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梅生 《湘潮》2011,(5):49-49
从1930年11月至1934年10月,蒋介石指挥国民党军对中央红军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围剿”。其间,中央红军共牺牲了9位师长。这里介绍的是他们其中的5位。  相似文献   

2.
《福建党史月刊》2012,(17):44-46
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1933年6月13日,中共苏区中央局转发了中共临时中央的《对今后作战计划之指示》,要求中央苏区红一方面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中央苏区北部的抚河、赣江之间积极活动,破坏国民党军“围剿”中央苏区的作战计划;另一部分组成东方军人闽作战,打击驻福建的国民党军。  相似文献   

3.
?193i年11月,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泰宁正式列入中央苏区版图,成为当时中央苏区21个组成县之一。1932年10月,国民党军开始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二阶段“围剿”计划。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10位闽籍英烈名列其中,他们(按牺牲时间排序)是:萨师俊(国民党)、罗化成、李林、苏精诚、陈文杞(国民党)、廖海涛、陈明、张元豹、高捷成、邹韬奋。1.萨师俊(1895—1938):抗战中牺牲的中国海军最高将领。生于福州著名的雁门萨氏家族,其叔公是中国海军元老、参加  相似文献   

5.
正周吉可,原名周先哲,又名周祯、周际可。1906年出生在重庆合川太和镇,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红十五军创建人之一。他参与领导开辟蕲(春)黄(梅)广(济)革命根据地,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4次反"围剿"斗争,参加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935年3月,周吉可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同年秋不幸牺牲于川西长征途中,年仅29岁。  相似文献   

6.
杨飞  陶振威 《党史纵览》2013,(10):23-26
红军名将侯中英曾参加过南昌起义、大冶兵暴、平江战役、攻打长沙以及第一至三次反“围剿”作战,以其英勇顽强闻名全军。1932年3月,在红三军团攻打赣州的战斗中.侯中英不幸被俘,后遭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杀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侯中英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相似文献   

7.
李子芳,1910年5月4日出生于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岑兜村的一个爱国华侨之家;1930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32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中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长;1941年“皖南事变”中被俘;1942年4月29日被国民党顽固派杀害于江西上饶集中营,终年32岁。今年是李子芳烈士牺牲60周年,我们缅怀这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杰出的华侨英烈,学习、继承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对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蔡翔云同志牺牲已经四十三年了,每当回忆起和她一起战斗的日子,我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怀念和钦敬。我和蔡翔云同志是在福建建阳的太阳山上认识的。那是一九四二年的冬天,福建省委利用国民党顽固派对老区第二次“围剿”  相似文献   

9.
1931年5月,红一方面军在第二次反“围剿”中,从江西富田开始向东横扫。连战连捷,于31日占领福建建宁县城,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军事“围剿”。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决定。利用国民党内部派系矛盾的新发展和中央苏区周围的国民党军暂时处于守势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0.
夜袭丹阳     
活跃在连罗地区的闽东工农红军13独立团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闽中第一支队”。1934年1月2日支队政委杨而菖在解放马鼻镇的战斗中不幸牺牲.中共连江中心县委为了更好领导革命斗争,在透堡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在闽东工农游击第13总队基础上扩编为闽东工农红军(连罗)第13独立团,魏耿(后叛变)为独立团团长.陈祥榕为政委.杨采衡为参谋长。扩编后,部队随即由魏耿、陈祥榕、杨采衡等带领开往罗(罗源)古(古田)交界的丰余、小善、罗厝前一带活动.避开国民党主力部队的“围剿”.开辟新区.发展武装。  相似文献   

11.
他叫卢志英,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中央特科从事情报工作。1934年奉命打入国民党赣北区“剿共”保安司令部,任上校主任参谋,在此获取了蒋介石旨在彻底消灭中央红军的“铁桶围剿计划”。红军得到绝密情报后,迅速撤离苏区瑞金并开始长征。然而功勋卓著的情报英雄,解放前夕惨遭国民党宪兵毒手……  相似文献   

