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五大报告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我党在分配理论上的一个新突破,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遵循的收益分配原则。长期以来,我们在所有制结构单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按劳分配曾是几十年来我们国家工资分配的理论基础。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实际上已经参与收入分配,但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无疑对打破思想理论上的禁铜,对于下一步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何为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如何参与分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后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水平如何制定等等,对于与此相关的许许多多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明晰。为此,国家计委社会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  相似文献   

3.
卢黄熙 《岭南学刊》2003,3(5):22-24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决定收入分配的根本依据,价值创造是决定收入分配的直接依据。按生产要素分配,还是按劳分配,都不过是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都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为根本依据;按劳分配的主体,即主观生产要素与物化劳动的客观生产要素各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是它们参与价值分配的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4.
十五大报告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理论的一个重要突破。下面,仅就这一新的分配理论与传统分配理论的比较,按照新的分配理论进行分配制度的深化改革等问题,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见解。一、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理论的新突破,是马克思分配理论的新发展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5.
确立科学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五大《报告》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前提下,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指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根据改革和发展的新的实际,把落实这一分配制度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指出,要“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就是要使企业的领导者根据其职责和贡献大小取得风险收入,企业…  相似文献   

6.
王冬梅 《中国发展》2007,7(1):67-70
经典涵义的按劳分配以单一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经济上的直接实现——必要“扣除”为前提,它不过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经济上的间接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以及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使得必要“扣除”由分配的前提转变为分配本身,即按公有生产要素分配。现阶段,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背面”的按劳分配,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只能以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直接和间接的实现,并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领域尽显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党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关于社会主义“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这一问题,人们在思想认识上是统一的,没有根本的分歧。但是对于“多种分配方式”,特别是对社会主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解,存在各种模糊认识和疑虑。笔者认为,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由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1、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分配方式的多样化。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这是收入分配方式新的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对此谈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效率与公平问题是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提高经济效率和实现经济公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两大目标。然而,如何把效率与公平协调兼顾,处理好两者的辩证关系,一直是理论与实践中的难解之题。党的十五大提出:“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为现阶段实现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提出了新的思路,笔者就这个问题作些探讨。一邓小平1992年初在视察南方的讲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精辟而又科学的概括:“社会主…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新的更全面的概括。对社会主义实行的按劳分配原则人们并不陌生,但对...  相似文献   

11.
张磊 《理论月刊》2000,(5):10-12
本文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共性的分配方式,它包含着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技术分 配等许多次一级的分配方式,本身不具有阶级性;劳动创造价值并不意味着非劳动要素不能参与收入分配, 价值分配不是价值创造的逻辑推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利益主体利益的客观要求,微 观层次上按生产要素分配存在的缺陷可以在宏观层次上进行弥补。  相似文献   

12.
十六大报告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既然生产要素中包括了劳动,按生产要素分配便包括了劳动要素参与分配,为什么还要再讲按劳分配呢?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决议》指出:“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没有否认按劳分配,更没有否认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知识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同知识成为人力资本参与收益相结合,实质就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这是我国分配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发展和突破。但是在我国的经济理论中,对按劳分配已经论述详尽,对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则一直持批判态度,因此,正确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有利于我们科学理解和正确运用这一新的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16.
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超越了我国现阶段的国情 ;只按生产要素分配又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只有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才是我国现阶段分配方式的必然选择 ;两者结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我党首次把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写入了党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益必须遵循的分配原则。对于实现效率优先、兼顾...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脚步的日益临近,为了适应其发展的需要,分配方式也必将进行深刻的变革,逐步向知识要素倾斜。可以想见“按知分配”即人们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创造业绩和知识成果而获得相应收入的一种分配方式,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分配方式。按知分配之所以能够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分配方式,不仅是因为它符合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它也充分体现了我党十五大报告中把按劳分配与接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伟大论述。可以说,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最佳结合即为按知分配。一、以智力资源耗费为主要形式的脑力劳动是知识…  相似文献   

19.
刘长春 《前沿》2003,(12):62-64
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在产品占有上形成的一种经济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 ,所谓分配关系 ,是同生产过程中历史规定的特殊社会形式以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相互关系相适应的 ,并且是由这些形式和关系而产生的。产品的分配关系不是独立于生产过程之外的 ,而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或表现形式。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  相似文献   

20.
一、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区别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两种不同的收入分配方式。要正确理解这两种不同的收入分配方式,首先必须弄清楚它们的区别。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来。1.从含义和内容上来讲,按劳分配是指社会在做了必要的扣除之后,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其主要内容是:①实行按劳分配,所分配的物质对象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给劳动者个人的,既不是全部社会总产品,也不是全部国民收入。②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是参与按劳分配的前提。这有两层意思:一是必须参加劳动,提供劳动;二是必须在公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