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概况(一)现代农业的发展历史和基本特征1、农业生产的性质和农业生产的特点。马克思说:农业生产是一个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密切结合的物质生产过程。从自然再生产来看,农业生产是一个生物的生产,它的主要生产对象是有生命活动的动物和植物,而这个生物生产又可以分成三个过程:植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自然再生产过程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的统一.农业的增长,要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双重制约;经营农业要承受自然和经济双重风险.相对于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业而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要困难一些,经营风险要大一些,效益要低一些,因而在性质上显得要脆弱一些.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和认真解决好地区经济环境的优化问题,对加速地区经济的发展、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般地说,经济环境是指社会物质生产、再生产活动的相关因素与现实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在任何情况下,经济环境始终是社会生产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关系极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地区经济的快速发  相似文献   

4.
必须对农业中的生态效 益进行计量 农业生产,作为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统一体,与其它任何生产活动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农业生产活动在生产人类的生存资料的过程中,能够产出两种效果或功能,即“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和“只是在以后才显现出来的,由于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发生作用的进一步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  相似文献   

5.
1.人类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之中。 所谓环境,就是指在一定空间关系中从物质、精神、文化或制度上影响人们,并构成其存在条件的物质实体和各类存在的外在因素。它有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种形态。社会环境是社会发展水平及其现状的全部表现。自然环境(传统称为地理环境)是环绕人类社会,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任何生物的生存都有赖于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6.
农业保险是指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已成为WTO成员国支持本国农业的基本手段和方式之一。当前我国农业尚未摆脱"靠天吃饭"的格局,特别是作为农业主要构成部分之一的种养殖业受自然气候条件的约束更大,发展农业保险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生态农业是指农业再生产过程中投入资源少,各种资源利用率高,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多,而产生的废物最少,污染最轻,甚至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使农业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即形成整个农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生态化,从而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相互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一向非常重视执政合法性资源的生产和再生产,而在中国共产党进行合法性资源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特定合法性资源的生产和再生产,却忽视了散布性合法性资源的生产和再生产。尽管特定合法性资源有其独特的功能,但从宏观的历史进程和良性的国家治理的视角观察,特定合法性资源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如特定合法性资源的单一性、再生产过程的断裂性以及刚性特征等。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由特定合法性资源再生产模式向散布性合法性资源再生产模式的转型,已经成为现代国家和现代政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政治课题,而且进行这种转换的条件也已成熟,这是因为:特定合法性资源的弊端提供了直接动力,现代政党执政规律是其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的变化是其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已初步具备了模式转换的准备。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这个工程过程中,乡(镇)政府应发挥哪些作用,如何发挥,对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是非常关键的。本文就此加以探析。 农业产业化,是以农副产品基地建设为基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把市场、加工、农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产供销、贸工农一条龙的经营体制。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解决家庭经营农业和适应市场的困难过程中,通过实践探索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农业生产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统一。家庭承包经营,使劳动者与土地等生产资料相对稳定地结合在一起,便于视情…  相似文献   

10.
发展农业区域性规模经济的思考蒋柳根区域性规模经济,就是在进行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中,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通过集政策、科技、投入于一体的综合配置,对资源进行广度和深度的开发,从而形成具有主导地位的商品优势,使资源达到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当代科学技术已全面进入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领域,渗透到农业这个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过程中,对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农业,科学技术已居主导地位。我国农业生产的实践也表明,农业要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最终还要靠科学技术解决问题。据测算,1972—1982年,我国科技进步在农业增产中的份额占27%,“六五”、“七五”达到35%左右。到本世纪末要求上升到50%左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经济论坛上,人们仅在探讨农业的经济再生产时,才把它与自然再生产联系起来考察,似乎工业的经济再生产可以不受自然再生产的制约。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一农业的再生产要以自然再生产为基础,这是谁都不会否认的。那么,工业的再生产是否要以自然再生产为基础,则需要我们作深入的探讨。我个人认为,不论哪一个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3.
地区特色是国外重要的建筑流派之—。它既不是指那些结合于当地气候、资源和神话的民间风格,又不同于—般大众的怀旧的地区性倾向,其产生和发展与各地区文化个性的觉醒及人类能源意识的提高密切相关,表现为对现代文明的对抗。地区特色强调:技术与文化平衡发展,建筑不能成为单纯的功利性消费品生产构件的组合,而应与其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相适应。悠久的文化,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的劳动创造和谐地融为—体,构成了传统建筑的地区特色这种浓厚的乡土特色的形成,是历代工匠在自然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乡土资源和社会的政治思想、宗…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一直为人们所密切关注,世界各国都把农业现代化作为实现目标之一。那么,什么是现代农业?正确认识现代农业的特征,对于高度重视农业,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现代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是农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农业生产的根本特性在于,它是人们利用土地等生产资料,通过劳动,把自然界的生物等物质转化为人类自身所需要的基本生活资料和再生产所需要的原料。这一根本特征决定了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决定了不管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程度有多高,农业都是作为国民经济的首要基础而存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兴部门的不断出现,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即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5.
一、美国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崛起的理论与实践 1.产业结构理论与主导产业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的生产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每一个产业都是这一再生产链条上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要求每一个产业都要以与国民经济呈合理比例的速度发展,如果一个产业比重过大,就会造成剩余和浪费;如果一个产业比重过小,就会成为再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妨碍国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洪大用 《前线》2005,(12):40-42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针对北京自然资源非常稀缺,自然环境破坏严重、恢复难度大的状况,牢固树立和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于构建和谐北京具有重要的意义。自然状况与社会和谐密切相关,而北京市的自然状况不容乐观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与自然的交往中,人们已经意识到没有良好的自然状况,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和谐,没有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首先,自然界提供了人类活动所必需的场所和资源。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特定区域内的自然状况决定着该区域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他的巨著《资本论》第二卷中,阐述了资本的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三个理论,这三个理论主要说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和资本主义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实现条件,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灭亡的规律。但是,单就这三大理论本身来说,如果去除资本主义这一特殊性质,从普遍意义上看,为促进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向前发展,它们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活动,仍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资本论》,本文就社会资本再生产这一理论,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优化间题谈点粗浅认识。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核心马克思从简单再生产入手,通过对社会总资本  相似文献   

18.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各自构成独特的经济领域,进行各自的经济活动。它们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形成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在再生产过程中,生产是起点,是基础。消费是终点,是目的。分配和交换是中间环  相似文献   

19.
人才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别。自然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形面貌和气候条件等;社会环境包括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和管理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政治与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工作与生活条件、培养教育能力、法制治理程度、社会重才氛围等,内容十分广泛。本文仅就社会环境方面的观念、体制、政策等因素在人才环境建设中的作用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莹 《当代贵州》2023,(49):4-5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物多样性等特征,形成了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资源禀赋。为使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通过产业振兴夯实乡村振兴的根基,贵州省委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出台政策和措施推进农业现代化。各级干部各族群众用足并挖掘各地潜力和优势,以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目标,通过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