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明中叶以前的小说是以“非奇不传”为其审美理念的,《儒林外史》对科举制度和封建道德的自觉、严肃的反思与批判,从生活出发塑造典型审美途径的开拓,自然深沉、浑然天成的艺术表现,“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审美风格的形成,标志着小说以崇高为核心的“无奇之奇”的审美理念的成熟和古典审美理念的基本终结。  相似文献   

2.
茹志鹃(1925—1998)同志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优秀短篇小说家。从1943年发表第一篇作品《生活》,到1958年《百合花》的发表,才形成自己小说创作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用茅盾同志的话来说,就是“清新、俊逸”。从此以后,作家不断开拓生活视野,而且思想的触角也进一步深化,尤其经历了十年浩劫,以《剪辑错了的故事》发表为标志,作者在思想上、艺术上又向新的高峰迈出了一步。在基本保护过去固有的艺术风格的同时,又在揭露社会矛盾的勇气、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对人物精神世界的开拓和性格的刻划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艺术风格中注入了新的…  相似文献   

3.
陈炎  邓东 《理论学刊》2002,(4):119-121
袁枚的《随园诗话》以“天才清妙”的道家审美标准去消解理学对当时诗坛的消极影响 ,又以“气局见解”的儒家理性态度去保证诗歌艺术的健康发展。其“芬芳悱恻之怀” ,承续了屈原的“深情美丽”传统及以“情”为核心的魏晋美学 ;其“清旷”禅境则成为与儒、道相通的艺术境界 ,因而他所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和审美理想 ,是以儒、道、屈、禅诸家的美学精神协调统一的整体功能系统作为文化与美学底蕴的。  相似文献   

4.
家风的力量     
<正>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一个家庭或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就是家风。家风孕育了中华传统文化。从古代的《孔子家语》《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到近现代的《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爱国、仁义、孝老、慈幼、勤俭、立志、诚信,这些传统美德常常是以"家风"的形式代代相传,延续至今。家风好,则族风好、民风好、国风好。  相似文献   

5.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当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后,一批风格独特的艺术作品在抗战的烈火硝烟中陆续诞生了。曾广为流传并影响今人的歌曲——《团结就是力量》便是其中之一。这首歌的曲作者卢肃,当年从国统区进入延安后,在《讲话》精神的感召下,走了一条深入生活、贴近人民的创作道路。在《讲话》问世50周年前夕,他动情地向笔者谈起了那难忘的岁月。  相似文献   

6.
《前线》2022,(2)
王国维在《孔子之美育主义》一文中阐发康德美学之说和席勒美育之说时曾写道,“审美之境界乃不关利害之境界”,故“乃物质之境界与道德之境界之津梁也”。这是十分合于美育之要义的。审美境界作为一种“津梁”,可以引导人们跨越现实之中得陇望蜀的欲壑,进入物我之间生命贯通的有情天地,或格物致知、澄怀味象;或把酒临风、宠辱皆忘。李嵩这幅《花篮图》便很好地体现了这种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7.
研究我国屯垦历史和屯垦理论,经常看到屯田、屯垦、农垦、农场和屯垦戍边等名称。这些是我们研究屯垦戍边思想必须了解的基本概念。 一、屯田和屯垦 屯垦戍边思想来源于屯垦思想。 屯垦古时叫屯田。在《历代屯田考》一书中,赵正平说:“屯田制度者,乃军队的农作,亦即农作的军队之制度。”张君约说:“何谓屯田,就是兵士屯营的地方,耕种农田的意思。”唐启宇著的《历代屯垦研究》说:“屯垦制度者,为以有组织之人力,施以编制,而于比较大片之荒区,进行耕种之行为者也。”田方主编的《中国移民史略》说:“屯垦盼本意是指军  相似文献   

8.
缪绍强 《党员文摘》2006,(11):12-13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五周年,《党员文摘》在今年七、八两期的“艺术星空”栏目推出的《八十五年辉煌历史》(上、下)美术图片,是一组主题重大、内涵深刻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9.
要接近感觉尤其是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感觉”研究,就要涉及创作心理、审美经验、文化记忆和艺术体验等庞杂的领域,这委实是一个相当艰巨的工程.杨健民以他的执着坚持和扎实严谨,寻找到了“艺术感觉”突破口,为探索艺术秘境通衢作出努力.在涉及“文艺创作”这样古老而又崭新的文艺美学理论命题时,全局的视野、严谨的考证和完整的论述显得更加必要,而杨健民的《艺术感觉论》一书在这几个方面均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刘安成的书法以帖为宗,这在河南以碑为主体风格的书法格局中显示出了他的审美取向。他早年从“二王”人手,《兰亭序》、《圣教序》打下了相当深的基础,后来又广涉唐宋元明,在米芾“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的开合意绪里,找到了更为符合个人潜质的思维符号,由此披肝沥胆、孜孜圪圪,一路走了下来。他的书法力求变王氏书风的静态美为动态美,追求用笔灵活多变、酣畅淋漓、沉着痛快,从而形成一种以王为底、以米为表、沉稳爽健、飘逸华滋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绵延数千年的以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为显著特征的儒家文化中,还旁生着一种探究事物规律,穷尽自然性质的理论源流,这就是在先秦时期就已提出而在宋明时期发扬光大的“格物致知”论。一古籍《大学》最早提出了“格物致知”之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大学》经第一章)根据《大学》整体精神和儒学大要主旨,《大学》“经”文里的所格之“物”和所致之“知”,主要不是指自然事物和对  相似文献   

