮食质量和效益上来…  相似文献   

16.
冯惟珠 《群众》2000,(3):22-23
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转换的过程。农业结构调整是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趋势的迫切要求。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农产品供给已由计划体制下的全面长期短缺向区域性和结构性过剩转变,农产品进入买方市场,出现“买难卖难”现象。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首先是解决农业发展进入  相似文献   

17.
从卖粮难到收粮难引起的思考特约撰稿人陈宗松四年前,闽北地区的省政协委员参加了地区视察活动。在视察过程中各地反映,由于党的政策好,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粮食连年丰收,农民争卖爱国粮,使得粮食部门仓库爆满,许多地方出现了农户卖粮难的现象。为此,委员们在视察...  相似文献   

18.
农业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由于影响农业结构的诸因素不断发生变化,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都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优化结构。鉴于目前农产品价跌卖难的品种范围较宽,结构调整应更多地着眼于推进农业结构深度调整。推进农业结构深度调整应抓住以下四个着力点。 1.切实抓好品质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调整不单纯是量的关系。既然量的关系已基本没有多大回旋余地,从质的提高上寻求新的发展,则成为首要的必然的选择。一是扩大名优农产品的市场份额。优质与品牌是相互依  相似文献   

19.
谭鑫 《创造》2002,(4):33-34
位于乌蒙山中的彝良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其山区、民族、贫困和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具有典型性,从某种程度上看,可以说是云南全省的缩影。本文拟图以解剖麻雀的方式从彝良农业面对入世的挑战分析入手,考察云南农业入世面临的问题。加入WTO后,彝良农业面临的挑战从总体上看,对彝良农村经济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彝良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技术含量低、成本高、效益差;农民负担重,收入增速减缓,同时农产品的结构性,区域性,季节性过剩,卖难的问题突出。农村市场启而不动,扩大内需乏力,农…  相似文献   

20.
粮食是江西农业的主产品,又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从宜春地区的情况看,1991年农民来自粮食的收入占其家庭经营总收入的41%,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近年来粮食优势并未发挥出优势效应,正下面临着严重困扰,农民卖粮难,国家存粮准、销粮也难。粮食出现这种困难形势,有流通不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