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其内涵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一种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这就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的、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接受出现的新情况、解决遇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与"本"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人”与“本”是以人为本中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只有对“人”有了正确界定,才能深刻理解“本”的科学内容。一、从现实的前提出发,研析“以人为本”的问世原因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受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中国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所谓核心,就是在事物发展中起主导、决定性作用的东西。全面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与精神实质,第一位的就是要准确理解“以人为本”。比如,要理解第一要义是发展,就必须与“以人为本”联系起来,牢牢把握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否则发展就失去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西方资产阶级普遍认同的观点.但是他们所认为的“人”是抽象的人,最终是“以资产阶级为本”。在中国古代也有“以人为本”的思想,但是仅仅是将劳动人民视为工具,因此也是一种道德说教。马克思主义则明确指出“人”是“现实的人”即劳动人民;充分肯定了劳动人民的历史地位。以人为本的“本”应该从现象和本质两个层次来理解,就是利益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之“新”思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思想体现了“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是科学发展观之“维”;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伦理,遵循发展的生态规律,是科学发展观之“度”。  相似文献   

8.
姜萍 《共产党人》2009,(4):43-43,46
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新的治国理念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也是国有企业创新管理,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行动指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发展,紧紧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求发展的思想,积极做好企业管理的“人”字文章,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核,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的逻辑思路和价值认同都是紧紧围绕“人”而展开的,离开了“人”,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对“以人为本”中“人”的涵义有一个全面、清醒、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0.
一、“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的价值目标:“天人合一”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和本质内容。“以人为本”的提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更加注重人文关怀。而“可持续发展”作为被当今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先进发展理念,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因而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的价值目标必然是“天人合一”。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视野下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应有两层含义:一是就人的地位和作用而言,它把人视为发展的本原、主体和核心;把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和根据;它把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1.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对要不要发展、为谁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往哪里发展等问题作出了科学解答。科学发展观注重发展的人文本质、整体协调、持久永续和发展的多样性。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一要正确看待发展与增长的关系,正确看待GDP;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要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四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五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并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生态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它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建立的一种和谐、文明的生态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同存共荣的自然观,将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为有效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论基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指导作用。新时期要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创新性,提高实效性,把握规律性,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升教育理念、教育思路和教育体系,创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企业经营理念转变和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企业经营与发展领域,科学发展观为我国企业经营理念转变和企业管理创新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问题、新任务、新要求,对企业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在新形势下,企业应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以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去审视企业的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中,努力拓宽企业管理创新的领域和途径,以促进企业实现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深刻回答了实践主体与客体的正确关系,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新要求;科学界定了生产力的新内涵,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深刻回答了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问题,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视野;深刻回答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新水平。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创新性发展,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观、价值观、伦理观的转变,促成了社会生产方式的生态化变革。科学发展观既是对生态化生产方式运作的时代召唤。又是生态化经济运行方式的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观既促进了关于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及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认识,又是制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律的科学指针。  相似文献   

17.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适应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的需要,是适应国内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是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的需要。领导干部要提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熟知、真知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科学发展的思想水平;要积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升科学发展的决策水平;要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提升科学发展的执行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化目标的内在取向具有民本性、全面性、系统协调性特征,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逻辑和内容上是相吻合的,二者具有高度内在一致性。只有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顺利实现现代化目标。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稳定思想蕴含着政治、经济、社会秩序、思想情绪“四位一体”稳定的丰富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稳定思想,前者指明了社会稳定的三大基础,后者明确了新时期的稳定机制。当前,要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相结合,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