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省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省份之一,自然灾害形势严峻。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局部地区自然灾害强度大、损失重、影响突出。山东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减灾救灾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满足受灾群众多方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灾害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灾害风险不断加剧,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卫星遥感作为大范围、全天候、动态监测灾害时空变化的高技术手段,在灾害管理中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减灾》2013,(17):44-47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加剧,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形势更加严峻复杂。行业背景  相似文献   

4.
徐富海 《中国减灾》2011,(13):25-27
提高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居民避险逃生技能,是世界各国应对自然灾害的一个重要措施和方法。在这方面,我国有"曲突徒薪"的典故,日本有"稻丛之火"的故事,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又有英国小女孩蒂莉挽救海滩上100多人生命的事例……这都说明了解防灾减灾知识的重要性。那么,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灾  相似文献   

5.
子荷 《中国减灾》2012,(9X):63-63
<正>自然灾害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威胁人类的生存。为共同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唤起人们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联合国于1987年12月11日确定20世纪90年代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DNDR)"(以下简称"国际减灾十年")。所谓"减轻自然灾害",是指减轻由潜在的自然灾害可能造成对社会及环境影响的程度,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公众的社会和经济结构在灾害中受到的破坏得以减轻到最低程度。"国际减灾十年"是由原美国科学院院长弗兰克·普  相似文献   

6.
周长生 《中国减灾》2013,(5X):26-27
<正>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每年因灾带来的种种创伤与阵痛,足以让我们对自然灾害"刮目相看"。抛开导致灾害发生的客观因素不说,单因人类自身原因诱发的灾害已屡见不鲜,而防灾意识淡薄和侥幸心理居上是重要原因。由于经验主义导致大众对自然灾害常常进行错误判断,人们总是按照传统的思维定式去思考问题,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警示却并没有在人们的心中打下坚实的烙印。笔者认为,加强防灾减灾要将儿童作为重点,增加防备意识,加大宣传引导,强化应急演练,是抓好防灾减灾工作的根本所在。防灾减灾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于学龄前的娃娃来说,从小对其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和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全球频发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自然灾害成为各国面一临的共同挑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进入“十二五”以来,我国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加剧,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8.
马宗晋是一个用心灵解读大地纹路的地质学者,也是一个用责任把握大地脉搏的减灾专家。他潜心地质研究40余载,创立了节理构造定性分析、渐进式地震预报模式和全球三大构造系统;他提出了"灾度"概念,统一了多种灾情强度的评估标准;他将以往灾害科学的单纯自然变异取向,引伸至社会承灾能力及其灾情风险评估的综合减灾科学道路;他组织完成了《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总论和分论,统编了七大类灾害统一体例的灾害年表,为推动我国综  相似文献   

9.
金磊 《北京观察》2010,(1):40-43
<正>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编制"十二五"规划,必须思考未来中国安全发展之径。据世界第二大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公布的数据,2008年是自然灾害最具毁灭性的一年,全球死亡人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加剧,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形势更加严峻复杂。  相似文献   

11.
俞远汉 《中国减灾》2012,(5X):56-56
<正>今年是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成立十周年,10年前党中央、国务院把"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改为"国家减灾委",并成立"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指定民政部牵头承担自然灾害生活救助的具体职能和发挥协调作用。随后多个地方各级政府也成立了减灾委和办公机构,逐步构筑起了开启中国特色防灾减灾事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2.
童星  陶鹏 《中国减灾》2011,(15):38-40
自以"一案三制"为基础的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后,对于自然灾害的管理也被纳入了我国应急管理的体系。以应急管理的方式来治理自然灾害,其长处是加强了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信息的报送和沟通渠道更加顺畅,灾后的救援和处置也更为有力。  相似文献   

13.
正农业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毋庸置疑,但农业又是自然灾害风险很高的产业。因为自然灾害的原因,每年农业生产都会遭受巨大损失,农业生态坏境也受到破坏。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给农业生产和农业减灾研究都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其他领域的灾害相比,农业灾害具  相似文献   

14.
<正>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显著增加,重特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灾害风险不断增加,减灾救灾任务艰巨、工作繁重。面对日益严峻的灾害形势,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把防灾减灾作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  相似文献   

15.
苑迪 《中国减灾》2012,(11):37-39
山东省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省份之一,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多年来,在全省各级民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山东减灾救灾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近日,记者就近年来山东省减灾救灾工作的发展和今后工作规划等问题采访了山东省民政厅副厅长杨丽丽。记者: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多发,请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是自然灾害高发频发的国家,尤其是近几年来重特大自然灾害接连发生,严重气象、地震以及地质灾害和森林火灾等灾害多发频发,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表明了我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工作的决心。近日,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主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科院院士秦大河。  相似文献   

17.
关于蝗虫灾害减灾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康乐  陈永林 《中国减灾》1992,2(1):50-52
蝗虫灾害是种国际性的自然生物灾害。除南极洲外,世界各大洲均有蝗灾的发生。全世界常年发生蝗灾的面积达4680万平方公里,全球1/8的人口经常受到蝗灾的袭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记载中,从周末春秋到1950年的2600多年中,蝗灾就发生过800多次,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一、蝗虫灾害的特点和规律蝗灾做为一种自然生物灾害与其它自然灾害有类似之处,即灾害的形成、发生和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性是可以通过人类的科学研究逐步认识,达到监测、预测和预  相似文献   

18.
2013年6月18日晚,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碧峰峡镇七老村叫花子沟发生一起泥石流灾害,泥石流一次性冲量近1万方,导致该村不少村民房屋和乡村公路受损,但未造成一人伤亡。这不幸中的万幸与雅安的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密不可分。近年来,全球频发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自然灾害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资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减灾》2004,(4):46-46
亚洲防灾中心专家艾勒思·李果和克里斯蒂·艾可表示,亚洲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多的地区,该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占全球发生的自然灾害总数的42.6%。专家们表示,每年自然灾害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甚至导致社会发展过程倒退。因此,各国政府需发展“减灾文化”。1992-2001年十年间亚洲地区每年平均有4.6万人在自然灾害中丧生,1.8亿人遭灾,分别占全球受灾死亡人数的75%和受灾人口的90%。亚洲防灾中心的专家指出,迅速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使得亚洲城市更易遭受灾害影响。由于亚洲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防御自然灾害更趋复杂。许多城市人口生活在…  相似文献   

20.
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致灾趋向增多,突变规律变化,气象防灾减灾的发展日益凸显。近日,本刊记者就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气动力和数值预报专家李泽椿。记者: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给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带来了哪些挑战?李泽椿: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种类最多、损失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据近年的统计,中国受自然灾害影响,所造成的损失已经占全球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1/4。而其中约70%是由异常天气气候引起的。在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