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犯罪亚文化理论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犯罪亚文化理论(criminal subculture theory)是用文化观点解释犯罪,特别是少年帮伙(gang)犯罪行为的一组理论的总称。这一理论产生并主要流行于美国,但是对许多国家的犯罪学研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理论观点已成为犯罪学理论的基本组成部分。研究这一理论,对建立中国的犯罪学也是极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西方犯罪学中,多因素理论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影响颇大,对其进行研究,对后起的我国犯罪学研究有重要借鉴作用。多因素理论是犯罪原因论中的一种理论,源于“导致犯罪因素”这个概念。它的基本含义就是犯罪行为是由多种因素影响而产生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犯罪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一般称为犯罪的根源(或总根源)。但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犯罪行为的产生来说,仅仅是一种最基本的或者说是最根本的因素,并不是全部因素。犯罪行为的产生还与其他各种因素、情况和现象具有更近的、更直接的关系。这些与犯罪行为的发生有着更近的直接关系的各种其他因素、情况和现象,在犯罪学中被称为“导致犯罪的因素”。与研究犯罪总根源相比,研究导致犯罪因素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当代犯罪学的原因论主要就是在这个方向上发展着,对  相似文献   

3.
关于犯罪的根源,大量论著都认为,犯罪是人类社会出现阶级以后产生的现象,是阶级对抗社会特有的现象,只有阶级消灭的时候犯罪才会消灭。那末,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犯罪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重大理论问题。当然,犯罪最主要、最本质的还是阶级根源。在我国,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那些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反革命分子、特务间谍分子,显然是属于敌我性质的问题。一部分严重破坏社会主义秩序的刑事犯罪,包括严重的经济犯罪,带有直接反社会主义的性质,也是阶级斗争的反映,但这几类案件,在全部犯罪案件中只占少数。至于为数较多的其他普通刑事犯罪,单从阶级根源来解释,是与客观实际不完全相符的。也不能完全解决现实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已经经历了三  相似文献   

4.
增加死刑不能遏制犯罪①从犯罪学上说,犯罪是社会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社会政治、经济、教育、道德、生活方式、家庭关系等方面的变化有关。死刑不能根除产生犯罪的复杂的社会根源,因而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犯罪。②从犯罪心理学上分析,刑罚所要威慑的对象主要...  相似文献   

5.
犯罪现象论是研究一般犯罪现象的理论,主要是把犯罪作为群体(一定的整体)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的理论,是犯罪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独立而相当重要的部分,是科学犯罪学的基础。没有犯罪现象的研究,就不会有科学的犯罪原因论,就会使犯罪学理论黯然失色。犯罪现象论是犯罪学理论价值的基础。然而,犯罪学至今对它的研究却很不充分。  相似文献   

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犯罪根源“犯罪——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和法一样,也不是随心所欲地产生的。相反地,犯罪和现行统治都产生于相同的条件。①恩格斯这一著名论断,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深刻揭示了犯罪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犯罪与国家、法律的内在联系,至今仍然是我们研究犯罪问题的理论指南。长期以来,我们不敢正视社会主义条件下犯  相似文献   

7.
喻义东 《行政与法》2005,(2):112-115
恐怖主义犯罪是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通过暴力或暴力威胁以及其他非暴力手段制造社会恐怖,侵害他人生命财产的犯罪行为。其在犯罪主体、动机、目的、行为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因而不能用传统的个体论的方法探究其产生的根源,而必须将之作为一种犯罪现象从宏观的角度用整体论的方法去研究。作者借鉴著名犯罪学家迪姆凯尔和默顿的犯罪学理论,通过对恐怖主义犯罪现象进行分析,认为恐怖主义犯罪的原因在于各特定社会的文化目标的冲突以及对制度化手段的不同选择。因而只有尊重各种文明的独特性,协调它们的冲突,才是治理恐怖主义犯罪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8.
《法学杂志》1983年第6期刊登了孙国华同志的《运用法律武器发挥专政职能》一文,读后受益匪浅,但对其中关于犯罪原因问题的某些论述,不敢苟同。现谈谈我们的看法,求教于孙国华同志。犯罪原因问题,是犯罪学最基本的研究课题之一,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高难度问题。在国家与法理论和刑法学中,只是揭示了犯罪的本质、产生犯罪的根源和一般原理、规律,并没有对各个历史阶段、各种社会制度下产生犯罪现象的原因作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关于犯罪问题的论述,为认识犯罪现象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但它只能指导而不能代替对犯罪科学的具体研究。尤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犯罪现象,更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可是,由于“左”的思想的干扰和法律虚无主义的影响,建国三十多年来,适合我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的犯罪学,仍然处于空白状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包括  相似文献   

9.
李波 《犯罪研究》2011,(2):42-48
犯罪测量是犯罪学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西方犯罪学发展缓慢,原因就在于测量量具缺乏标准化。测量量具不标准不利于犯罪学核心概念的精确,不利于实证研究的比较,不利于理论与实证互动,不利于研究成果的累积与转化。对于初学实证的我国犯罪学界,普及量具标准化意识有独特的意义。犯罪学测量量具标准化有利于西方犯罪学理论的中国化和我国本土犯罪学理论的验证。量具标准化不会影响犯罪学的多元比较,它是灵活的、发展的,不是固定的、模式化的。量具标准化不是一劳永逸的,它需要定期评估。  相似文献   

