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进入新时代,扬州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等战略在扬州叠加,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扬子江城市群、宁镇扬一体化进入实务化项目化操作。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省委"把人  相似文献   

2.
正6月14至15日,省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和提案承办单位负责人,就周岚、姚冠新、杨文喜等委员提交的关于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点提案,赴扬州进行督办。省政协副主席周继业参加。委员们实地考察了扬州市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和运河沿线文化遗存保护及高邮运河沿线生态保护修复、环境建设和旅游发展等情况,听取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和扬州市政府的情况介绍。在15日召开的督办会上,周继业说,中国  相似文献   

3.
正近期,省委书记娄勤俭先后到淮安、镇江和扬州等地进行专题调研,强调要深刻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高度责任感和强烈使命感,加强整体谋划、做好科学规划,系统推进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让这一历史文化符号在新时代焕发新风采。淮扬运河是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河段,集遗产廊道、黄金水道、输水廊道、生态廊道于一身,其历史悠久、功能多样、效益显著,在中国大运河乃至世界大运河谱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运用系统性  相似文献   

4.
《群众》2019,(24)
<正>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重要批示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彰显中华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创新表达和促进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创新探索。推进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从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到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恢复、再到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发展,以让大运河带给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为追求,中央到地方、各行业以及社会各界都在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张宝娟 《群众》2022,(5):7-8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扬州是长江与淮河、长江经济带与大运河文化带的交汇点城市。奋进现代化新征程,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扬州工作的谆谆嘱托与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一体谋划、统筹推进,突出“高质量”和“一体化”两个关键,紧扣构建“一个交汇点”和“三地三枢纽”,主动参与建设区域通勤圈、产业创新圈、幸福生活圈,联手推动宁镇扬一体化,争做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奋力在区域协同发展中把“好地方”扬州建设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6.
正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谋划部署了"六个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以文化为魂,以经济为基,以生态为要,文化、生态、经济三位一体,既是实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思路,也是助力江苏全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大运河是历史之河,也是时代之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承载了千年文脉的"活态"文化遗产,是流动的文化。同时,大运河是国家南水  相似文献   

7.
娄勤俭 《群众》2020,(7):4-6
这次既是调研,也是工作检查,我们用了三天半的时间,全程考察了大运河江苏段以北部分,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点工作进行了检查,沿途听取了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徐州、宿迁、淮安、扬州四市的工作汇报,总体感到,我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起势很好、成效明显,各地各部门思想共识高度凝聚,顶层设计基本形成,工作举措不断创新,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大运河立法、文旅基金设立、研究院组建、出版工程实施、大运河博物馆建设等具有开创性意义,世界运河城市论坛、首届大运河文博会等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江苏是大运河沿线8省市中开挖最早、河道最长、流经城市最多、运河遗产最丰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建设大运河文化带"被写进2018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省两会期间省委书记娄勤俭在扬州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要抓住大运河文化  相似文献   

9.
黄杰 《群众》2018,(10)
正2018年是我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重要批示精神,实现打造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位的文化长廊和高效益的经济长廊的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要完成建设好大运河文化带这一重要历史使命,强化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的有机统一至关重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系统性,是指其建设内容包  相似文献   

10.
正大运河不仅是我国"第二条黄金水道",也是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的颁布,以及我省"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决定"的施行,既给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带来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迎来了保护与传承的新挑战:一是一些地方利用"世遗"名片意识强,而保护的责任意识不足,对遗产资源过度利用;二是在大力发展运河文旅产业中,重拆迁建设"新文物遗址",轻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1.
正长城抗战文化是长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城文化带建设的闪光点。这方面北京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推进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的战略部署。2018年12月,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北京市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2018年-2035年)》。抓住机遇,深入挖掘长城文化内涵,把跨越时空、具有当代价值的长城文  相似文献   

12.
<正>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是千年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就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江苏是大运河沿线8省、市中开挖时间最早、河道最长、流经城市最多、运河遗产最为丰富的省份。省委明确提出,要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此,必须以更高水平的法治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  相似文献   

13.
姜师立 《群众》2020,(2):51-52
作为我国古代水上运输大动脉,全长3200千米的大运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旅游潜力,沿河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大运河申遗成功促进了运河旅游,2018年江苏运河主线经过的区县游客量达8.8亿人次,旅游收入达1.3万亿元。但由于整体规划不强、市场融合不深、产业融合不全等原因,大运河旅游叫好不叫座,还没有推出有影响力的运河旅游产品。为此,可通过文旅融合助推大运河旅游高质量发展,从而打造出一条大运河缤纷旅游带。文旅融合为运河旅游业提升品质提供了机遇。文旅融合发展,为旅游景点注入文化的灵魂,要从文旅产业发展战略、文化遗产与旅游品牌建设等维度关注运河旅游,探索文旅产业互联融通、转型升级的创新发展路径,形成全产业链,构建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品牌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特色小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近年来,宝应县借力江淮生态经济区、江淮生态大走廊、大运河文化带三区建设的叠加优势,抢抓政策红利,在特色小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上不断发力、持续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还有一定  相似文献   

15.
<正>宝应是大运河起源地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文化与淮河文化交汇的重要节点区域,同时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生态区域、省“1+3”功能区格局中扬子江城市群的生态功能区、全国生态有机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基地。建议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依托运河沿线丰富的生态资源要素,抢抓政策红利,赋能宝应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8,(17)
正建设"强富美高"新扬州,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思想大解放中践行新思想,在践行新思想中抢抓新机遇,在抢抓新机遇中推动高质量发展。解放思想不能漫无边际,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解放思想不能毫无目标,必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攻坚方向;解放思想不能虚无飘渺,必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价值依归。我们要进一步破解思想认识上的堵点、执行落实的痛点、追赶超越的难点,以思想大解放引领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爱蓓 《群众》2022,(17):31-3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江苏拥有700多公里的大运河干线和400多公里长江岸线,长江、大运河一横一纵,构成江苏发展的坐标轴,中央把江苏确立为大运河、长江两大国家文化公园的重点建设区。  相似文献   

18.
徐宁 《群众》2020,(20):35-36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运输动脉,凝聚着与自然斗争共处的中国智慧,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我国启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文化建设为引领,带动经济、社会、生态等各项建设,让这条具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老河流,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更加活起来、美起来、火起来。江苏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江苏示范段建设,其中,运河文旅成为沿运河多个城市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主抓手,进一步拓展了"水韵江苏"的文化内涵。如今,挖掘运河文旅资源新活力、寻找和发现文旅投资的新机遇、激发文旅融合新潜能,更好发挥"运河文化+"优势,已成为江苏文化投资事业发展的迫切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世纪行》2012,(8):12-12
推进民族地区特色农业跨越式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适应大环境、大市场,实施大规模、集约化生产。为此建议: 1、抢抓三大发展机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民族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必须抢抓湖北未来"黄金十年"发展期的重要机遇,抢抓省委省政府建设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战略机遇,抢抓恩施州实施"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着力在发展特色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国旅游消费需求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和全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深入推进,宜昌旅游业正在进入一个大发展、大提高、大跨越的黄金机遇期。为此,我们要按照新时期旅游发展新形势的要求,紧紧依托三峡旅游核心品牌,进一步抢抓发展机遇,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