12.
《远山的红叶》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后,在王瑛故乡——四川引起了强烈反响,各方面好评如潮。该剧的戏剧性和现实性结合得非常好,艺术风格非常朴实、非常美。省社科院专家认为该剧是“现实主义金字塔的塔尖之作、主旋律作品的扛鼎之作”。四川大学的文艺学者评论:“《远山的红叶》跳出了传统英模人物的模式化、脸谱化,是一部有人间大爱、  相似文献   

13.
《审美教育书简》不仅是席勒最主要的美学著作,也是他的美育思想最集中最系统的体现。他在其中所提出的“让美走在自由之前”、“艺术拯救人性”、“游戏中的人才是完整的人”、“培育和谐的个体”等一系列主张对我们今天培育全面发展的个体和构建和谐的社会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和珅这个名字,虽不能说是家喻户晓,但人们对他也不会陌生。特别是随着一部部反映乾隆朝君臣故事的电视剧,诸如《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及《乾隆王朝》的热播,和珅的贪、横、骄、奢及抄家、赐死的下场给人们留下了更深的印象。但电视剧毕竟是艺术作品,难免有“戏说”与艺术加工的成分,许多情节及事件都与史无证,甚至有些还是添枝加叶,以讹传讹,有将和珅丑化、漫画之嫌。那么,历史上的和珅的“庐山真面目”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15.
秋夜已深。微风吹拂着窗外的树叶,沙沙轻响。读完《逆旅》好一阵了,我的思绪却依然盘旋于作家所精心构筑的散文世界里……大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艺术作品是生活真实得以演绎的场所。”由是观之,武俊瑶的散文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始终真诚地关注着周围的“生活真实”,而“演绎”的或者说作家创作的内心动因则是对一种“生命意识”的虔诚信奉和激情呼唤。前者说明他选择的是一条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后者表现出他那种过异于人的价值取向;两者相互交融浑然一体,共同构成了一种催人奋发向上的思想力量和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不过,要想真正…  相似文献   

16.
正创作心语艺术当立格树标,以朴拙为本色,以艺术作品的境界感动人。人格的修养历练,作品的审美高度,应是绚烂之极而复归平淡。艺术如此,人亦应如此。  相似文献   

17.
汤恒 《求是》1998,(12)
1997年,是振兴民族电影事业的重要一年。广大电影工作者扎实工作,奋力拼搏,沿着正确的创作方向,积极投身“九五五○工程”的艺术实践,拍出了一批思想、艺术质量较好,受到人民群众喜爱的影片。《大进军——席卷大西南》、《非常爱情》、《灯塔世家》、《快乐天使》、《花季雨季》、《惹事生非》、《燃烧的港湾》、《挺立潮头》就是在这一年里涌现出来的优秀之作。  相似文献   

18.
消息标题的文化品位,就是从文化视角透视消息标题所达到的水平。不同的记者在写同一题材的消息时,往往在文化品位上有高下之别、文野雅俗之分。由于文化品位不同,消息的审美价值、信息含量也就大相径庭。然而,眼下似乎是受“新闻无学问”的谬误影响,有人错误地认为“消息标题无品位”,“消息没必要像文艺作品的标题那样讲究文化品位”,在这种糊涂认识的指导下,一些白开水般淡然无味的标题也就应运而生。如会议报道,无论大会、小会、长会、短会,一律采用《××××会议在××××隆重开幕》,工作成绩报道,动不动就是《××××××工作成效显…  相似文献   

19.
王爽 《世纪桥》2011,(7):24-24
背景音乐是影视作品的重要艺术元素之一,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有机结合,一部好的影片,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故事情节、画面制作,电影的背景音乐同样给人以深刻印象。所以背景音乐的创作是电影的整体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钢琴伴奏的背景音乐能更好地表现故事情节中不同的情感、思想、意境、风格,能更好地体现电影作品的艺术构思,表现电影的艺术追求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0.
任俊年 《廉政瞭望》2010,(16):52-53
《远山的红叶》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后,在王瑛故乡——四川省引起了强烈反响,各方面好评如潮。该剧的戏剧性和现实性结合得非常好,艺术风格非常朴实、非常美.省社科院专家认为该剧是“现实主义金字塔的塔尖之作、主旋律作品的扛鼎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