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新平 《唯实》2012,(8):100-103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理念,在世界各国得到迅猛发展。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的四级动力,并将其放到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的五个环节中探讨其在知识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而提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与产业组织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枳鑫 《学习论坛》2005,21(8):38-40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资源配置的空间形式,不仅能为企业带来设施同享的外部规模经济,而且有利于专业化协作的开展,会带来很多的经济、社会、文化效应。产业集群作为整体,其市场结构既影响着集群外的企业竞争行为与绩效,又影响着集群内企业之间的行为与绩效,产业集群是对产业组织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陈柳钦 《学习论坛》2007,23(2):32-35
创新是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关键。产业集群的创新特征主要表现为互惠共生性、竞争协同性、根植性、知识资源互补性和创新组织的开放性等。产业集群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市场需求、中介组织、政府支持、科技推动、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有效的集体学习机制、创新文化与价值观的激励等。  相似文献   

4.
装备制造业是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针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效应发挥不足的问题,必须实现装备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整合装备制造业产业资源,实现产业高端发展;加快构建科技创新基础,促进装备制造业集群创新发展;消除区域产业集群的制度壁垒,建立政府工作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与网络化创新服务体系互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化创新服务体系是以产业集群为主要载体的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网络化创新服务体系分为政府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两种.政府主导型的网络化创新服务体系是促进当前产业集群中核心企业创新的主要力量,而市场主导型的网络化创新服务体系则是推动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创新的主要力量.当前产业集群发展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网络化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存在不足,尤其是市场主导型的网络化创新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影响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保持和提升.因此,必须强化市场主导型的网络化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加快我国产业集群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亟需找到突破口,而未来产业的竞争是技术标准的竞争.文章通过分析我国产业集群优势与打造"技术标准"所需具备的必要条件的契合,阐述了产业集群是打造"技术标准"的理想主体,而技术标准又是产业集群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产业集群正处在由企业集聚向集群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有效的集群促进政策能够推动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在集群促进政策体系中,集群内部网络化创新机制是集群内部协同促进政策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要转变观念,合理运用促进政策,推动集群网络化创新机制的形成,促进政策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强化:第一,依托信息技术,创建集群内部对话平台;第二,加强对话机制建设,创造合作氛围;第三,多方参与,构建集群内部网络化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耦合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峰 《学习论坛》2006,22(7):36-37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竞争单元,其优势越来越被理论界和各级政府部门所认可。区域创新是区域经济系统发展的重要动力,区域创新与产业集群在观念、管理、技术、制度和环境等环节上存在紧密耦合关系,区域创新的有效运行会加速形成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产生集聚经济性,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4年以来,通过加速产业集聚进而培育产业集群,已成为中国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一条重要途径并被普遍认可。各省市相继出台相关建设现代产业集群的政策并加大扶持力度。文章以闽东中小电机创新产业集群为例,从政府政策角度出发,探讨政府层面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新的战略基点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自主创新内涵丰富,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有重点地展开。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是产业集群的基础,而集群创立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可行路径。以产业集群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向纵深发展,是促进福建区域竞争力的有效战略选择,必须从区域发展规划、运引机制以及软环境建设等方面实行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地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上创新、学习与升级,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保持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战略所在。本文借助全球价值链的分析框架,以乐清低压电器产业集群为案例,探讨原发型地方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升级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辽宁产业集群尤其是工业产业集群,在政府强力推进下发展较快,但集群企业自主创新创新能力仍较弱,财政科技投入不够,研发经费投入在全国位次下滑,科技资源集聚性较差,区域创新发展失衡,本文提出要完善科技创新财政政策体系,探索新的财政科技资金配置模式,加大产业集群研发合作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强财政政策与科技创新的衔接配套能力,构建规范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13.
《前线》2011,(12):F0002-F0002,F0003
初冬的北京,燃烧着创意的激情,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以“文化融合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全面展现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最新成果,展现了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集群化的发展态势,展现了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无限可能和巨大的发展空间,让各界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相似文献   

14.
在湖北省经济版图上.地方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区域产业组织模式.已成为推动县(市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加快县(市区)域工业化进程、吸纳劳动就业、创造税收、出口创汇以及提升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的一些突出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5.
刘瀑 《求实》2016,(1):46-52
中部产业集群逐渐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其升级过程必定与承接产业转移这一大趋势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剖析承接产业转移中阻滞产业集群升级的"核心刚性"基础上,从动态能力视角构建基于组织过程、战略定位和演化路径的产业集群动态能力分析框架,阐释产业集群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实现升级的基本机理,政府需要从协同发展中小企业、完善集群网络和培育集群动态生产要素等方面,培育中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核心动态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培育和建设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是世界各国和国内各地区发展经济的通行做法,内蒙古自治区确立了集中打造八大产业集群的目标任务并出台规划专项推进。内蒙古自治区产业集群建设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有产无链、有链不群、集而不群、有群不优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建设质效,需要结合不同类型产业的差异特点和布局规律,因业制宜地创新产业集群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7.
区域产业发展进程中,全球和地方的作用是双向度的,而且影响是一个“全球地域化”的历史地理过程。本文以全球价值链治理与地方产业集群治理这两种不同空间尺度的治理为分析视角,分析两者对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影响,提出两者在产业集群升级过程中存在一般性的四个交互作用阶段。通过对浙江省永康市休闲运动车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发现在新产业领域和电子商务发展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地方产业集群完全可以摆脱发展中国家“逐底式”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8.
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是一个具有阶段性的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通过其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呈现出一种螺旋式上升趋势。在装备制造业国际转移的背景下,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具体形式,是通过自主创新、信息化、产业集群、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对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表现出来的。在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规律的作用下,装备制造业中各产业部门进行重组和创新,在比例关系上发生变化,新兴产业进入,衰落产业退出,进而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9.
郭秀丽 《实践》2006,(11):47-48
文化产业被称为创意产业,是文化元素经过创意包装并依托科技支撑而形成的高端产业集群。它是被认为不占用自然资源,完全通过人文和创造性的深度结合来实现自主创新、文化增值和经济增长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其概念强调的就是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海城市坚持以城市思维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工业进因区、商业进镇区、居民进小区、农业进设施区,完善了城乡基础设施,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形成了要素集约、产业集群、居住集中的县城经济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