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开始、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这些值得中国人民以及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民刻骨铭心的日子,总会引起我们深深地思考——为什么日本会选择侵略中国?为什么中国人民会惨遭日本军国主义的蹂躏?如何吸取惨痛的历史教训?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今天,我们必须对日本军国主义可能复活的危险保持足够的警惕。军国主义是日本当年发动侵略战争的思想根源,由于战后没有得到彻底清算,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试图为军国主义翻案,近年来军国主义在日本死灰复燃的迹象更加明显。一、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形成与发展公元1世纪末…  相似文献   

2.
二战结束后 ,日本右翼势力活动一直没有中断。近年来 ,日本右翼势力活动更加猖獗。日本右翼分子不断制造否认、美化侵略战争的言论 ,在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及修改宪法问题上大造声势 ,这些都表明了日本右翼分子极易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除战后对军国主义清除不彻底外 ,还有日本政府及民间对其纵容、日本经济的发展及政党组合等原因。研究日本右翼势力活动的现状及原因对认识和防止日本军国主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指出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它怎样被日本侵占窃据之后,着重揭示近来日本把中国领土钓鱼岛加以"国有化",是企图把其侵占窃据行为"合法化",变成法理占有,而它这么干,又是和国际金融危机后日本政治的急剧右倾化分不开的。日本政治右倾化,其历史根源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军国主义传统,二战以后美军单独占领日本期间对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庇护;其近因则是:日本沉沦在"失去的20年"的经济低迷中难以自拔而失去信心;不能正确对待中国的快速崛起;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而其主要表现则是:否认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责;参拜靖国神社;否定日本政府1993年、1995年认罪和道歉的"河野"和"村山"谈话;修改和平宪法和重新武装日本。这反映了右倾化的核心是要翻二战的案,要改变二战后确立的国际秩序,要开历史的倒车。  相似文献   

4.
日本领导人坚持参拜靖国神社,有着其深刻的历史根源。这一方面体现在对日本传统宗教文化中“亡灵观”的继承,另一方面是明治维新后为建立统一国家意识形态和发展军国主义需要,而借助神道国教化大肆推崇对天皇的崇拜与效忠。靖国崇拜从其诞生之日便深深体现出其国家主义本质,这种国家主义经历了早期的天皇国家主义,后发展为法西斯军国主义而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小泉不断参拜靖国神社对内反映着日本国内政治基础的右倾化,对外则表现了日本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日渐增长。冷战后至今,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又以“新国家主义”的形态对亚洲的国际关系产生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靖国神社问题已经成为中日关系中的一个非常敏感的政治问题.靖国神社问题的实质,就是日本政府如何认识和对待过去的侵略历史.这既关系到曾经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之害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的问题,同时也关系到日本这个国家的今后走向.日本政界要员连续参拜靖国神社既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也与日本九十年代以来的国内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同时参拜之举也是政客为迎合国内政治气候的一种政治手腕.进入新世纪,中日两国只有在正视历史的基础上,把历史问题与双方关系的发展联系起来看,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原则,才能够保证中日关系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四个方面详尽述论了日本右翼势力支持"台独"的逆向行经一是日本战败之后军国主义分子支持"台独",是台湾独立的始作俑者;二是蒋退踞台湾时期,日本成为"台独"分子活动的大本营;三是日本一直是"台独"势力分裂台湾活动的幕后黑手;四是日本长期以来与"台独"势力相互勾结共同对抗大陆,成为中国统一之路上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7.
60年来,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历史贡献,没有得到国际上应有的足够评价。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强国之一,与苏、美、英并列,中国是大西洋宪章最早的签字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却一直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直到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和平发展的强劲势头,中国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才开始在国际媒体中逐渐出现公允评价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贡献的言论。战后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近年来日本军国主义残余势力的活动越来越猖狂,对此,世界各国人民必须要引起高度警惕。这绝对不是所谓“仇日”宣传,而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包括日本人民必须记取的惨痛历史教训。这样的情况下,只有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的结局之一就是国内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变。国共两党的力量出现了此消彼长的变化。到抗战结束时,形成了几乎“均衡”的政治格局。中间势力形成了代表自己政治意识和利益的政党,对平衡政治格局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的各阶层、阶级进行了重新的分化、组合并根据政党先进性这一深层次的标准选择了不同的阵营。这次国内政治格局的改变为未来中国社会根本走向的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统治体系现在处于混乱状态.2007年在众议院和参议院中,执政党和在野党的势力分布出现了变化,也即产生了“扭曲国会”,之后便经常出现“扭曲国会”的现象.因此从目前日本的政治体系出发,以“政权更替”为突破口,对日本国宪法采用的“议院内阁制”进行研究,同时考察“议院内阁制”和“国会运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试析日本政治文化的思想根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近年来日本的政治现象和社会思潮 ,本文就日本传统的思想观念对日本政治文化的影响进行了考察。认为集团主义精神在表现出巨大的集体力量的同时 ,由于“村”意识的狭隘性和对个性的抹杀 ,导致日本民族性格带有从众心理的特点和“与强为伍”的倾向。如此这些对集团主义无原则认同的观念依然影响着当代日本人 ,而且在当今日本的国内国际政治上有所体现。应该指出集团主义精神是日本政治的重要思想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1.
德日两国法西斯战败以后,德国和日本的国内经济崩溃、政治沦丧,民众精神空虚,民族前途渺茫。但在外力的引导下,德国民众经历了分辨——认识——痛恨纳粹罪行的思想转变过程,精神面貌开始净化,认识境界开始升华。二战后,德国社会精英的一贯表现,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尊重与敬佩。而日本后来所走的道路却截然相反。种种事实表明,彻底否定军国主义思想文化、谴责侵略战争罪行,仍是摆在“大和民族”面前远未完成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弱势群体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有扩大的趋势。从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自身因素和政治参与的外部环境分析弱势群体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产生的根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对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抗日战争使中国主要政治力量联合起来,聚集起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的抗战实力事情的变化往往与人们的主观愿望相反。近代以来,中国确实制度腐败、经济落后、四分五裂。日本军国主义者们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确定了征服中国进而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方针的。因此日本在先后侵占辽东、东北后,又向我国华北、华中地区进攻,他们在军事进攻频频得手后以为征服中国的梦想很快就会变成现实。然而日本军国主义者们没有想到事情还有另外一面。日军在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同时也使中国内部的政治力量发生了变化。中国原本相互分立、斗争的政治力量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反而联合起来。率先举起团结抗日大旗的是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的第三天,中国共产党就发表了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以来 ,阿富汗一直处于周边大国的夹缝中 ,因而奉行中立外交。二战后 ,亲苏势力成为威胁阿独立的重要因素。阿国内存在着民族、部落和教派矛盾 ,加上君主制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引致196 5年以后国内激烈的政治斗争 ,1973年君主制被推翻 ,1978年亲苏势力上台 ,从而结束了阿富汗中立外交的传统和君主制的现代化努力。苏联撤军后 ,阿陷入连年内战 ,塔利班因此夺权 ,并接纳了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阿富汗此后从一个缓冲国演变为对欧亚局势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未来阿富汗应当确立一个具有广泛参与的政治结构 ,维持中立和不结盟的传统。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日本右翼势力不仅有了极大的增长 ,而且其政治观念和政策主张对国家政治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表现在 :美化侵略的言行不仅公开化 ,且呈现扩大化和组织化趋势 ,敌视并力图突破和平宪法 ,主张渐进地自主发展武装力量 ,以期最终走向战略独立。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原因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 )日本独特的耻感文化。它是以耻为道德之本 ,以耻为主要约束力的文化。其独特之处在于认为忏悔就等于自寻烦恼。因此一些日本人认为承认侵略 ,承认南京大屠杀 ,就是自虐 ,是摧毁自己的民族自尊心。事实上 ,保全面子在日本人心中比事实真相还…  相似文献   

