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抢劫罪的对象、标准及转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抢劫罪不仅是司法实践中常见、多发的犯罪之一,而且也是在适用中存在较多争议的一种犯罪,因此,对抢劫罪适用中尚存分歧的一些问题予以探讨,意义重大。笔者重点探讨抢劫罪的对象、既遂与未遂标准、转化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抢劫罪死刑司法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抢劫罪死刑适用数量在我国死刑适用中占很大比例,在限制死刑的刑事司法政策指导下,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抢劫罪的构成特征,在刑事司法中对抢劫罪死刑适用的司法控制问题进行探讨,应当以主要客体堤否受到侵害及其侵害程度为基本标准来确定是否适用死刑,合理利用刑事和解在抢劫罪死刑适用中的控制作用,在共同犯罪中按照"一命抵一命"的基本原则确定判处死刑的人数,并倡导以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和程序用尽原则等来考量抢劫罪的死刑适用.这样才能实现对抢劫罪司法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转化型抢劫罪是抢劫罪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刑法理论上也称事后抢劫罪,与普通抢劫罪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可以说转化型抢劫罪是对普通抢劫罪的扩展性适用。明确转化型抢劫罪的立法目的、把握其适用条件,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于转化型抢劫罪的复杂性,理论和实践中对其认定和适用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基于此,探讨司法实践中适用转化型抢劫罪需要注意的问题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抢劫罪是司法实务中的常见、多发罪,理论研究是比较透彻的,但同时也可以说是争议比较多的,有必要在理论上进一步厘定。当前有关抢劫罪的"暴力"手段行为的理解上,仍然存在重大的争议,而这样的问题,直接涉及到对抢劫罪的司法适用,以此为目的,本文就抢劫罪"暴力"理解的几个重要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理论界对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的界定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现有法律并未对此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导致了司法适用上的困难。本文尝试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相关的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各家学说,提出个人见解,以期对完善抢劫罪理论和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抢劫罪是司法实践中一个常见的罪名,但由于刑法自身的概括性和司法实践的多样性,使得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的见解,有些问题甚至众说纷纭。本文从抢劫罪的定义、对象、既未遂标准等方面对抢劫罪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张健 《法制与社会》2011,(16):68+76-68,76
转化型抢劫罪是指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证据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按抢劫罪定罪,但如何适用《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规定的抢劫罪,刑法理论界与司法实务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二、抢劫罪及其认定 抢劫罪是司法实践中一种较为常见的财产犯罪。随着刑法的修订和抢劫行为方式的多样化,抢劫罪在司法认定中的疑难问题日益增多,尤其是在入户抢劫等抢劫罪的加重处罚形态以及转化型抢劫罪的认定中存在较大的争议。限于篇幅,在此,我们着重探讨转化型抢劫罪问题,并通过一则案例加以展开。 [案例]  相似文献   

10.
转化抢劫罪是抢劫罪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刑法理论上也称事后抢劫罪,一般认为这是指行为人在非法夺取财物时没有当场使用暴力、胁迫等手段,之后出于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湮灭罪证等特定目的而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而构成的犯罪。因为普通抢劫罪要求行为人当场使用暴力等手段来夺取财物,所以转化抢劫罪与普通抢劫罪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可以说转化抢劫罪是对普通抢劫罪的扩展性适用。因此,正确把握转化抢劫罪的立法意图、适用条件和适用中的特殊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以求对转化抢劫罪的适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论抢劫罪情节加重犯的认定与刑法限制解释方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1997年修订的《刑法》第263条明确规定了抢劫罪的8种加重处罚情节,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准确理解、掌握抢劫罪情节加重犯的立法旨趣及认定方法,迄今存在不同认识,并已明显影响到同类案件的量刑平衡。为此,本文拟从刑法适用的一般思路与刑法解释方法层面,对抢劫罪情节加重犯认定中的若干争议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刘瑞平 《法制与社会》2010,(11):273-274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使他人不能抗拒,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抢劫罪是既侵犯公私财产权,又侵犯人身权利,危害人身安全的严重刑事犯罪,而且在生活中是高发型犯罪,历来是我国刑法打击的重点。在司法实践中,抢劫罪也是一种比较复杂,在某些问题上争议颇多的犯罪。本文主要研究关于抢劫罪的一些特:殊的对象问题,例如抢劫不动产、无体物、违禁品等能否构成抢劫罪,分析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关于抢劫罪的容易产生争议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转化型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形态——从法律拟制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拟制作为法律上的一种决断性虚构,立法规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司法实践中某些似是而非的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它的存在有其内在的根据.刑法第269条转化型抢劫罪存有未遂形态,既是基于法律拟制规定的逻辑结论,同时也有其同罪同罚、罪责刑均衡的必然性和正当性要求,否定转化型抢劫罪未遂形态的存在,将戕害刑罚的公正性.作为抢劫罪的特殊形式,转化型抢劫罪既遂未遂的界定应采用普通抢劫罪的标准,并结合不同情节作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抢劫罪作为一种社会危害性大、案发率高的暴力犯罪,在现代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对此问题从抢劫罪的对象是否包括不动产、抢劫罪中的多次抢劫、转化型抢劫罪的认定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1997年刑法修订后,最高人民法院陆续出台了有关抢劫罪的司法解释,对于指导审判实践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司法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司法实务界对刑法及司法解释相应条款的理解和适用上产生歧义,出现了适用法律的不统一,导致定性不当和量刑失衡,有碍司法公正。鉴于此,最高人民法院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主要解决司法实践中几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一是关于抢劫罪的八种加重处罚情节的认定,特别是入户抢劫、在…  相似文献   

16.
范治平 《法制与社会》2013,(28):262-263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暴力、以当场实施暴力相威胁或者其他对人身强制的方法,当场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侵犯财产罪首罪——抢劫罪,它是一种严重侵犯财产权利、人身权利,对社会构成极大危害,并且属于多发犯罪.在我国受到刑法严厉打击。因为其在实践中具有不同形式的表现,所以给罪行的认定带来一定的难度。对抢劫罪的认定和处理,存在许多争议的地方给法律的正确适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抢劫罪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有利于司法实践中准确认定和严厉惩治抢劫犯罪。本文以被告人李某桌、姜某、文采抢劫案为例,简单分析了抢劫罪。  相似文献   

17.
牟华 《山东审判》2003,19(6):74-76
抢劫罪是侵犯财产罪中危害最严重的犯罪,也是司法实践中的多发性犯罪。尽管最高院作出了《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刑法理论界对抢劫罪也作了很多研究,但对抢劫罪既遂与未遂的界定,一直未能作出明确的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对  相似文献   

18.
转化型抢劫罪是抢劫罪的特殊类型之一,在学术界中往往存有争议。这个问题又直接与刑法的其他理论密切相关,正确地认识转化型抢劫罪,对司法实践和公正执法将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本文就此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以为引玉之砖,并求教专家。  相似文献   

19.
《刑法》第269条是对转化型抢劫罪的规定,它是抢劫罪的一种特殊类型,对于转化型抢劫罪的认定和量刑,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司法实践中都存在诸多观点和分歧,本文从转化型抢劫的构成要件出发,对该罪的认定作了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20.
胁迫方法是抢劫罪中最重要的手段行为之一,其在司法实践中情况比较复杂,如胁迫需要达到何等程度,不作为的胁迫是否能构成抢劫。本文试从这些问题入手,对抢劫中的胁迫方法作初步探讨,以便在司法实践中正确认定抢劫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