12.
《湘潮》2016,(12)
正我的父亲叶子龙原名叶良和、叶佐臣,出生在湖南浏阳县(今浏阳市)石湾乡平安洲村一个贫农家庭。少年时代,父亲就开始接受进步思想,追求革命真理。1930年8月,父亲14岁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2月加入共青团,参加了粉碎国民党对红军的第一次"围剿"战役;1932年初调红一军团总  相似文献   

13.
1932年7月至12月,红四方面军和鄂豫皖边区革命根据地人民,面对国民党30万大军,展开了空前激烈的第四次反“围剿”斗争,重创了国民党嫡系部队,歼敌1万多人。但是,由于未能粉碎“围剿”,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实行了战略转移。第四次反“围剿”斗争虽然失败了,但蒋介石耗费大量精力进行的这次“围剿”,  相似文献   

14.
1933年10月.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1934年9月初.为掩护中央主力红军长征.红1军团、红9军团、红24师及福建苏区地方武装奉命在松毛岭一线构筑工事.抗击国民党东路军从连城向长汀推进。连城松毛岭郭公寨.是松毛岭阻击战的前线指挥部。  相似文献   

15.
<正>我的父亲林博济今年92岁,是革命烈士林野之子。祖父林野,龙岩市(现龙岩新罗区)人,他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6月回到龙岩参加朱、毛率领的红四军,任红四军第三纵队参谋长兼第七支队队长,1929年12月底参加古田会议。曾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后牺牲于江西瑞金。林博济是林野唯一的儿子,1934年秋送回  相似文献   

16.
正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对湘鄂西苏区发起军事围剿,红三军(1931年由红二军团改称)在贺龙、关向应领导下,多次击退敌人围剿,壮大了根据地。1932年7月,国民党对湘鄂西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由于湘鄂西中央分局执行"左"倾冒险主义和单纯防御战略,红三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中遭受重大损失,被迫于10月上旬退出洪湖苏区,于12月15日进入重庆巫溪、巫山两县。在重庆境内,红三军深入农户,发动群众,宣传革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1933年12月,红三军向渝东南方向前进,攻  相似文献   

17.
陈安  庄春贤 《党史文苑》2008,(10):14-19
为粉碎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军事“围剿”,巩固和捍卫革命根据地,党和苏维埃政府大力开展扩大红军运动.组织动员苏区的青壮年男子参加红军,壮大革命武装力量,与敌人进行革命战争。主力红军也常常直接从地方招募革命青年和青壮男子加入红军,使部队得以扩充。扩大红军工作,是苏维埃政府最基本的和最经常的工作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8.
皖赣边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按照方志敏“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创建起来的一块以浮梁为中心区域的颇有影响的新苏区。它东起举源,西至湖口,南毗乐北,北连祁门,面积3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万,构成闽浙赣根据地重要组成部份;它是闽浙赣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直接产物,在长达10个月的时间里,成为该根据地西北部一道坚固的屏障。一、皖赣边苏区的创建1933年10月,国民党发动了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调谴近20万兵力重点进攻闽浙赣根据地。为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以方志敏为书记的闽浙赣省委制订了“保卫基本苏区…  相似文献   

19.
金宕莳 《求贤》2010,(9):26-26
中共六大特别是顺直省委扩大会议以后.天津党组织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会议精神.抓革命宣传工作.领导进步文化工作者.积极开展左翼文化运动.冲破国民党反革命文化的“围剿”.大力宣传先进思想文化.揭露国民党黑暗统治。左翼文化运动在天津的兴起和发展,对唤起各界群众觉悟.推动革命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10月是彭德怀同志120周年诞辰,为了纪念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特将他与我的父亲滕代远参加苏区反"围剿"作战时的情况回忆一下,以示铭记和缅怀。父亲作为红一方面军副总政委兼红三军团政委,参与指挥了1930年12月至1933年3月期间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的第一、二、三、四次"围剿"的战役。前三次作战是在朱德、毛泽东直接领导下完成的,从第四次反"围剿"开始,滕代远是在朱德、周恩来直接领导下指挥部队作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