16.
乌克兰危机是民主政治、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民族政治等要素杂糅并复合互动的产物,作者从民族政治的角度对之加以解读。第一,历史上的民族积怨与对立是导致乌克兰危机的重要历史根源,但它在当下如何被"记忆"与"重新发现"才是理解这一根源的关键。第二,在乌克兰二十余年国家建设中,出现了国族主导与主体民族主导两种路径的张力与冲突,这是导致当前乌克兰危机的深层次国内政治根源。第三,在乌克兰民主实践中,出现了现代政党政治与传统民族政治合体的趋势,这一合体包含了内在张力,实际上是乌克兰国家转型不成熟的标志,这是当前乌克兰危机爆发的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根源。第四,不恰当地运用民族自决权,则是乌克兰危机迈向国际危机的重要根源。第五,从国内政治角度看,乌克兰危机源自国家建设的失败,其民族政治更应从国家建设意义上加以审视。鉴于乌克兰危机短时间难有转机,面对危机发酵以及后危机时代的冲突治理,民族政治因素的负面作用仍不容忽视,民族政治在未来的乌克兰政治生活中仍将是一个棘手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第9条的产生过程、对第9条的不同理解、围绕第9条的修宪斗争、第9务的现状对 中国的影响等四个方面来探讨这一条款,认为日本宪法第9条已名存实亡,提醒人们防止日本的军国主义倾 向。  相似文献   

18.
伊拉克战后重建在美军撤离后,将进入伊拉克人自己管理的"后重建"时期。在后重建时期的政治转型中,伊拉克国内政治发展面临着中央集权主义势力与地方自治势力之间的严重分歧。对于建立在阿拉伯民族主义基础上的中央集权主义势力来说,其政治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阿拉伯国家,因此必须削减库尔德人在美国主导的战后重建时期获得的过多的自治权利,修改宪法的联邦主义性质,强化中央政府对国家的全面控制;而库尔德人所代表的地方自治势力则坚持维护已经获得的高度自治,并实现2005年宪法赋予其对石油重镇基尔库克的管辖权。双方在政治势力、领土管辖和宪法修改等方面的矛盾和冲突,不但导致伊拉克"后重建"时期政治转型的方向难以确定,而且可能再次激发库尔德人的民族分离主义倾向,并对周边国家产生负面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9.
《外交评论》2017,(3):50-76
冷战后日本政治的右倾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方面,从其国会的政党结构来看,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长期以来的"保革对立"结构不复存在,保守政党之间呈"保保竞争"态势,由右派政党独占政坛的局面已然显现。另一方面,自民党本身的右倾化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其党内几大派阀中,原先自由派集中的派阀(如"宏池会"、"平成研究会")逐渐式微,而右派集中的派阀(如"清和政策研究会")却日益强势,出现了右派长期执政的局面。在这样的政治大环境下,日本政界的亲台势力开始迅速抬头,实现了新一轮的扩张与整合。首先,随着"55年体制"崩溃所带来的政党分化重组,政界的亲台势力从冷战时期仅存于自民党内部,扩散到朝野大多数党派之中。其次,随着日本政治右倾  相似文献   

20.
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新民族主义开始在日本兴起。其表现形式为美化侵略历史、鼓吹皇国史观、放弃和平宪法和拒绝国外批评。特点是以历史为突破口,以放弃和平宪法为实质内容,把外国批评视为干涉内政。日本民族主义的兴起有着国内和国际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民族国家的属性使然。日本新民族主义并不等于军国主义,因此,中日关系还是应该积极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