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习近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是立足于我国国情不断深化完善的,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当前的背景下,进一步明确习近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滋养,有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习近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深刻内涵,同时可以证实马克思主义给中国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正确的方案,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建立在实践和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之上,内容博大精深,哲理深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从生态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成果进行梳理,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历史影响的研究,对新形势下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巩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建立在实践和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之上,内容博大精深,哲理深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从生态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成果进行梳理,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历史影响的研究,对新形势下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巩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理论昭示了社会主义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制度优势,且这种制度优势是系统而全面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制度优势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制度前提,中国共产党执政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政治保障,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90年的历史进程,实际上就是中国社会不断实现动态式的良性生态发展的历史过程。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迫使人类从思想层面反思自己。马克思的生态价值观是以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为主要对象的价值观,其内核是在适应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需要,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当下我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推进,我国以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实践融合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叉建设问题上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本文结合学习十七大报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基本特征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导。它从理论品质、哲学基础及具体层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新结合,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导。它从理论品质、哲学基础及具体层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新结合,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在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下,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成功。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必须认真总结成功经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并运用这些理论创新成果指导改革开放实践。  相似文献   

10.
生态社会主义是我国学者研究国外理论动态的热点之一,已经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特别是"生态文明"提出后,我国生态社会主义研究取得了一定突破。本文从我国学者对生态社会主义观点的阐释视角、对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评价以及生态社会主义的启示等方面,对我国学术界生态社会主义问题研究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11.
党的宣传工作要起到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作用,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宣传工作必须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宣传,这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实现大众化的重要保证;二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一定要注重宣传方式的时代性、简洁性,考虑到宣传对象的接受程度;三是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时,要充分注意策略性,努力防止庸俗化现象;四是要注意研究与宣传的结合,要把对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宣传建立在理论界和学术界系统研究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纲领性文献。它集中反映了全党意志、体现了人民意愿,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十六大以来创新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它既描绘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新举措。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十八大创新理论的研究,一是要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深化研究;二是要紧密联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深化研究;三是要紧紧抓住十八大创新理论所留下的空间深化研究;四是要通过对新形势下继续推进伟大事业面临时代课题的深刻把握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一部重要的理论文献,展现出了刘少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即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党员个人的理论修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与错误思想意识进行斗争的过程、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诠释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事业。  相似文献   

14.
中共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十分重视全党、尤其是高级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重大的历史关头更是如此。他们不仅要求掌握好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武器,解决前进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且要求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通过学习,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和执政能力;解决了重大关头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实现了理论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向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就是科学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质的规定性与实践个性化冲动之间的张力关系,其首先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充分尊重基础之上,是对"理论优先"原则的高度弘扬,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展开的。在此基础之上,着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并通过对实践经验科学、及时的理论总结,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特色。因此,实践特色的彰显是理论与实践双向同构的结果,其更多是体现在本体论意义上。  相似文献   

16.
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的民族特色就是科学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质的规定性与民族特色之间的张力关系,是理论的普遍性通过民族国家实践的特殊性得以呈现,并且赋予理论新的内涵。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关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争论其实是政治与经济因素双向同构的结果,批评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概念于理论或实践都是不可取的。民族特色并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指称,也应该包含民族国家、地区特有的政治、经济等因素在内。马克思主义与民族特色相结合,不仅仅赋予民族性的表达形式,更多地是为了实现与现实实践的结合。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遍性必须在具有民族特色的具体形式中才能加以表述;另一方面,综合考虑民族特点基础上形成的具体实践经验的理论提升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新的“质料”,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赋予新的民族性内容。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始于井冈山。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以来,就开始经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但这个“结合”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中国化“开篇”的界定应有两个尺度、“化”出两大成果:一是实践成果——开创出一条中国革命新道路,二是理论成果——创造出一个中国革命新理论。“开篇”的核心和主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走出一条有别于苏俄模式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井冈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篇”的发祥地。井冈山时期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初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奠基石。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山祖。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条件是科学三大发现惊人,技术三大发明震世,资本主义三大矛盾凸显,工人运动三大浪潮叠起,思想理论三大成果凝聚;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观条件是马克思、恩格斯两位亲密战友参加三种社会实践,实现三个根本转变,批判三个思想来源,进行三场理论斗争,构建科学三大组成部分。当今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要有新认识、新理解和新表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推动理论创新,而且重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宣传、教育和普及,把它作为党生存发展、履行自己伟大使命的重要保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党提出的理论工作在新时期所面临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20.
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至今已有八年时间,科学发展观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