10.
论文化冲突与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化冲突与犯罪张筱薇一、文化冲突与犯罪形成的相互关系1.文化冲突的社会变异条件和反规范性特征文化冲突导致犯罪,是当代犯罪学理论中一个著名的论点。以美国著名的犯罪学家塔夫脱(D.R.Taft)为代表的文化冲突理论,在采用社会学和文化学原理研究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市场经济与犯罪的关系犯罪是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经济发展是否必然产生犯罪?犯罪是否同经济必然联系在一起?这些问题都是犯罪学理论研究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在研究当前犯罪问题时,我们既不能回避,也不能盲目地不加分析地肯定或去否定这些问题。马克思主义犯罪学理论认为,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个人行为,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自己的规律。犯罪既然是一种社会现象,就必然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  相似文献   

12.
<正> 《法学季刊》编者倡议,就社会主义社会犯罪根源的重大课题,进行深入探讨(《法学季刊》1983年第2期第26页),本文写了一些初步认识,提出来供研究参考。要预防犯罪,首先要找出犯罪所以产生的根源。为此,我在广东和其他地方做了一些实际的调查。通过调查,感到以往对犯罪根源问题的认识虽然基本上是正确的,但似乎不够全面,有必要提出来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数百年来,在犯罪原因的理论方面,可谓学派林立、观点纷呈。由于不同的犯罪原因说都是不同的犯罪对策产生的理论前奏,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滋生犯罪的诸因素,就成为一切社会预防和对付社会离轨行为时首推的理论课题。 当前,面对我国社会犯罪现象的普遍存在和犯罪率的上升,如果恪守原有的社会主义犯罪原因说,显然已不能完全解释犯罪现象存在的各种根源。因此,对复杂的犯罪原因作出比较科学的说明已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作尝试。  相似文献   

14.
论犯罪被害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犯罪学只研究犯罪和犯罪人,而忽视了作为其产物和对立面的被害和被害人。这样研究犯罪现象、犯罪成因及其预防,其结论只能是片面的。此为犯罪学的一元研究时代;二次大战后,从传统犯罪学母体中分离出一门新学科——被害人学,从而使犯罪学研究建立在加害—被害、犯罪人—被害人二元互动的双轨之上,为分析犯罪现象、查找犯罪原因以及设定犯罪预防,奠定了更为科学的理论基  相似文献   

15.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5,20(6):116-116
翟中东、孙霞在《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年第7期撰文《试评当代本土犯罪控制主张》认为,综合治理是我国控制犯罪的总方针。由于这一方针在理论上具有合理性,实践中又有强有力的政治支持,有法律上的保障,所以,在我国犯罪控制理论中占有极其特殊的地位。我国当代的多数犯罪学教科书中,往往在详细介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发展、基本内容后,不再介绍其他犯罪对策理论。  相似文献   

16.
犯罪学的范式是有关犯罪和犯罪研究的基本前提假设和理论基础,主要是指研究人员对犯罪本质的基本看法、他们用以描述和分析犯罪的概念选择以及分析研究所采用的策略。犯罪学的范式包含几个方面的基本观念:犯罪本体论观念和认识论方法论观念;犯罪的基本理论假设;犯罪研究领域和兴趣主题;犯罪的基本政策纲领。犯罪学中存在着古典犯罪学、犯罪生物学、犯罪心理学、新实证犯罪学、后实证犯罪学等范式,认识并研究犯罪学的范式有助于提升犯罪学研究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17.
犯罪本体论是犯罪学原理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犯罪本体论中,又以犯罪行为为研究核心,“无行为则无犯罪”,这是犯罪学的基本观点,无数具体、错综复杂的犯罪行为构成了社会中的犯罪现象。可以说,犯罪行为是犯罪现象最直接的体现。‘犯罪本体论基本内容框架主要表现在犯  相似文献   

18.
犯罪原因论在犯罪学和社会治安系统工程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科学方法,深入探讨我国犯罪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揭示犯罪现象产生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从理论意义上说,一部犯罪学著作的学  相似文献   

19.
张训 《犯罪研究》2013,(3):2-10
选择某一自然村落,采用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方法,对其具有犯罪学启发的标志物进行实体和象征意义上的考察,便于巡视乡村犯罪样态的更替。对传统乡村犯罪样态的历史梳理,能够为现代意义上犯罪类型的研究提供经验素材和比较工具,有利于加深人们对当下乡村犯罪的现状及成因的理解。留守村落犯罪的形成需要犯罪学研究者完成从“人”到“地”的重心转移,在发生学和犯罪学的意义上提炼其自身理论。  相似文献   

20.
犯罪统计是社会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关犯罪统计的研究则显得相形见绌①。本文不揣江浅陋,试图从犯罪学、刑法学和统计学的结合上,对犯罪统计问题提出管见,以期抛砖引玉。一、犯罪统计对象——刑法学上的犯罪犯罪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法律现象。犯罪统计的对象,不是犯罪学上的犯罪,而应当是刑法学上的犯罪。犯罪学上的犯罪是指一切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包括“法定犯罪”、“准犯罪”和“待犯罪化犯罪”。其基本特征是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刑法学上犯罪则不然,它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事法律,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